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接待礼仪的重要性

幼儿接待礼仪的重要性

幼儿接待礼仪的重要性幼儿接待礼仪的重要性幼儿接待礼仪的重要性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讲礼仪的民族。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礼仪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正面作用也越来越大。

很多妈妈向达妈反应,在宝宝的教育过程中,宝宝的礼仪教育无从下手。

今天来和大家聊聊礼仪教育。

有一次我问一位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礼仪。

她说她不希望她的孩子出国后成为异类。

懂礼仪的孩子更受欢迎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很有天赋,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个个都是精英、栋梁,但是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一个被众人接纳程度高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今后的学业、事业的发展,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干净的、有礼貌的、有教养的、懂得尊重别人、理解他人,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孩子,是受人欢迎的;而那些会去抢别人东西的,接到礼物会直接问多少钱的,看到不如自己的同伴就会嘲讽、挖苦人家的孩子,都是不受欢迎的。

在我们的儿童礼仪班里,总会有一些同学被大家评为最受欢迎的人,他们见到老师会鞠躬,上台表演落落大方,平日里又不失幽默和机灵,最重要的是他们会体恤那些比他们小的、需要帮助的同学。

礼仪是一种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西方教育是两条腿走路,即学堂教育和教堂教育相辅相成的“两堂”教育。

而我国的国民教育只有学校教育这一个体系,少了很多的人文教育,孩子们长了很多的本事、技能,但有时却不懂得如何做人、处世。

大学扩招后,我们的社会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但整个社会的粗鄙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因为升学不考素养这门课,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其实教育的根本是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人性光芒的人,而不只是成为知识渊博的机器或者怪物。

十年前有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招聘员工,来了一堆北大、清华的应届毕业生。

面试结束后大家发现公司录用了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十分出色的学生,问其原因,竟是在众多的学生里,只有这个学生是双手接名片的,并且在接待员给他递水杯时,他接过水杯说了声谢谢。

很多年轻人在应聘时并不清楚面试官要考察的是哪方面能力,所以会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反而让他们失分不少,要知道在面试过程中,你良好的修养和因修养而展现出的彬彬有礼一定会给你加分的。

但这种修养绝不是一蹴而就、可以突击的,它是从小培养的一种行为习惯。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才会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才会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才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礼仪是一种行为习惯,是一种家庭习得,所以要从小培养。

有的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经常找孩子谈心,开家庭会议,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是家庭生活、家庭习得,孩子会在家庭生活中学习到一切他可以学到的东西。

这个时代是学礼仪的最佳时机中国古话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富二代”的父母正好出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正好经历了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强烈的物质匮乏感会让他们产生一种“难民心态”。

常年的物资匮乏,会让人形成一种匮乏精神和危机意识,就是无论客观情况如何,主观上都会感到“匮乏”,“匮乏”的结果就是争抢。

其实,近三十年来,物资匮乏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城里大部分人的生活普遍也都是舒适和富足的。

然而,尽管处境不一样,人们的心态却没有改变多少,因而行为习惯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有一次朋友聚会,我发现一个老总吃饭特别快,不到2分钟就把饭吃完了。

后来他告诉我说,他以前是当兵的,在部队里要是吃饭慢,就要饿肚子。

到了现在,虽然他已经很富有了,但还是无法从容地吃饭,慢慢品味一桌好菜。

还有一些老人家里会囤积很多没用的东西,总觉得丢掉可惜,其实那是心里堆积很久的对物资缺乏的恐慌。

难民是会争抢的,因为不抢就吃不上。

有难民心态的人如今依旧会争抢和囤积,尽管当下的物资完全可以满足,因为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曾经陪同一个北欧访问团乘飞机从桂林飞往西安,那天正好赶上晚航班,飞机上一百多个人,除了七八个中国人外,余下的都是外国人。

飞机抵达西安时,在前轮刚刚碰到地面的一刹那,那七八个中国人就像子弹一样从座位上弹了出去,一下全都拥到了机舱门口,干吗呢抢着下飞机!此时飞机还在急速滑行,非常危险,空姐无奈地把他们一个个又按回座位上。

这时我旁边的美国人哈哈大笑,他们觉得太可笑了,怎么会有人抢着下飞机欧洲人也很无奈地摇摇头。

当时我们团里很多客人都扭过头来看我,因为除了那七八个人之外,我是唯一的中国人,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对他们说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不是人人都坐过飞机,当他们坐过一次,知道坐飞机不用抢,以后就不会再抢了。

后来我明白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问题。

如果在十年前,我们让孩子学礼仪,也许有的家长并不会接受,因为礼仪是学会了,可孩子也失去了争抢的能力。

记得1998年我和家人一起去泰国,一个团44人,到哪儿都抢啊,我因为没去抢,结果就是没饭吃,没有座位坐,在特定的时候争抢变成了一种生存能力。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但事实上是两回事。

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英国的哈利王子是贵族,但依旧被派到阿富汗做一名机枪手。

他们认为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天职。

一个孩子的公民意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30年后一些孩子会变成一个高工资、高成就、高社会地位的“三高”人士,却很有可能会绊倒在“教养”两个字上,我们不希望那天的出现。

用礼仪改掉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我们现在常常会看到孩子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在公共场所跑来跑去,大声喊叫;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我饿了,我饿了”,却忘记和长辈、父母甚至保姆打招呼;去同学家做客进门就说“你家好小哦,连钢琴都没有”;坐在父母的豪车里,却不停地向窗外扔垃圾;吃饭时爱吃的菜夹个没完,或者干脆端到自己跟前,完全不顾别人吃不吃。

我们有时会大声地呵斥孩子,你吃饭不要吧唧嘴,说话不要没大没小,你不要这样乱发脾气,不要总和人家攀比。

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其实我们的孩子就像杯子里的水,很多家长是在不停地倒掉杯子里的脏水,而礼仪的学习是倡导不断地给孩子注入新鲜的活水,与其每天批评他不该做什么,不如经常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当好的习惯养成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坏的习惯消失的时候。

幼儿接待礼仪的重要性2礼仪是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

我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等等一系列问题。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了与孩子成长天性相违背的方式方法。

由于家长们都对孩子百般顺从,无限制的溺爱,导致孩子成为了一个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

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接打电话不文明等失礼现象。

长此以往,孩子的陋习不能得到有效改正,不仅对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阻碍,更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为此,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双管齐下,最大限度的改正幼儿的陋习。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

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从98。

7%的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2、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

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在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更是少有考虑,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3、家庭教育对礼仪教育的忽视。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对礼仪更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另外,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二、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1。

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

一个懂得礼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在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做游戏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同理,当他知道别人想介入到自己的工作领域时,也会很有礼貌的同意介入。

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这样就提高了孩子的专注力,进而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交的朋友也更多。

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不仅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秩序感,还能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进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信心以及尊重他人等习性的养成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

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

朋友的增多无疑又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并且这些朋友还能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社会环境,更需要教育的作用。

"礼借助于普遍性来控制人,并通过教育使礼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礼仪教育的干预,"知书达礼"就是对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征。

通过对幼儿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社会公德的礼仪教育,幼儿形成了社会习惯,逐步趋向于社会化。

所以说,礼仪教育在幼儿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4。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礼仪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优雅的穿着仪容,优美的走姿、站姿无不散发着美,这种美不仅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作用,而且也能净化幼儿的心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