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碰撞,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可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宝贝长大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带领着一群又一群的小天使们从托班走过了小班,中班和大班,把他们送进了小学。
作为一位妈妈,转眼间呱呱坠地哇哇啼哭的宝贝已经变成了独立自主的小大人。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分每秒都会有奇特的事情发生,奇特的场景出现。
在学习了《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之后越来越读懂了这背后的故事。
场景一,新入园的孩子走进我们的娃娃家、娃娃家中是真实的物品,削皮刀,西餐刀,手动榨汁机适合孩子的厨房用品,真正的黄瓜,丝瓜,西红柿,西瓜等孩子好奇困惑的打量着这里所有的一切,想动又不敢。
我说“:宝贝你可以试一下”三岁的小男孩纳闷的抬起头低低的声音“大人动的小人不能动”我笑着说:“那是在你家中是吧?可是这里就是小人的家呀,这是小人的家,你是小人。
你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要注意安全呀!”我给孩子展示了怎么削黄瓜皮,怎么切。
孩子终于小心翼翼的尝试起来,一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三只黄瓜被削了皮。
孩子专注投入的做着,久久不愿意离开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很简单,这群可爱小人的要求很一般,他们不需要我们提供多么昂贵的智力开发玩具,只需要尊重理解和爱。
在他们小人的世界中,他们需要模仿尝试学习,这就是小人的成长的过程,丰富的操作材料,真实安全的小人用品,便是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性格活泼向上的保证。
我们成人给予孩子的呵护限制过多了。
正如《指南》中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
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干预探究的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学习的兴趣尤为关键,而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真正把握孩子的兴趣是尊重孩子,倾听孩子,把握孩子成长的敏感期。
场景二,家长会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一家长会后说:“我最不愿意看孩子了,你们一整天面对这么多孩子,我的孩子睡觉都是自己睡。
我从来不陪伴,没想到在幼儿园中还需要老师哄着睡,工作一天就已经很累了,哪有时间管孩子”很多的家庭中父母把孩子扔给了长辈和高科技的电子产品。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与孩子没有交流。
我们总是耐心的告诉家长,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感到快乐吗?既然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要为他们付出。
在幼儿园中,尊重孩子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愿景是让中国的幼教因我骄傲。
我们热爱并喜欢着这份职业,感恩于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那么每天和这么多天使在一起还有什么不快乐呢?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
我们很多成人喜欢带着孩子去旅行,用我们的眼光看待所到之地的每一处美景,孩子却对这些不以为然。
他们更关注的或许是景区门口的一滩小水洼,小沙堆,我们走在路上的几颗小石子,在与孩子旅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可思议。
其实孩子关注的是更多真实地自然景象,我们成人认可的是人造风景。
然而这个世界有许多绚丽的色彩、美丽的喷泉、绿树成荫的大道、五彩缤纷的花朵,这个世界有美食,美妙的音乐,鸟的啼鸣……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这些,而孩子们是经常能够发现这些的。
更多地时候我们把孩子的定义为不可理解。
现在的孩子聪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比父母更好当,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走进孩子心中。
成人总是在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硬的加给孩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在为孩子精挑细选……《指南》指出“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尊重和理解孩子,要与孩子换位思考,要尽的能的站在幼儿的角度想问题,孩子有多大我们就有多大,假如自己是孩子,最需要成人给予的是什么;同时,我们也要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自己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并体验到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场景三:入园第一天的孩子们,静璇小朋友嘟哝着“我不哭,我是好孩子,哭的不是好孩子”几个小朋友也似乎在揣摩着她这句话的含义,可是中午吃完饭之后在静璇的带动下,几个小朋友哭了起来我过去说:“静璇不是好孩子了,怎么哭了呢?妈妈要来接你了,静璇是不是要做个好孩子”面对幼儿不停的哭闹,有的教师可能会不知所措,无计可施,我觉得对待幼儿啼哭的办法就是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诱惑力,幼儿对教师依恋情感会更强。
幼儿入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对不哭闹的幼儿,在他们的小脑门上贴上聪明豆,或者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
最后,教师对入园活动进行小结,大张旗鼓的表扬按时入园、不哭闹的好孩子。
借助于小朋友给予好孩子的定位,给哭的幼儿树立一个榜样,而且,融洽了师幼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幼儿对教师的依恋。
老师对于孩子们的耐心观察和倾听,会为老师了解孩子走进孩子提供莫大的帮助。
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精心准备与幼儿的每一个活动,努力缩小与家园之间的距离,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就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倾听孩子,共同成长,看似平常,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行为表象的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深处的问题。
临淄方正尚城幼儿园王鑫焱第二篇: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蹲下来倾听,让花儿开得更美磁县白土镇池上学校索涵庭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经过十年多的教育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蹲下来倾听,才能让花儿开得更美。
在刚参加工作的几个月里,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打骂都不听。
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
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
”“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
”“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
”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
一个8、9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觉得之前对他们的打骂教育方法都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
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
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
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
我很自豪,我不介意。
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
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
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
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倾听能让孩子愿意说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事,倾听能让孩子们更加的有智慧。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这些工作不只是教师、家长,还要全民,整个社会都要同心协力,蹲下来倾听,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美!第三篇: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XX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XX看似淡定,其实内心焦虑;阅遍各大育儿书籍,却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自己不独立思考全凭感觉,却要求孩子独立思考;自以为了解孩子实际,却仅凭自己主观臆断;没有给予足够帮助,却抱怨孩子不思考;自以为尊重孩子,实际却以一家之长姿态看待孩子.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XX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步伐提速竞争压力加大,爸爸妈妈常常由于工作忙碌,而无法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游干桂便认为,现代爸爸妈妈不应该只是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反而应该抽出更多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更为亲近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最想要黏的最想说话的人便是爸爸妈妈,游干桂表示,每天不论是2小时1小时,甚至是30分钟都好,爸爸妈妈都应该学**当孩子的听众,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如此一来,便能真正看到孩子的优缺点,然后再针对其缺点加以改进,而對其优点则予以鼓励,以求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多元智能此外,吴娟瑜也表示,如果希望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最好的引导,做爸爸妈妈的必须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同时也需要学**用言语用肢体语言适度地表达爱孩子的心意吴娟瑜也提出了现代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十件胡涂事,例如过分担心孩子以为孩子长不大便什么小事情都帮他们做,对孩子太严厉或者是太溺爱等等,这些过与不及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养成小孩子依赖没自信,严重的可能造成性格上的偏差,所以爸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跨越这些误区,多花一点心思考慮自己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个性,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圆满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10件胡涂事1 要太多:对儿女有过多的担心,例如:担心孩子課程跟不上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担心孩子晚归等2 做太多:替儿女承担太多的责任,例如:无论晴天雨天接孩子上下学替孩子拿书包孩子忘了东西马上替孩子送到幼儿园替孩子写作业等3 骂太多:爸爸妈妈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转移到小孩身上,不高兴或者是心情恶劣烦躁时,不管小孩做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大声斥责,结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恶劣4 给太多:无论是物质生活的补偿,或是口头上的赞美,有时候给了太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胀5 要太多: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结果安排了过多的学**,让孩子大感吃不消6 玩太少:亲子之间没有太多有趣的休闲活动,没时间跟孩子一起玩,欠缺开怀大笑的共同回忆7 坐太少: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很少有机会可以坐下来一起聊天谈心,没能养成谈天分享的**惯8 知太少:可能忙于工作,可能忙于家务,结果忽略现代资讯的吸收,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流行音乐,爸爸妈妈都不了解也搞不清楚,亲子之间只能谈些吃饭穿衣的日常琐事9 爱太少:爸爸妈妈当然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言语和行动表达上,总是还不够具体明确,使得亲子在相处上减少了互动的润滑剂,也容易让孩子觉得爸妈对他的关心不够多10变太少:亲子相处模式一成不变,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断调整,以致孩子与爸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让孩子学会做对的判断亲子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悲哀的矛盾,也就是说,大人总以为孩子应该知道如何做判断,孩子也以为自己应该是做对了判断,然而,事与愿违,孩子竟然没有做对正确的选择究竟事情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有时候对孩子而言,真的是茫然无所适从,面对爸爸妈妈对于对错的标准,有的孩子是用不断尝试希望找到爸妈认为是对的方法,但一错再错的机会自然也很高,更有的孩子干脆不要有任何动静,等着耗着让爸妈忍不住自己说出来要怎么做,以免做错判断受到责骂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接受孩子难免会判断错误的现实,孩子也能在爸妈的鼓励下学**接受判断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亲子之间互相体谅包容,如此一来,爸爸妈妈便能在适当时机,协助孩子做出正确判断事实上,要做到在对的时机,做对的选择这样完美的状况,其实是需要通过许多尝试的过程因为尝试会带来经验,而经验才会带来正确的判断能力,所以吴娟瑜表示,爸爸妈妈除了用言语举实例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选择之外,更应该花时间协助孩子理出一个判断现实状况以做出正确反应选择的的能力,唯有交给孩子正面且正确的思考逻辑,才能让孩子在日后成长的过程中,有信心面对人生一道道艰难的考验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XX 作为一名家长,首先特别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付出,孩子们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敦敦教诲,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你们!通过这次家长会,也让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