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
1、引用文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
桶等。

一般机具:测墩、3mm或5mm直径钢丝绳、倒链、铝合金导梁等。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碎石(碎砾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或摊铺机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养护
3.2 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中线、
3.4
普通水泥3.4.1
3.4.2
3.4.3
3.4.4
3.4.5
备。

3.5运输
3.5.1
3.5.2
3.5.3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3.5.4级配碎石(碎砾石)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应过长。

运送级配碎石(碎砾石)较摊铺工序只提前数天。

3.5.5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

3.5.6检查松铺材料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6摊铺
3.6.1级配碎石(碎砾石)用于城镇快速路和主干路时,应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他碎石摊铺机摊铺。

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级配碎石(碎砾石)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

摊铺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约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应铲除,并用新级配碎石(碎砾石)填补或补充细级配碎石(碎砾石)并拌合均匀。

摊铺机
3.6.2。

的“窝”
3.7碾压
3.7.1以上压路
6~8遍,碾压后应使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1.5~1.7km/h为宜,以后用
2.0~2.5km/h。

3.7.2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7.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3.7.4碾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随时适当补水,保持湿润,不得积水。

凡含土的级配碎石(碎砾石)层,都应进行滚将碾压,一直压到碎石层中无多余细土泛到表面为止。

滚到表面的浆(或事后变干的薄土层)应清除干净。

3.7.5碾压成活后,发现粗细骨料集中的部位,应挖出,换填合格材料重新碾压成活。

3.7.6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应适量洒水,并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撒布嵌缝料。

宜采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活,碾压至缝隙嵌挤密实、稳定,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

3.8
3.8.1
3.8.2
5~8m
3.8.3
后相隔约
3.8.4
石(碎砾石)摊铺后一起进行整平和碾压。

3.9养护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抽检不应少于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4.1.2级配碎石压实度,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7%、底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5%。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每1000㎡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4.1.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设计要求时每车道。

每20m,测1点。

注:1.B为施工时必要的附加宽度。

5、成品保护
6
6.1
施工人员应集中注意力,面向施工机械作业。

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6.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垃圾应及时运至合格的垃圾消纳地点,施工污水应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采用低躁机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如发电机)进行专项隔离,
减少噪声扰民。

采用有封闭设施的运输车辆进行材料运输,减少遗撒及扬尘污染。

对施工便道应采取硬化措施并进行日常养护,洒水保湿抑制灰尘;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清洁池或车轮清洗设备。

对现场的存土场、裸露地表采用防尘网覆盖、喷洒抑尘剂或进行临时氯化处理。

7、质量记录
7.1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原材料质量进场检验及复检记录
7.2击实报告及灌砂法或灌水法压实度试验记录
7.3
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