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一、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1.初始形态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交汇。
是产生腐败想象的客观原因。
2.政府官员经不起腐败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质的引诱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
3.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
二、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1.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非法致富。
2.一些党员干部拿原则,拿权利做交易。
3.歪曲按劳分配原则,搞金钱至上,个人至上。
三、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危害:1.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干部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2.败坏了改革开放的声誉,妨碍了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局。
3.使经济建设遭到了破坏,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
四、清除腐败现象,搞好廉政建设的对策:1.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队伍抗拒腐败能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2.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从机制的建立健全入手,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提拔干部着手。
防止品质不良的坏分子钻进党内和政府内。
4.依法从严治党治国,是保证廉洁政治的关键。
5.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做廉政的带头人,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对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展望。
腐败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惩治腐败的对策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实行廉政,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之一。
目前党内、政府及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破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们都在思索这个问题,本文试对这个关系人心向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从根源、表现、危害及采取对策诸方面进行一次探讨。
一、腐败产生的主要根源第一,初始形态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形态相交汇,是产生腐败现象的客观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制和管理机制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中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空隙和漏洞,客观上给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以可乘之机。
这样一些有钱无权的经营者与有权无钱的政府官员之间,就容易发生权钱交易,成了产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第二,政府官员经不起腐败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质的引诱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观原因。
改革开放敞开国门接受外国现代科学和文明的八面来风,同时有污浊之气带入。
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机关和企业单位的某些公职人员由于本人素质不高,受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和侵蚀,使一些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金钱和物质引诱面前失去了抑制能力。
而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与政治存在不合理方面,又为这些不坚定分子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就使得少数公职人员当官做老爷和以权谋私的欲望恶性膨胀起来,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为了私欲不惜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第三,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
现有的制衡机制是靠命令、政治教育和不完善的纪检监察制度进行制约,刚性不足,柔性有余。
当前的制衡机制为什么逐渐减小了威力呢?这是个值得大家都来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带来的复杂多变的环境,加上轻视思想作风建设,个别人蜕变变质,用人不当,裙带关系,以钱买官、买权的腐败现象,使个别品质恶劣的人混进公职人员的队伍,制衡部门的工作无所适从,有些问题难辨是非,势必畏首畏尾,不敢主动行使职权,对违反乱纪者查处不严。
“摸着石头过河”,旧的制衡机制不健全,新的制衡机制又没建立健全,出现了空门和缝隙,如何堵住漏洞还在探索中,制衡部门的干部素质不高,知识缺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式,致使对腐败分子查处打击不够,或无力查实难以实施惩处。
如此等等,就难以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衡。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党内、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中产生腐败现象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第一、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机,玩弄非正当手段,谋取私利,非法致富。
我们党和国家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少数政府官员利用现阶段国有、集体、私有和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之机,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大搞权钱交易。
而企业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官员以权谋私创造了条件。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有些经营者在权钱交易时,自己的私欲也日益膨胀,以各种借口或钻政策的空子,大捞好处,以至腐败堕落。
还有少数官员置市场平等竞争原则不顾,写条子、打招呼,为个别企业谋好处,个人收受贿赂,大发其财。
腐败犯罪出现了涉案人数明显增加,涉案人员职位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团伙作案和连带案件层出不穷。
司法腐败、权力和流氓势力相勾结而疯狂掠夺国民财富等一系列恶性化的趋势,新近暴露出来的几起数额极其巨大的走私案和胡长清等高官的贪污受贿案,又为国人对权力腐败的忧思增添了沉重一页,权力以物化的形式已堂而皇之地闯入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二、把商品交换原则搬入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拿原则做交易,拿权力做交易。
商品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中普遍适用的原则,将其拿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进行适用就非正常了。
我们知道,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个别公职人员,却将商品交换原则列入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等同于一个简单的商品生产者,以商品交换原则处理上下级关系到党的组织建设和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也不视其能力大小,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和干部标准,而是其“使用价值”和送礼多寡而定。
而个别品质不端的坏分子正是利用了这一机遇,大搞以钱买官的勾当,万般钻营,企图钻进党和政府内。
有的领导干部打着改革和发展的幌子,专搞任人唯亲,把党和国家、企业的利益置于脑后,使腐败现象蔓延和滋长。
第三、歪曲按劳分配原则,搞金钱至上,个人至上。
近年来,我国打破了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思想,进行了工资制度的改革,初步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而一些党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没能正确认识多劳多得的原则,而改为多捞多得。
一些人打着合法的旗号,多得工资和奖金而不顾人民的死活,私设小金库以便谋私和挥霍,给上级送礼以打通关节,以求为自己谋得不正当利益开绿灯,个别官员为了钱,明目张胆的行贿、受贿,贿赂之风盛行。
至于吃喝风、回扣风、公款旅游风等各种腐败现象,已是行者不讳,闻着不惊了。
三、腐败现象的主要危害第一、腐败现象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人民群众是从党的干部形象来认识党,信任党,跟着党投入共产主义事业的洪流中的。
亿万民众将政治权力信任赋予国家,这首先是要国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其免遭不劳而获者的掠夺。
如果我们的干部要求别人大公无私,自己却让铜臭玷污了灵魂,自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吗?如果任其腐败横行,势必腐蚀党和国家的肌体,社会的肌体,从而导致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的严重后果。
历史的教训不可不戒,因此绝不能任其泛滥。
第二、腐败形象败坏了改革开放的声誉,妨碍了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局。
腐败现象尽管形形色色,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这样就容易给一些群众造成错觉,认为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进而对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产生怀疑,所以如果对腐败现象不严惩和打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欣欣向荣的经济形势和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会受到冲击和破坏,甚至断送了国家的前途。
第三,腐败现象使经济建设遭到破坏,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重大的损失。
一是权钱效应导致流通环节畸形发展。
既然权力和企业行为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商业利润,一些坏分子又何乐而不为呢?二是权钱效应造成非平等竞争。
一些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大型企业,居然竞争不过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
建筑行业的竞争是明证。
另外,随着权力经济的现象增生,有权势者借权势不劳而获,使依靠权势,聚敛财富的现象增生,依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岂会有积极性?这种生之则寡,食之则众的腐败现象怎能不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呢?四、清除腐败现象,搞好廉政建设的对策清除腐败现象,搞好廉政建设,实现廉洁政治的目标,是一个长期过程。
我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想象。
党和政府内产生的腐败现象,说到底是从某些干部思想不纯开始的。
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广大干部队伍思想教育工作。
消除腐败现象,不是空泛的老生常谈,而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前中央纪委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对干部来说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对少数腐败分子要严厉惩处,使他们在党内无藏身之处”。
因此要建立两道防线,一道是思想道德防线,一道是党纪国法防线。
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育,二是制度,三是监督。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是清腐持廉的根本措施。
要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利用各种形式,朋友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搞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教育,大力弘扬正气,鞭挞丑恶,打击歪风邪气,使违法乱纪者,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第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制衡机制的建立健全入手,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邓小平同志说:“同个人责任相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制度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由于制度不严密,造成漏洞使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因此深化改革,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廉政制度建设的首要内容是政务公开的,加强“收支两条线”的标准管理,广大群众更期待国家在反腐败的核心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从选拔干部着手,防止品质不良的坏分子钻进党的内部和政府内部。
大量的事实证明,治安之本,惟在用人,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因此,把好干部标准关市纯洁干部的原则,干部的标准都有原则规定。
不仅细,且易于操作。
但识别干部就比较困难。
当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一是严格标准。
不符合标准的不提拔重用。
坚持用人维贤,不搞任何照顾,对“口言善,力行恶”的不良分子坚决拒之门外,并实行推荐、考察责任制。
二是严格考察,考察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到群众中去调查了解。
对干部任用必须慎选慎用,决不让腐败分子钻入党政机关内,更不能委以重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依法从严治国治党,是保证廉洁政治的关键。
首先要更新观念,改人治为法治。
我国以人治为核心的封建官僚思想根深蒂固,对今人影响甚深,必须清除。
其次要建立对权力,特别是对一把手权力实施制约的机制。
当前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制定的《廉政准则》,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加大监督力度。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最后要从严治国治党,就必须依法治国,实行民主法治,不论权力多大,都必须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活动,履行法律和制度赋予的职责,不能有特权人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