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一、儿童文学概说一、儿童文学的定义1、我国四种典型的儿童文学观本位论、工具论、专为论、专写论2、定义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相同点:1、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2、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3、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不同点:1、目标指向的差异。
成人文学:创作的目标具有多向性特点。
儿童文学:创作的目标定位在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
2、文化底蕴的差异成人文学:强调从时代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开掘题材内容,以塑造能够世代相传的艺术典型作为创作的最高目标。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们的天性、心理,故不强调表现历史文化内涵。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成人文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
儿童文学:以娱乐为桥梁而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4、接受对象的差异年龄、心理、兴趣、价值取向等等。
二)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三、儿童文学的母题1、什么是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顽童、自然3、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三大母题所体现的三种审美眼光,构成了儿童文学作者的三种表述身份。
“爱的母题”: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并不隐讳自己是成人,面对儿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一种亲切的爱意,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也会注入长者对幼者的期望和教诲的情感意愿。
“顽童的母题”: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以少年儿童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张扬的是一种儿童式的思维和情感,无拘无束地看待世界,看待万事万物,因而注重表达儿童的生活理想和游戏精神。
“自然的母题”: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表现为既超成人又超儿童的身份,是一种比较客观或旁观的身份,它适宜于表述社会人生之外的故事,因而比较松闲和无功利。
二、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一、创作主体一)一般说,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可以分为两大群体,六种类型1、自觉型: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2、自发型: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二)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从儿童文学作家的自内涵看,儿童文学人家必然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三方面,即独特的精神气质;儿特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力;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1、独特的精神气质审美感知的独特性:儿童文学作家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眼睛来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审美情感的独特性:作为儿童文学作家除了作为作家的感情体验外,还必须具有两种基本感情,即: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对儿童的热爱。
审美想象的独特性:儿童文学作家的想象要契合儿童的想象特点:生命一体化、万物主观化,以儿童的认知和情感进行荒诞的设想。
2、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有独特的敏感:对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有关的一切都具有了很敏锐、很深刻的洞察力。
有独特的生活经验:童年记忆、深入儿童生活有独特的感受力:了解儿童的感受,才能创作第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审美想象力:儿童文学作家正是有打破常规的非凡想象力,才使故事、人物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幽默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一种“高级的幽默智慧”,它能给孩子们的感觉“首先是好玩,在好玩之余会触动”。
诗意及讲故事的才能:儿童文学作家要能够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富有诗意我传达,会调动各种表现手法将孩子们生活中平凡的事讲得不平常,才能吸引儿童。
二、接受对象接受对象的特殊性1、具有年龄的阶段性儿童文学分三大层次: 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文学(少年前期文学和少年后期文学)。
2、具有条件的限定性主观条件:阅读兴趣、艺术感知力、知识积累、文学能力客观条件——文本对儿童的吸引力3、具有再创造的儿童性感情冲动,入情状态明显;心理距离缩短甚至消失(分不清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一、婴幼儿文学一)特点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二)婴幼儿文学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有拟人、夸张和反复三种。
2、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二、童年文学一)特点浅显性、真实性、趣味性、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二)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有写实、夸张、幽默2、作用:童年期文学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与智两方面。
从“情”讲,它必须首先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具有娱乐作用、陶冶情感的作用和宣泄作用;从“智”讲,它必须发挥一定的社会化功能,具有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
3、如何理解童年期文学的宣泄作用宣泄是指将心中的积郁舒散、排遣开来,文学的宣泄作用属于陶冶情感的范畴,但将其特别地加以强调,是因为与婴幼儿相比,童年期儿童有这样一种情感需求。
童年期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学校,生活的内容和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对他们的成长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紧张的学习生活会给他们造成一种负荷感、疲倦感、烦躁感。
而儿童文学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舒畅、温馨、甜美的童心世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润,让他们忘记烦恼和忧愁;或正好反映了他们此时的心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排遣心中负荷与压抑的目的。
总之,宣泄作用产生于儿童的情感需要,又反过来调节儿童的情感,对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二、少年期文学一)特点真实性、深刻性、新奇性、艺术性二)表现手段1、少年前期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有写实、夸张、幽默、象征、抒情手法2、少年后期与少年前期文学相比,特别讲究题材的多样性、主题的深刻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
四、韵文体儿童文学儿歌一、儿歌的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二、儿歌的审美特征1、单纯形象,具稚拙美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结构简单、语言通俗、贴近生活和自然。
儿歌句式不固定,有二~七言不等,从分节看,有1 ~3节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a.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
b.押韵。
儿歌重视在某些句子的末尾一个字上有规律地落音一致,形成押韵。
儿歌的押韵多数是隔句押韵,还有句句押韵,以及变换韵脚的连锁调等。
3、歌戏互补,具有游戏性。
儿歌的一个实用价值是辅助游戏。
诵、唱、戏、笑合为一体。
三、儿歌的特殊形式摇篮歌、问答歌(例如:小朋友想一想)、连锁调(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的传统儿歌形式)、颠倒歌、数数歌(例如:数字谣)、绕口令、时序歌(例如:十二月花)、游戏歌(例如:找朋友)、谜语歌儿童诗一、儿童诗的含义儿童诗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接收对象,适合于少年儿童听赏吟诵的自由体诗歌。
二、儿童诗的特点(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二)体现出富有儿童特点的情趣美儿童情趣其核心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三)以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抒发情感用准确、精要的语言来表意抒情,同时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四)有独特的语言特点1.准确、精炼、经过提炼的语言;2.流畅、优美,情趣与情感相交融;3.陈述性语言特点;4.具有鲜明的音乐性。
三、儿童诗的分类(一)从表现手法分叙事诗、抒情诗(二)从内容分生活诗、自然诗、童话诗(例如: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科学诗五、幻想体儿童文学童话一、概念、起源、分类1、概念: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的故事,是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
2、起源:神话、传说3、分类:传统童话(例如:贝洛童话、格林兄弟童话)、现代童话;过渡标志为安徒生童话的出现二、童话的特征(一)童话的文学特征传统童话(民间童话)的文学特征1、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开头结尾模式化(从前……或者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故事类型模式化(王子公主型或历险记型)情节结构模式化(三段式重复)2、鲜明的主题传统童话往往采用极端和对立方式来表现善恶斗争,传达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
3、类型化的人物性格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2、文本形式多样化、个性化科学童话、散文体童话、童话诗、童话剧(二)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幻想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1、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连的。
2、幻想是童话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3、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决定了童话水平。
寻常结合——异常结合——反常结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木偶奇遇记——神笔马良4、童话的幻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创造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后,幻想可以自由铺开。
只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允许变更事物的表面形态和属性。
三、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夸张(夸张是强烈的、极度的,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夸张)拟人(拟人是表现童话幻想的主要手段、童话的拟人应注意人性与物性的自然结合)象征(是童话创作把幻想与现实融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独特手法)四、童话的形象类型1、超人体童话形象以异于寻常的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具有超乎人类的神秘而奇幻的力量2、拟人体童话形象3、常人体童话形象以普通人面貌出现,但一类是在某些特殊的时刻表现出超人的神奇能力;一类是无超人之处,但却和超自然人和事件发生关系;还有一类无超人之处,所处环境也不存在超自然的特殊因素,看起来与现实完全对就应的人五、安徒生1、历史地位安徒生童话是童话的首创。
第一个把现实生活引入童话,促成了现代童话的兴起完美的艺术表现力,为童话的特点定了格,他的童话,标志着童话的成熟。
2、安徒生的创作道路第一阶段(1835-——1845)——“说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其内容多赞美纯洁美好的心灵,赞扬善良、天真的天性,讽刺上流社会中反面人物的愚蠢、专横、奢侈等,体现出乐观、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第二阶段(1846——1852)——新的童话其特点是浪漫气息、幻想的成份减弱,现实的成份加强,乐观的情绪减弱,忧郁的情绪滋生。
第三阶段(1852年以后)——新的故事在此时期的作品中,他细心的挖掘着劳动人民和优秀品质和贫苦子弟被压抑着的天才的创造力,作品显示着“沉郁”的特色寓言一、寓言的含义1、寓言就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
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带有明显的劝诫或讽刺意义。
2、寓言文学在全世界有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印度和中国。
3、中西寓言的不同(1)在题材上,我国古代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古希腊、西欧寓言则以动物故事为主。
(2)在思想上,古希腊寓言寄托在奴隶伊索名下,面向现实,具有世俗性质。
我国古代寓言产生于哲学家文人的书斋,具有很重的政治伦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