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大洲自然地理特征

各大洲自然地理特征

各大洲自然地理特征亚洲气候(1)强烈的大陆性.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多数地区大陆度均在50℅以上.(2)典型的季风性.由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分布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及其季节变化或增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广和类型复杂的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冷干燥.(3)类型的复杂性.除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亚洲由于地处高纬度和高山,高原地区很广,寒冷气候在各大洲中比较突出;同时亚洲的亚热带范围也很广,且受地理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结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亚洲的亚热带气候自西向东又可区分出地中海气候,伊朗行气候,高山气候和季风型气候.(4)各气候要素变化的极端性.这即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极端反映,也是其气候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如亚洲具有世界上少见的冷,热,湿和干燥的极端地区.河流亚洲陆地辽阔,大河众多,源远流长,湖沼密集,现代冰川分布范围广.流域面积在100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长度在1000米以上的河流共有 30条,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程度均超过4000千米,它们不仅是亚洲的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巨川.湖泊可以分为北亚,中亚,青藏高原,东亚和西南亚5大湖群.沼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冰洋沿岸,中国的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现代冰川总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南极洲和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集中分布区.亚洲山高河长,湖沼众多,冰川广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亚洲年径流总量大.亚洲水资源的分布大致同降水量的分布一致,靠近赤道地区平均每人每年可达10000平方千米,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少于5000平方千米.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仅远远低于正常生长的需水量,而且由于降水量年纪变化大和年内分布不均,水源很不可靠.植被与土壤亚洲植被与土壤类型组成及分布规律直接受现代自然地理因素影响。

广大完整的面积,起伏极端的地形,尤其是多种多样的气候,是亚洲具有多种多样植被和土壤类型的主导因素。

在森林植被土壤中,主要有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和热带雨林—砖红壤化红壤和砖红壤;主要的草原植被土壤中有温带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在荒漠植被土壤中,主要有干旱荒漠—荒漠土和灰钙土、半干旱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高寒荒漠—寒漠土;此外,还有北亚的苔原—冰沼土等。

由于生物、气候都是重要的成土因素,因此,亚洲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分布在亚洲北部的是发育最年轻、种类较简单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它们受泛北极植物区系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只有较短的历史。

分布在亚洲南部是发育历史悠久、种类非常复杂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热带季风林和热带雨林—砖红壤化红壤和砖红壤。

它们是受古热带植物区系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发育都很古老,特别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迄今还保存着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

在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零星分布着由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残遗树种所形成的森林(如鄂西的水杉、浙江的小片银杏等)。

以亚欧大陆整体来看,植被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尤其是在大陆偏北的平坦地区和从北亚经东亚至南亚一带,纬向地带性表现最明显。

前者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灰钙土和荒漠土;后者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砖红壤化红壤、热带雨林—砖红壤。

这种纬向地带性变化,既反映热量变化,也反映干湿变化。

如森林的南北演替,主要由于热量变化;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演替,主要由于干湿变化所致。

地形特点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

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海拔8844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湖面鸱地地中海海面392米的死海低地;有菲律宾群岛外侧深达10497米的菲律宾海沟;有高峻的山地和宽广的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千差万别,复杂多样,高峰与深海沟之间,竟相差近两万米。

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亚洲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950米,除了被厚层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以外,它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

亚洲地形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地势好象一朵怒放的鲜花,从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欧洲气候(1)极地冰原气候区。

主要分布在北冰原各岛屿,全年气温,年降水量约200毫米,不宜植物生长。

(2)极地常寒气候区。

主要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和冰岛,夏季均温10℃左右,冬季气温西高东低,生长季短,只能生长苔原和森林苔原;不宜发展种植业,养畜业是主要农业部门。

(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分布在北欧大部分和东欧平原北部。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西部受海洋影响明显冬季气温在0℃左右,东部冬季气温在-15℃左右,全区夏季气温在10-16℃之间,年降水量西部可达1000毫米,东部为500-800毫米,生长季为3-4个月,农业不发达,可以种植麦类,亚麻,蔬菜,牧草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挪威沿海,不列颠群岛,法,比,荷,德,丹等国西部。

(5)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又分为两个业区,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欧东部和东欧,二是温带大陆性半干旱与干旱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和北部。

(6)夏热带夏干气候区。

主要分布于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三大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和地中海岛屿上。

(7)高山气候区。

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斯堪的纳维亚,大高加索,比利牛斯等山地。

河流和湖泊欧洲河流众多,,水量比较充足,多国际性大河。

欧洲具有河流多,河网密,水量丰富,分水岭不高,通航里程长等特征。

北部垄岗-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达卢西亚山脉把欧洲河流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

从河流水上补给看,分为雨水补给,雪水补给和冰川补给三种类型。

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伯朝拉河,莱茵河,北德维纳河,易北河,卢瓦尔河,维斯瓦河等。

其中,经济意义最大的是莱茵河,多瑙河和伏尔加河。

欧洲大小湖泊广布,但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由于欧洲湖泊的形成,主要与第四季冰川的作用有密切关系,一次湖泊比较集中分布在第四季大陆宾川中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的北欧地区和山地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湖泊分布集中区:一是分诺斯堪的亚湖区,分布着大小湖泊10多万个;而是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三是阿尔卑斯山地湖区,山区湖泊大多是河流的上源.除了冰川作用对湖泊形成的影响外,还有其他成因的湖泊如构造湖,喀斯特漏斗湖,火口湖,牛轭湖以及综合成因湖泊等.地形特点欧洲地形总特点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其中海拔在500,000米的仅占15%,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约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

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绵延数千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

东南部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为欧洲最高峰。

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比较平缓,沿岸多深入内陆、两岸陡峭的峡湾。

里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为全洲最低点。

植被与土壤温带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带主要分布于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植被为阔叶林,主要树种为山毛榉和栎树。

山毛榉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树种,而栎树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自西向东,随着气候大陆度的增加和生境条件变差,阔叶林带不但宽度变窄,而且优势树种亦出现更替。

西部地区,温湿条件较好,优势树种为山毛榉;东部地区优势树种逐渐由山毛榉―栎树过渡到以栎树为主的阔叶林。

在海拔高度上优势树种也有类似的变化,西部沿海,山毛榉见之于低地森林;联邦德国北部,山毛榉林出现的高度为300~500米,而低地则被栎树林所替代;苏台德山区,山毛榉林出现的高度已达950米。

除上述两种主要树种外,阔叶林中还有鹅耳枥、槭、椴、榆和赤杨等。

地带性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灰化过程不明显,团粒结构较好,腐殖质含量较多,肥力较高。

主要动物有松貂、欧洲獐、赤鹿、野猪、欧兔、山鼠、狐、刺猬、欧洲水貂等。

温带森林草原、草原-黑钙土带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

在阔叶林带以南有一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的森林草原带,其西南端的南界为北纬48°,东端北推到北纬55°左右。

该带乔木树种主要为栎树,草本植物以禾本科为主。

森林草原带以南为广阔的温带草原带,植被以乌克兰针茅、细叶针茅、俄针茅、棱狐茅等禾本科植物为主。

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下发育着肥沃的黑土,腐殖质含量很高,其中森林草原带的黑土更为肥沃,腐殖质含量高达8%以上,草原带的黑土腐殖质含量为4~8%。

哺乳类动物以狼和高鼻羚羊为代表。

啮齿动物种类繁多,有灰兔、草原蹄免、大跳鼠、鼢鼠、黄鼠等。

鸟类有草原鸨、云雀、野雁、鹑、草原雕、草原鹞、鹫等。

半荒漠-淡栗钙土带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的里海低地。

植被稀疏,蒿属植物明显增加,短生植物比重较大,地带性土壤为淡栗钙土,碱土分布也很广泛。

动物与草原区系有许多共同处,但数量较少。

亚热带硬叶常绿林-褐色土带主要分布在南欧三大半岛和地中海岛屿。

植被为旱生的硬叶常绿乔木和灌丛,而且灌丛多于森林。

代表性植物有冬青栎、栓皮栎、油榄树、齐墩果、无花果、桃金娘等。

马基群落为最典型的灌木群落,此外还有加里哥宇、托米里亚尔、佛里干那等群落。

褐色土为地带性土壤,腐殖质含量4~7%,也是一种较肥沃的土壤。

动物种类丰富而独特。

哺乳类动物有扁角鹿、摩弗伦羊、赤鹿、阿尔卑斯山羊等。

西班牙有欧洲唯一的猿猴类动物和鸟类有蓝鹊、山雷鸟、撒丁莺、西班牙雀以及兀鹰等猛禽。

翼手目种类较多,如菊头蝠、长翼蝠等。

还有很多爬行类动物和昆虫。

非洲气候1、全年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

主要原因在与赤道穿过大陆中部,位于南北纬30度之间,主要是热带气候,没有温带和寒带2、气候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原因在于赤道穿过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