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总结【公路设计总结】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设工程设计总结xxxxxxxxxxxxxx 交通公路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 O 一二年一月 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设工程设一、概述xxx 路属 xxxx 县城环城路建设工程的一部分,路线起点(桩号 K0+000)与 xxx 线 K73+070 相接,路线终点(桩号 K2+985)与 xx 线 K173+820 相接,总里程 2.985 公里,其中包括一座 174.12 米的 xx 大桥。
xxx 路分两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砂石路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勘察设计修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连接了 xx 公路省它(道)和 xx 公路(县道),是缓解县城交通拥挤的一条重要通道。
我院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规范,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复编制了设计文件。
由于本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所以地地势平坦,比较容易设计。
我院依据 xxx 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于2011 年 1 月提交了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 2011 年 2 月底完成初步设计工作。
2011 年 4 月 xxx 县交通运输局在 xxx 县组织召开了本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
会后,我院根据会议精神,对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正。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我院于同年 5 月份提交《 xxx 县城环城公路( xx 路)二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计总结二、项目简介 xxx 县城环城公路(西环路)二期建设工程设计里程为 2.985km。
本工程为设计时速 60km/h 的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 12m,双向两车道。
针对本工程位于城郊结合部的特点,本工程设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部分路段的交叉口进行归并。
(一)设计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60km/h。
2、横断面形式:路基全宽 12.0m,其中路面宽 11.4m,两侧各设 0.30m 的路缘石。
相应的大中小桥为净 11.40m+2×0.5m 防撞护栏;涵洞与路基同宽。
3、设计年限:12 年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5、设计洪水频率1/100; 6、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0.10。
(二)工程规模 1、道路工程路基填方:106113m3,路基挖方:32677m3,挖石方:9752m3,软基换填砂砾:129266m3,沥青混凝土面层 35950m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37301m2,水泥稳定天然砂砾底基层 36315m2,路缘石366.1m3,单注式交通标志 16 块,双注式交通标志 8 块,路面标线 1291 m2。
2、桥涵及防护工程主要工程量:钢筋:340.4 吨,钢绞线 17.8 吨,混凝土:2551.1 m3,,橡胶支座 624 块等,伸缩装置 49.6m,浆砌片石为 4245.8m3, D70 圆管 86m。
(三)设计简介 1、总体设计 xxx 县城环城公路( xxx 路)二期建设工程是 xxx 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县城环城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本项目总体布局和设计的经济合理,在设计过程中加强了工程的总体设计,对于路线起讫点的衔接方式,线位与各控制点,路线平纵线形的组合,结构物的选型,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均在统筹布局的指导下系统地作好各项专业设计,力求总体设计上做到协调、配套、经济合理。
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路线走向应符合尚义县公路网规划。
( 2)、合理利用地形地物,适度掌握运用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捷流畅。
( 3)、路线设计注意和沿线乡镇规划区、工业区、农居区相配合,尽量避免或减少拆迁。
( 4)、处理好主线与沿线构造物、被交道路、村镇的关系,平面交叉的设置以方便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前提。
( 5)、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2、路线设计( 1)路线方案的确定 xxx 县城环城公路(西环路)二期建设工程的线位方案是经过多次论证和征求意见地基础上确定的。
线位布设在合理结合地形地物、正确适用标准、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选取的。
( 2)平面线型设计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颁布的规范要求,在节约工程投资的基础上,尽量使平面线型和当地的地形,地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本工程共设计平曲线 2 个,其中,平曲线最小半径 300m,最大半径 360m,最大直线长度 1413.28m。
( 3)纵断面线形设计在根据现行规范,充分考虑相关部门的意见,结合地质资料及平纵组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纵断面线形设计使路线设计高程既能满足水利、航管、沿线乡村的要求,又满足了沿线涵洞的布设,同时,使路基填筑高度控制在比较正常的范围,为下一步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提供了技术保证。
本工程最小坡长为 280 米,大纵坡为3.5%,曲线最小半径为 10000 最凸米,凹曲线最小半径为 7000 米。
3、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 1)路基设计设计时根据现行标准及技术规范,我们提出相应的控制质量的指标,并对路基填筑提出各种具体要求。
( 2)路面设计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路面结构采用和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面层为 3cm 细粒式沥青砼和 4cm 中粒式沥青砼;基层为 18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为 2×15cm 石灰水泥稳定天然砂砾。
4、桥梁涵洞设计( 1)桥梁设计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用美观的原则,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
( 2)根据本工程沿线地质情况,地基持力层埋置深度以及沿线河流分布特征,桥梁均采用板式上部结构,桩柱式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
( 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桥梁跨径,桩基数量及桩径。
( 4)根据水系、排灌网特点,确定涵洞孔径,布设位置及数量。
5、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为保证本工程运营时的安全、舒适、畅通、快捷,根据本公路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设计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等。
三、施工配合在工程施工期间,为配合施工的顺利开展、控制施工的质量,我院专门派出业务能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代表进行施工配合;对于施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我院总工、室主任和设计代表基本做到有事必到,一般变更在当天予以解决,重大变更在 2 天之内予以解决;施工期间,我院共计 10 余人次赴现场进行施工配合,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服务工作。
四、变更设计在本工程施工阶段,我院根据业主要求,不影响公路及构造物的功能、质量耐久性的前提下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变更。
五、对施工的评价在全线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基本能做到复核图纸、按设计意图进行施工;施工中出现问题能及时通知设计代表并组织各方进行解决,根据设计变更的要求,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较好地控制了施工质量,实施效果较好。
六、结束语 xxx 县城环城公路( xxx 路)二期建设工程,在营运 3 个多月的时间内,运营状况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害,说明设计内容基本符合当地具体自然条件环境。
对于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我院将通过总结经验,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克服,尽量使设计工作做得更合理、更细致。
xxxxxx 交通公路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公路设计总结】水台路设计总结北京军都晨宇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06 年11 月水台路位于昌平区西部,南起于南雁路,途经西峰山村,终止于水台村,与西白路顺接,全长 2.300Km,是西峰山村及周边地区对外交通的重要道路。
为改善当地居民出行及居住条件,昌平路政分局将此条道路作为 2006 年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点项目进行建设。
水台路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技术标准采用适当;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行驶安全性和结构耐久性;3、注重绿化和美化设计,和西峰山村相协调。
一、设计依据 1、北京市路政局昌平分局设计委托书; 2、北京市路政局《关于水台路大修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3、交通部部颁设计规范。
二、项目简介 1、设计标准 (1)设计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30 公里/小时。
(3)道路横断面:路面宽 6m,路基宽 7.5m 。
(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
(5)桥涵设计荷载:公路 II 级。
2、工程规模 (1)道路工程全线土方量为方;沥青路面为平方米;(2)交通安保工程新增道路标志 (3)绿化工程新增彩色方砖 3.、设计概预算设计概、预算编制原则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概算定额。
设计概算直接工程费金额为万元,预算直接工程费为万元。
预算直接工程平方米;块,新施划标线平方米;费低于概算直接工程费万元,相差较大的部分在路面工程上,这主要是由于后期路面结构部份路段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果。
三、设计要点 1、总体设计 (1)综合考虑拆迁、占地,又考虑居民出行方便和易于使用; (2)旧路改建重点在于有效利用旧路,处理好新旧路基之间、新旧路面结构之间的各种技术问题,做到技术合理经济可行。
2、路线设计 (1)平面设计旧路路线基本满足山区三级公路的要求,本着少拆迁,充分利用旧路的原则,路线沿用原旧路路线。
在设计过程中,特别是线形指标取极限值的地方,借助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来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
(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点为道路起点、终点处路面高程,及相交道路处的路面高程。
3、路基、路面及排水 (1)路基横断面全线改建为路面宽6m,路基宽 7.5m,两侧为 0.75m 的土路肩,路拱采用1.5%横坡,路缘石采用 C30 预制混凝土块 10×15×50cm,路肩横坡 2.5%。
(2)路面排水 K0+500~K2+300 段两侧边沟、排水设施较完善,采用自然排水。
K0+000~K0+500 段原设计为沥青路面,采用 2%的单向横坡,在公路一侧修砌盖板边沟排水,此设计方案通过了北京市路政局的批复。
后因村民反映改建后不利于生活污水排放,经昌平公路局实地考察,最后路面结构变更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4、路面设计 K0+500~K2+300 段在旧路上加铺二灰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补强结构如下: AC—16C 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透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总厚度 23cm 旧路豁松 15cm 掺 8%石灰 K0+000~K0+500 段,路面结构为AC—16C 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透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掺 1%水泥天然级配砂砾总厚度 83cm 5、交通工程 (1)交通标志5cm18cm5cm18cm 20cm 40cm交通标志的布设能给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完善、清晰和足够的信息,并满足夜间行车的视觉要求。
遵循全线均衡而不过于集中的布局形式,版面注记及结构形式与道路线形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了视觉及美观的要求。
加上批复中反光膜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