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征求意见稿)
编制讲明
一、任务来源
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2002年下达的国家标准项目打算中,列入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编号为20020389—T—424 );2004年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又下达《关于调整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国家标准打算项目的复函》(标委办函[2004]6号),明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组织《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的起草单位和相关单位,承担《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制定。
二、要紧工作过程
2002年3月上海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并作为地点标准。
2002年依照国家标准项目打算中编号为20020398—T—424的国家标准打算项目《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上海市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该标准的起草工作,于2003年底提出了《信息技术会计核
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国家标准草案文本。
审计署依照工作需要,自1999年以来开展了“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经国家电子政务治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批准,审计署于2002年2月开始组织研究编写《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于2003年底提出标准草案文本。
2004年2月,依照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标委办函[2004]6号”—“关于调整《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国家标准打算项目的复函”的精神,审计署计算中心召集上海《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标准起草组成员,审计署南京特派员办事处、南京审计学院等相关专家与人员,在北京对上述两个标准草案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提出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企业、事业单位)(草案稿)》。
2004年3月,依照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关于“要符合国家标准撰写格式及语言规范;要使用数据元素表示;会计核算软件数据输出文件要有文本和XML格式”的要求,组织审计署计算技术中心、财政部会计司、审计署南京特派员办事处、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所、用友公司、金算盘公司、浪潮公司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编制出《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征求意见
稿)》。
三、标准编制的原则
(一)立足国内的实际,着眼于以后进展
本标准在整个编制过程中,项目工作组既立足于国内会计核算的现实状况,又充分考虑到本标准在以后的适应空间;既考虑到与国内会计核算软件编程的相互协调,又关注到了国外财务软件的进展状况,从而为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既要坚持标准的先进性,又要使标准具有有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标准规定了会计核算数据接口的数据输出的两种表现形式,即文本文件与XML文件,以满足不同层次会计核算软件的需要。
这既坚持了标准的先进性,又使标准具有了专门强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保证标准的统一,注意与有关标准的协调
目前,国内关于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有两个规范性的文件,一个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治理软件分会于1998年编制的《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一个是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年公布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是一个地点性标准。
本标准作为一个国家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完
全兼容前两个标准。
同时,本标注还与一些其它国家标准有紧密的关系,如编码字符集、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可扩展置标语言、时刻表示、货币代码等标准,本标准注意了与这些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
(四)坚持标准的制定与软件研制的紧密结合,以利于标准实施
本标准自始自终一直有众多财务软件厂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吸纳众长,在标准的制定过程紧密结合会计核算软件的研制过程,从而为本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拓展了空间。
四、要紧有关问题的讲明
(一)编制该项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内财务软件众多,它们往往自成体系,采纳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库结构,这就对不同财务软件之间以及财务软件与业务系统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形成障碍,同时也增加了审计软件采集财务数据的难度,阻碍了财务软件、审计软件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系统软件产业的健康进展。
在此之前,尽管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治理软件分会于1998年编制了《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2年公布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
接口规范》。
然而,这两个标准只是行业标准及地点标准,故专门少有财务软件厂家真正贯彻与执行。
同时,各财务软件厂家的实力状况不等、规模大小不一,各会计核算软件的功用和实现机制又大相径庭,往往与业务系统软件混在一起,而国内不同地区的会计电算化程度相差甚大,有些落后地区还保留在原始的手工记账状态。
正是由于上述情况,审计署、财政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决定制定《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规范财务软件市场,增进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进展。
会计电算化的目的之一是会计信息完全电子化,即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送、保存与再现均是用电子方式实现。
由于各财务软件厂家的软件产品的数据结构不同,即使对同一厂家的同一类软件产品,不同版本数据结构也不完全相同,早期版本的数据备份未必能于若干年后在更高的版本中读出。
有了本标准,只要是符合本标准的会计核算软件,不管是同一厂家依旧不同厂家不同版本的产品,都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从而增进财务软件之间的交流,规范财务软件市场,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进展。
第二,有利于会计软件产业的进展,促使一般会计核算软件向会计信息系统甚至治理信息系统转化,促使财务软件从事务型向治理型和决策型进展。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财务软件和国外先进的财务软件相比,不管在深度依旧广度上都有不小的差距。
除了我国财务软件起步晚、用户水平低等缘故外,其要紧缘故是,我国的财务软件厂家为保住自己的用户,对自己产品的数据存储格式保密,以至该软件所含的信息不能被其他厂家使用,从而将财务软件市场人为割裂,减缓了新产品的推出速度。
当前,会计核算软件正朝着会计信息系统、治理信息系统转化,正在从事务型向治理型和决策型进展。
假如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输出不能标准化,不同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不能共享,必将使治理型和决策型会计软件市场规模变小,从而降低了财务软件厂家开发高层次的会计软件的积极性。
第三,有利于爱护会计核算软件用户的利益,为用户的专门需求和二次开发提供数据接口。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向集团化、多元化进展,一般的会计核算软件已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治理型和决策型会计商品化软件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这些企业往往需要对已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进展自己的治理型和决策型会计软件或治理信息系统软件。
没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