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一、教师角色本身。

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门人员。

社会赋予教师的职务、地位和相应的权力,是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条件。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学生一般都具有“向师性”,在学生眼里 ,教师的形象往往比其实际形象更高大。

学生的这种“向师性”,为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了心理基础。

二、教师的授课效果。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课。

教师授课效果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而且也影响着教师的威信。

这是影响教师威信诸因素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教师教学效果好,学生就会对其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

很难想象,一个毫无真才实学,教学不受欢迎的教师会被学生所崇敬。

马卡连柯说过:“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

…… 相反的,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断言: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幻想着依靠其它手段去赢得学生的衷心拥护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学生心目中,授课效果不好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可以交往的好人,而不会是一个值得崇敬的好教师。

三、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对于新生来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

常言道:”经师易求,人师难遇“ 。

人们历来重视教师的道德,而教师威信的高低有无,确实也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有着极大的关系。

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也必须以身立教,方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俄国进步思想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

大凡深受学生崇敬、尊重、爱戴、信赖和拥护的教师,无不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四、教师的风度仪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即便是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学生也有极强的示范性,能引起学生仿效的心理趋向。

一个穿着邋遢、举止浮躁、语言粗俗的教师,往往会失去学生对其应有的敬意、从而削弱教师的楷模作用。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外在行为是树立在学生面前的直接榜样。

教师的个体形象,包括音容笑貌、举止风度,会在学生的心灵中储存终身,以致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

以上是影响教师威信的几种主要因素。

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努力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教师威信树立的问题上,当前在教师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有的迷信权势,以权压人,美其名曰”以权立威“;有的玩弄花招,以诈取信,却把这说成是”教育艺术“ ;有的一味迎合学生的某些心理来获取威信,名之曰:”走群众路线“ 。

以上种种,皆非树立威信的正确途径。

用这些方法获得所谓威信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极不相称的。

况且,以权立威者,只能让学生被迫服从或是压而不服,以至使师生间的矛盾激化、升级;以诈取信者的威信是不会长久的,一是骗局暴露,
学生会因被愚弄欺骗而加倍地看不起教师;因迎合学生某些落后心理而获得的威信无益于教育工作,这样的威信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

那么,通过何种途径树立威信才是正确的呢? 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从客观方面来讲,教师威信的树立是全社会的任务,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之风,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最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为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基础。

就主观方面来说,教师要树立威信,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

第一、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

首先要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这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

假如学生发现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无兴趣和感情,那么,无论他怎样自我标榜,都不会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

其次,要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可以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属于每一位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也不能以学生品学状况的优劣为转移。

最后,教师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儿童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希望把学生造就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是这样的人。

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第二、要有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教师只有对讲授内容能左右逢源,居高临下,学生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做到博览而约取,积厚而薄发,成为学业有专攻的人。

另一方面,科学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教师只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显
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可能地掌握一些与本专业相邻近学科的知识及其发展动态,成为博学多识的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望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


第三、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提高教育能力。

教师要做好工作,树立威信,光有好的愿望和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并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具有多种教育能力,这是教师树立威信、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和保证。

教育能力体现于许多方面,如钻研和处理教材、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四、平等待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师生朝夕相处,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那对双方都不啻是一场灾难。

作为教师,要想在学生中牢固地树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须在师生关系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关系朝着融洽和谐的方向发展。

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虽然处于不同的地位,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在政治上、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不能把自己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要以平等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呼声,尽力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使师生关系朝着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的方面转化。

总之,教师要树立威信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考虑,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的主观因素。

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无论如何很难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威望。

教师在威信树立起来之后仍需谨慎从事,切不可盲目乐观,自高自大。

而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威信有增无减,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