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6讲:学会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品读佳作]请赏析下面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并指出采用的论证方法和结构。

执盈若虚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在这样一个张扬浮躁的社会,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低头,学会执盈若虚。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孜孜不倦地追求。

少年天子顺治,幼龄继位,一统华夏。

他没有满足于万民之主的地位,废弛国事,而是埋首丈高书卷,煮字填饥,以至于夜读吐血,最终通晓满汉文化,并提出“满汉一体”的政治主张,巩固了清初尚不稳固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成一代伟业。

在我们生命的早期,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一点一滴的收获、一点一滴的充盈中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执盈若虚,需要我们在泰山之巅仍能虚怀若谷。

“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之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地关注社会。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即使在常人眼中,我们已经达到众人无法企及的高峰,也应该明白此时要做的,不是躺在高峰上睡大觉,而是清醒地认清自己的位置,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做到虚怀若谷。

执盈若虚,更需要我们把每一个顶点当作另一个起点。

风靡全球的苹果公司,拥有先进的数字技术和遍及全球的狂热果粉,这与苹果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谦虚谨慎的创业理念是分不开的。

从“iPhone”开始,苹果就不曾停下它锐意进取的步伐,永不止步,永不停歇,“iPhone”1~6S的不断更新,创造了手机销售量一个新的巅峰,却又将这个巅峰作为另一个起点,不断挑战自我,不断锐意进取。

可以说,正是这种谦虚的力量,这种永不止步的信念,才缔造出了属于苹果的奇迹。

因此,我们也应该如此,梦想不息,就不要停下脚步,不断攀登更高更远更美丽的山峰,我们终究会缔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牛顿在功成名就后曾说:“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让我们学会执盈若虚,在易于流逝的韶光里,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佳作品评文章在提出“学会执盈若虚”的总论点后,用三个分论点展开了深入剖析。

难能可贵的是,这三个分论点,不仅是对总论点的切割,而且整合出了事理的逻辑:“执盈”之后,只有静下心来,孜孜以求,才能登上泰山之巅(分论点一);登上泰山之巅之后,只有虚怀若谷,才能认清自我(分论点二);认清自我之后,只有层楼更上,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分论点三)。

本文给我们的启迪是:能切割,你才能把理说清;能整合,你才能把人说服。

本文整体结构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内容上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事例论证”等方式。

[感悟写法]一、设置分论点的3种方式(一)并列式设置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典例1】高考优秀作文《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骨气”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典例2】高考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

(“青春”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

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

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典例】高考优秀作文《探究,路曼曼其修远兮》的中心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曼曼,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曼曼,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曼曼,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二)递进式设置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

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

当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

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丰富,但同时也会给文章招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

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典例1】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为什么)(主)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怎么样)(次)【典例2】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

(是什么)(次)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

(怎么办一)(主)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

(怎么办二)(主)(三)对比式设置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典例】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

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

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二、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3个问题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

三、分论点在文中的安排技巧4法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多指并列式分解)。

4.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1.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

(是什么)分论点②:(为什么一)(为什么二)(为什么三)分论点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怎么办)答案(示例)分论点②:“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分论点③:关键要在“隐”“微”上下功夫。

2.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答:答案(示例)分论点①:(反面)过高估计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计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

分论点②:(正面)正确估计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

3.下面是以分论点模式写成的一篇议论文,请在标示“分论点”的地方补写出恰当的语句,彰显出三个层次的论述角度。

对于未来的思考未来,是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是一种无穷的魅力。

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提出观点)①________。

(分论点1)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漂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

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

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描绘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

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曼曼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②________。

(分论点2)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未来更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

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上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高歌。

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前进发展的动力。

③________。

(分论点3)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

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司马迁横遭宫刑之苦而矢志撰写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到中国倡导市场经济第一人的顾准在“文革”中忍辱含垢,“用鲜血作墨水”而记下的《顾准文集》;从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到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从李冰的都江堰到今日“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三峡水库;从毕昇的活字印刷到北大王选开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

高尔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

”我要说,“未来的魅力更在于创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断创新,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歇,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未来;只有不甘落后的人,才开拓未来。

未来不是空想,她是神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那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遥远。

(总结升华)提示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以排比开头,引出论点,简明扼要;第二段至第四段分别从“梦想未来”“开拓未来”“创造未来”三个角度横向展开,但论证手法有别,有举例论证,有引用论证,充分体现了文章材料的丰富和语言的文采;第五段是干净利落的结尾,回扣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分论点① 。

分论点②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