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和频率。
3、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先对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体育运动项目做调查,教师
制作好课件。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交流各自调查的结果,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也体会到其必要性;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问题)
提问:你们喜爱球类体育运动吗?请从下面几项中选出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
A、篮球
B、排球
C、足球
D、羽毛球
E、乒乓球
(每小组分别请二号同学到小黑板上进行统计,将每位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用字母表示出来。
通过活动,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
二、想一想
(投影显示问题)
问题:1、从上面统计情况来看,你能很快说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吗?
2、你们认为这种数据统计方式好不好,能否设计出比较好的表示方式?
(此问题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整理与表示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复习数据表示的几种方法)
三、活动与探究
(学生交流各自课前对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参加交流的同学加以肯定并作出适当的点评。
)
本问题除了课本上给出的列频数颁布表、频率颁布直方图外,还可以提醒学生用数据的其他表示方法进行统计,如画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四、讲解概念
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2、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在讲解这两个概念时,切忌不要生搬硬记,要结合上述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让学生体会其意义,如有25人喜爱篮球运动,则把篮球的频数记为25,再用25除以全班总人数即得喜爱篮球运动的人的频率)五.做一做
对课本158页“读一读”进行统计,看看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1、学会用正确的统计方式表示一组数据。
2、理解频数、频率。
(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
八.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5.3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