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答案二、选择题1.B2.D3.C4.C5.D6.B7.C8.A三、简答题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假设前提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资源稀缺,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政策主张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而宏观经济学则主张市场有缺陷,强调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外汇政策、工资政策等对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第二章供求论答案一、选择题、1-10 BAADB CABAB 11-20 AABAC CBDBA三、计算1.解(1) 由Q d=50-5PQs=-10+5pQd=Qs得:50-5P=-10+5P所以Pe=6 Qe=20(2) 由Qd=60-5PQs=-10+5pQd=Qs得:60-5P=-10+5P所以Pe=7 Qe=25(3) 由Qd=50-5PQs=-5+5pQd=Qs得:50-5P=-5+5P所以Pe=5.5 Qe=22.52.解:(1)Qd=1000×(10-2P)=10000-2000P Qs=20×500P=10000P(2)Qd=1000×(6-2P)=6000-2000P6000-2000P = 10000PP=0.5 Q=5000第三章弹性理论一、选择题1.A2.C3.A4.D5.A6.A7.A四、分析题猪肉存在大量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价格变动可引起需求量发生较大的变动。
食用油的替代品有限,而且是生活必需品,所以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即使价格上涨,对需求量的影响有限,需求量比较稳定。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继续上涨,鉴于食用油有一定的保质期,在需求量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可以暂时囤积一些在家里。
五、计算题E=0.2,P=160,△Q\Q=5%1.解:依题意可知d根据弧弹性公式:PPQ QE d ∆∆-= 将已知条件带入有:160%52.0PP P Q Q∆-=∆∆-= 解得:△P =–40,即价格下降40才能使其销售量增加5%2.解:依题意可知d E 在1.5-2之间根据弧弹性公式:PPQ QE d ∆∆-=,使得 %105.1-∆-=∆∆-=Q QPP Q Q , 即:15.0=∆Q Q 以及,%102-∆-=∆∆-=Q QPP Q Q ,即:2.0=∆Q Q 从而,当产品降价10%时,销售量将增加15%到20%。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选择题1、C2、B3、C4、C5、A计算题由均衡点条件“dy/dx= -20/y ”可知,Y 的数量为50, Px ·Qx+Py ·Qy=270,可解得Qx=102.先对X 求导,得 18-4X-Y=0再对Y 求导,得 15-Y-X=0两式联立,得X=1,Y=14,TU=1143.由条件可知,20X1+30X2=540U对X1求导得3X22,U对X2求导得6X1X23X22/6X1X2=P1/P2可得,X1=9,X2=12,U=3888第五章生产论选择题1、A2、A3、B4、D5、D6、B计算题解:(1)、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L=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L= TPL/L=20-0.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dTPL/dL=20-L(2)、①总产量的最大值:令dTPL/dL=0,即dTPL/dL=20-L=0解得L=20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L达极大值。
②平均产量的最大值:令dAPL/dL=0,即dAPL/dL= -0.5+50L-2=0解得L=10(负值舍去)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极大值。
③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L达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L=MPL。
由(2)已知,当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达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APL的最大值=20-0.5×10-50/10=10以L=10代入劳动的编辑产量函数MPL=20-L,得MPL=20-10=10。
当APL= MPL=10时,APL一定达到其自身的极大值,此时劳动投入量为L=10。
2、(1)生产函数Q=min(L,4K)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总有Q=L=4K。
因为已知产量Q=32,所以,相应地有L=32,K=8。
(2)由Q=L=4K,且Q=100,可得:L=100,K=25又因为P L=2,P K=5,所以有:C=P L·L+P K·K=2×100+5×25=325即生产100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为325。
3、解答:(1)因为Q=f(L,K)=AL1/3K2/3f(λL,λK) =A(λL)1/3(λK)2/3=λAL1/3K2/3=λf(L,K)所以,此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2)假定在短期生产中,资本投入量不变,以K表示;而劳动投入量可变,以L表示。
对于生产函数Q=AL1/3K2/3,有:MP L=1/3AL-2/3K2/3,且d MP L/dL=-2/9 AL-5/3 K-2/3<0 这表明:在短期资本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相类似,在短期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以上推导过程表明该生产函数在短期生产中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4、(1)解:生产函数Q=L^2/3K^1/3所以MP L=2/3L^(-1/3)K^1/3MP K=L^2/3*1/3K^(-2/3)又因为MP L/w=MP K/r整理得K=L又由成本方程得:C=Kr+Lw解得L=K=Q=1000(2)由(1)得K=L800=L^2/3K^1/3L=K=800又由成本方程得:C=Kr+Lw代入数值求得C=24005、(1)当K、L同比例增加λ倍时,有F(λK,λL)=2(λK)1/2(λL)1/2=2λK1/2L1/2=λF(K,L)因此该企业的规模报酬不变。
(2)当企业利润最大时,企业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均衡条件,当w=2,K=9时,可得r=2/9*L成本TC=wL+rK=2L+9r,生产函数Q=2K1/2L1/2=2×91/ 2L1/ 2=6L1/ 2当P=6时,可得利润π=PQ–2L–9r=6*6L1/ 2–2L–9×2/9*L=36L1/ 2–4L为使利润最大化,应使π′=0,则L=81/ 4,所以,企业雇用最优的劳动数量为L=81/ 4。
(3)当工资提高到w=3时,由K / L=w / r,可得r=3/9*L成本TC=3L+9r利润π=PQ–3L–9r=6×6L1/ 2 –3L –9×3/9*L=36L1/2–6Lπ′=18L-1/ 2–6,要得到最优的劳动数量,须使利润最大化,即π′=0时,由18L-1/ 2–6=0得,L=9。
6.6.解:要想在既定产量下达到成本最小,两种要素必须符合:MP L/w=MP K/r①又知道:TC=3L+5K②⑴已知:Q=10③由①、②、③式解得:K=L=10∴MinTC=3×10+5×10=80⑵Q=25 ③由①、②、③式可得:K=L=25MinTC=3×25+5×25=200⑶TC=160=3L+5K又K=L,解得:K=L=20Q= L3/8K5/8=20第六章成本论二、选择题1-10 AABAD ABDC A四、简答题1.为什么MC曲线都与A VC曲线、AC曲线相交于其最低点?2.请分析说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都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
1.答: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在边际成本MC下降阶段,平均可变成本A VC也在下降,且A VC>MC,即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A VC曲线在MC曲线之上。
MC上升,但只要边际成本仍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 VC就继续下降,直至A VC=MC为止。
之后MC高于A VC,从而使平均可变成本提高,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