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格心理学之父”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

特奥夫拉斯图斯的《性格》一书描述了30个具有各种反面性格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3.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具有哪些意义?(p34)4.人格的基本特征(p5)(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跨时间性;跨情境性。

是动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

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

该书集前人人格心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各遵循什么原则?(p41)(1)本我(id)—“快乐原则”(2)自我(ego)—“现实原则”(3)超我(superego)—“完美原则”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满足方式:行为;幻想自我(ego):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一仆三主) 原则: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特点:逻辑性、符合现实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原则:道德原则(moral principle)功能:控制行为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

(p43)3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2.荣格的人格结构。

(p56)3.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4.荣格的(一)一般态度类型(3种)(二)机能类型(4种)(三)八种人格类型(p65)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p71)8.霍妮的基本焦虑(p79)9.弗洛伊德划分五个人格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0.()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顶点。

11.(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12.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妮),并把神经症人格类型分成三种,分别是(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13.恋父情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集体潜意思: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自性:基本焦虑:基本敌意:14.请论述新精神分析学派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

(p81)1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并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婴儿期)这个阶段的婴儿是弱小的,对母亲或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大,如果母亲或护理人员能以慈爱和一贯方式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反之,则形成不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期早期)早期儿童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他们希望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一些事情父母一方面要履行监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会感受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3-5岁,儿童期、游戏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形成主动性的关键时期。

父母肯定和鼓励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那么儿童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发展;父母经常否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并且感到内疚,而父母如果讥笑儿童的行为和想象力,儿童会以缺乏自主性,当他们在考虑种咱行为时,常容易产生内疚感。

4、勤奋对自卑(5-12岁,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大都在上小学,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

儿童在学校与同学竞争,他们比学习,也比在游戏中的表现。

如果儿童体验到了成功并受到嘉奖,则会产生勤奋感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相反,失败的体验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年期,12-20岁)这一阶段是艾氏人格发展渐成说的精髓,是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时期,它体现了童年期与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自我同一性是在前四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青年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如果青少年在前四个阶段建立起信任感、自主感、勤奋感,个体就比较容易建立起同一性,顺利地进入成年,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同一性,则会出现角色混乱,使他们经常处于犹豫之中,生活缺乏目的与方向,感到迷惑与彷徨。

6、亲密对孤独(20-24岁,成年早期)具有牢固同一性的青年人将会寻求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而没有开成有效工作能力和亲密能力的人会离群索居居,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形成孤立感。

7、繁殖对停滞(25-65岁,成年中期)如果一个人能形成积极的同一性,那么,他就会想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条件传递给下一代。

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的。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成年晚期)这是人对自己的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接近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当一个人回顾一生时,对自己的一生做肯定的回答,感受到是满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这类人的人生是自我整合的,对死亡无所畏惧。

反之,那些回顾道挫败人生的人则会体验到失望、遗憾和绝望,产生对死亡的恐怖感。

16.讨论弗洛伊德的三部人格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我总是与超我直接对立和冲突;自我尽量满足本我的欲求,遵从超我的规范。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1.心理学家卡特尔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法来研究人格的。

2.心理学家(艾森克)一生好斗,被称为“知识界的斗士”。

3.人格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

4.艾森克强调的三个人格基本维度是(、、和)。

5.五因素模型分别是指(、、、和)。

6.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发生的、可直接观察到的、有相关性的多种行为的表现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控制人的惯常行为的内在因素,它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流体智力:晶体智力:7.如何使用五因素模型进行员工的选拔,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请举例说明。

(书上有,创新更好)8.简要介绍16PF量表的制作过程。

量表编制依据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材料来源。

卡特尔认为,可以从三个来源获得对人格进行因素分析的材料:其一是生活记录材料(L2date) ;其二是问卷材料(Q2date) ; 其三是客观测验材料(OT2date) 。

即L 材料、Q 材料、T 材料。

对17953个描述人格的词汇归类整理,得到171个与人格有关的基本词,然后选择208名被试,让他们参照这些词,一评定量表的形式对他们熟悉的人进行评定。

经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得到12种根源特质,以后又根据实证研究增加了4个特质,编制成16PF。

9.奥尔波特如何把特质进行分类的。

第四章1.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行为预测理论的提出者是(罗特)。

2.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2年正式提出行为主义主张,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1913年发表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风潮开始在心理学中兴起。

3.班图拉认为强化有三种形式:(、和)。

4.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斯金纳),他设计了工具(“斯金纳箱”)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5.代币奖励:消退:类化:行为的类化:个体对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作出反应自我效能感: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趋向和情绪。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6.说明多拉德和米勒研究的四种冲突类型,并举例说明。

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母亲妻子同时落水回避-回避冲突:吃药挨打针接近-回避冲突:卖假药赚钱违法双重接近-回避冲突:两个工作职位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7.简述观察学习的四阶段模型。

8.使用正强化、负强化、无强化和惩罚的目的及举例说明如何使用的。

第五章1.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七个层次,他们分别是(、、、、、、和)。

2.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有()。

3.高峰体验: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间体验。

患者中心疗法:自我实现:Q分类技术:交朋友小组:交朋友小组(eneounte丁group)亦称“会心团体”。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之一,自我发展治疗和团体治疗的一种形式。

即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小组成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潜能和团体互动作用,消除心理障碍和改变不良行为,达到自我实现。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中心论点。

5.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有4点:(1)马斯洛对人类需要进行的分类,是一种较为系统、合理的划分方法。

不仅注意到了人与动物需要的共性,更看到了二者的不同,符合人类需要的发展规律。

(2)需要发展模式值得肯定,注意到了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发展变化的关系。

(3)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的研究,弥补了人格领域研究中偏重非健康个人的不足,为心理健康标准的全面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建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本书在整体论思想的指导下,能全面分析人类需要,分析行为的多种决定因素,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不足表现在5个方面:(1)马斯洛把“求知”、“理解”看作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工具,相对忽略了现实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制约作用。

(2)马斯洛把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有失偏颇,因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个人的自我实现都是和社会目标相辅相成的。

(3)马斯洛有关自我实现者的结论的得出以较少的样本人数为依据,因此结论的可靠性值得进一步验证。

(4)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调查研究法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完全排斥其他方法特别是科学实验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人格的研究虽然成果卓著,但局限在基本特征的描述上,对这种人格形成的重要性采取了轻视的态度。

简述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之间的关系。

6.简述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气氛如何治疗更有效。

第六章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的测验方法主要有(1.棒框测验(RFT)、2.身体顺应测验(BA T)和转屋测验(RRT))。

2.凯利被认为是认知革命前的理论家,他十分重视个人分析或解释事件的方式,开创了个人构念和个人构念系统研究,并将此作为他人格理论的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