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防碍了吧!
注释
蛩(qióng):蟋蟀。

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很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
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
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
鹊为桥。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
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
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
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
写于池阳的。

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
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

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
一次被迫分离。

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

赏析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大约是词人同丈夫婚后又离居的时期。

主要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里,人们遥望天
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想起关于他们的美丽传说,无不感叹。

这样的
日子里,正受别离之苦的词人,感触更深。

“草际鸣蛩,惊恐梧桐”。

写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静,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是那么清晰,连梧
桐的叶子掉地上也能听到。

这两句从听觉入手,不但增强了下句的感
伤情调,而且给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

“正人间天上愁浓”是
作者仰望牵牛、织女发出的悲叹。

“天上”暗点出牵牛、织女。

七夕
虽为牛、女相会之期,不过相会之时即为离别之日,倾诉一年来的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