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21x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2x v t a t =+加得 02112x v a t t =+加 即21x 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D 正确; B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0221av k ab b=== 选项B 错误; C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a =加 解得-2a a =加将t =b 代入2012x v t a t =+加得 ()2220112222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选项C 错误。
故选D 。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
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D .t =3s 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于甲物体有012x v a t v t ==+甲甲甲 由题图知21/2s 1m a =甲 00v =甲则22m/s a =甲对于乙物体有012x v a t v t ==+乙乙乙 由题图知2/2m s 11a =-乙 04m/s v =乙故22m/s a =乙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 错误; B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422t t -=解得1s t =故B 正确;C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2s t =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42m/s 0v t =-=乙()故C 错误;D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3s t =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26v t m/s ==甲故D 错误。
故选B 。
4.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图中PQ 为抛物线,P 为抛物线的顶点,QR 为抛物线过Q 点的切线,与t 轴的交点为R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B .QR 段表示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0~2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D .R 点对应的时刻为t =3s【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根据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t =0时图象切线斜率为零,则质点的速度为零,选项A 错误。
B .QR 段图象斜率不变,表示质点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 错误;C .0~2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2m 1m 1m x ∆=-=则平均速度为1m/s 0.5m/s 2x v t ∆===∆ 选项C 错误;D .PQ 为抛物线,则PQ 段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有212x at =将t =2s ,x =1m ,代入解得20.5m/s a =t =2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v =at =1m/s可知Q 处切线的斜率大小为1,可得R 点对应的时刻为t =3s选项D 正确。
故选D 。
5.若每节车厢长度近似相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23:nC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21:4:9::nD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1n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每节车厢长度为L ,列车加速度为a 。
A .一节车厢通过212v aL =n 节车厢通过2n 2v anl =得到n 1v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n故A 错误;B .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1212L at =前(n )1-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2n 11(1)2n L at --= 前n 节车厢通过2n 12nL at =由数学知识得到得到n t =,n 1t -=则第n 节车厢通过时间n 1T t =所以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1:1):::⋯故B 错误;CD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位移公式212x at =在相等时间里物体位移之比1:3:5:21n (-)根据速度公式v at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6.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a x -图像如图所示,则其2v x -图像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CD .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2202v v ax -=由此可知12~x x 段2v x -图线为直线,故CD 错误;AB .10~x 段,加速度由0均匀增大,将一小段x ∆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2202v v a x -=∆可知对应2v x -图线切线的斜率应为2a ,可知10~x 段2v x -图线切线的斜率应由0均匀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7.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b 时刻速度v b 的大小为( )A .22()()m n S m n mn ++B .22()()mn m n S m n ++C .()m n Smn- D .22()m n S mn+【答案】A 【解析】设物体在a 时刻速度为 a v ,b 时刻速度为b v ,物体加速度为a ,则:212a S v m am =-;212b S v n an =-;b a v v am =-,联立解得:()22()bm n Svm n mn+=+,故选A8.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两车相遇前,t 2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D .甲车的初速度大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答案】B【详解】A B. 从图象可知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距离大于t 2时刻两车距离,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选项A 错误,B 正确;C. x —t 图象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t 1时刻后甲车的瞬时速度小于乙车的瞬时速度,选项C 错误;D. 甲车的初始时图象的斜率等于乙车在t 3时刻图象的斜率,所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B 。
9.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经时间t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若再经过时间kt 恰能回到出发点。
则a 1:a 2为A .21k k +B .221k k +C .21k k +D .21kk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可知,质点的总位移为0,列式可得2211211022a t a t kta kt ,21221a k a k 故选B10.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sD .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上的7.5m 时,由运动学公式2012x v t at =-,7.5m x =+,解得 13s t =,21s t =故A 、B 均正确;C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7.5m 时,7.5m x =-,由2012x v t at =-解得32t =(或42t (=舍去D .由速度公式0v v at =-,解得5m/s =-v 或5m/s v =、v =-故D 错误。
故选ABC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11.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 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B .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C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D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答案】AD 【解析】 【分析】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2201052210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 =v 0t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2×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12.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 的同时,在离地面高H 处有相同质量的另一物体B 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距地面高h 时速率都为v(两物体不会相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3H h =B .物体A 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是物体B 落地时速度大小的2倍C .物体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D .两物体落地前各自的机械能都守恒且两者机械能相等 【答案】AD 【解析】A 项,设A 、B 两物体达到地面高h 时所用时间为t ,则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22()v g H h =- ,v gt = ;设A 物体竖直上抛的初速度为0v ,有0v v gt =-,2202v v gh -= ;则解得02v v =,43H h =,故A 项正确. B 项,物体A 竖直上抛的初速度02v v =,设物体B 落地时的速度为v ' ,则有22v gH '= ,由A 项分析知2202v v gh -=,43H h =,联立解得2v v '= ,所以0v v =',故B 项错误.C 项,根据竖直上抛的对称性可知物体A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042A v v t g g=⨯= ,物体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212B A v v t t g g =='=,故C 项错误. D 项,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在地面时两者的速度相等,质量相等,则动能相等,所以机械能也相等,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 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D13.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