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一)贵州印象❖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富集的资源勤劳的人民(一)丰富的生物资源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

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

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

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1、丰富的水能资源长度大于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

由于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水能总蕴藏量1874.5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8%,全省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开发量的4.4%。

横贯全省的乌江是国内著名的水能“富矿”,水能可开发量达836.5万千瓦。

贵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建设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较为均衡地分布于省内各地,大多距负荷中心近。

❖河流大多上游开阔,中、下游较狭窄,上游可以兴建“龙头水库”,有利于提高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

❖可供开发的水能多处于高山狭谷河段中,兴建电站工程量较小,淹没损失及迁移人口少,工程相对简单。

❖水能开发利用具有造价低、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2. 储量为江南第1的煤炭资源❖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既较广又相对集中,而且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贵州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全省88个县(市、特区、市辖区)中有74个产煤,资源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2400亿吨,探明的资源储量535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

❖资源保有储量是江南12个省、区、市的总和。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积极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把贵州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3. 洁净新能源——煤层气❖煤层气俗称瓦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洁净、方便、高效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已将之列为21世纪重点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贵州煤层中蕴藏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经研究预测,全省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可达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22%,仅少于山西,排名第2位。

❖丰富的资源与产出集中的良好区位,使贵州煤层气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贵州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之一。

❖贵州发现的矿产有9大门类,矿种123种,发现矿床、矿点3700余处。

探明了储量的有76种。

❖贵州有41种排列前10位,其中列全国第1位至第5位的有28种,铝土矿、汞、锑、锰、金和磷、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已成为中国10大有色金属省区之一和全国最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磷化工基地、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

1.量丰质佳的铝土矿贵州是中国铝土矿的3大产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达4.13亿吨,经多年开采消耗,现仍有3.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7%,仅少于山西,名列第2位。

全省铝土矿集中分布于乌江流域中段的贵阳—清镇—修文—遵义一线,尤以清镇、修文两市县最多,占全省总量的74%,贵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及镓金属生产的重要基地。

2.甲冠九洲的富磷矿贵州是中国著名的3大磷矿产区之一。

累计探明资源储量近27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26.26亿吨左右,略少于云南,排名全国第2位。

约占全国富磷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九洲之冠。

开阳磷矿富磷矿储量占全国的28%左右,逾3.7亿吨,是国内外著名的富磷矿产区。

3.储量位居中华之首的重晶石贵州重晶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天柱、黄平、施秉、麻江等县,经多年开采消耗,保有资源储量仍高达1.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居中华之首。

天柱县大河边是国内外罕见、资源储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型重晶石产地。

既有大量符合油气钻井利用的重晶石,又有较多可供化工、轻工、建材及医药等多个行业用的重晶石。

4.新兴的黄金资源基地贵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发现有金矿。

在黔西南的大片区域和黔东南、黔南等地10多个县市发现有产出。

特别是发现与探明了贞丰滥泥沟、兴仁紫木凼、安龙戈塘等大型金矿的资源储量后,改变了贵州黄金资源贫乏的纪录,并一举成为中国新崛起的新兴黄金资源基地。

已探明储量超过200吨,金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0位.5.水泥原料的“王国”贵州是中国沉积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石灰岩和页岩、砂岩等水泥原料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遍及省内各地。

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泥用石灰岩,在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产出。

现已在41个县市探明了储量,经开采消耗后的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5亿吨,丰富的资源,为大力发展水泥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贵州共有汉族、苗族等49个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成分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3位。

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因各种原因迁入并散居省内各地的,还有31个民族的成员和一部分尚未认定族称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文化绚丽多姿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

民族饮食风味独特。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民族工艺特色鲜明民族体育别具一格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就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侗族萨玛节;仡佬族灯会等。

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

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

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几百种,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

❖布依族服饰偏重简约、清淡的装束,妇女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

❖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

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

在著名的"千户苗寨"─雷山县西江,千百栋吊脚楼顺山势而展延,与花木共掩映,层层叠叠,无论远看近看,都觉气象万千。

❖水族的吊脚楼也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楼上楼",即在干栏式房屋的基础上,再装点上一间楼房房,颇似上海的"亭子间"。

既是盛夏纳凉、摆家常的地方,又是一个很好的贮藏室。

❖布依族的民居建筑,多为干栏式砖木结构。

但居住在镇宁扁担山区的布依族人家,则是建造“石头房”。

其主要特点是,除了横檩是用木头外,其余全都是用方块石或者条石垒砌而成,房顶上面全盖的是石板。

从江侗歌之乡——小黄民族饮食风味独特贵州少数民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

许多地区喜爱糯食和吃“酸”,逢年过节,迎送宾客,便以糯米粑和酸腌肉、酸汤菜招待客人,或全家共餐,以示节日喜庆。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贵州少数民族讲礼仪,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的和睦与相互尊重,沿袭着许多古朴优良的风俗习惯。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

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礼俗:贵州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以各种礼节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如苗族的敬牛角酒、“转转酒”,侗族的“拦路歌”,布依族、水族的敬酒歌等等。

❖婚俗: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

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赶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

如土家族、水族等。

红飘带上最绚丽的彩结❖红军长征在贵州❖贵州、中国革命的转折地❖贵州、中国革命的福地❖贵州、中国革命的圣地长征文化壮怀激烈❖最困难境遇下的英明抉择——进入贵州❖最长时间的机动回旋——近半年的时间在贵州❖最多历史足迹的地方——67个县留下红军足迹❖最初的大胜仗——娄山关战役❖最多将帅参加的战斗——青杠坡战斗❖最经典的战争范例——四渡赤水出奇兵❖最成功的战争计谋——佯攻贵阳、调动滇军❖最伟大的历史会议——遵义会议放光芒❖最伟大的历史人物——贵州走出毛泽东自然社会历史千古奇观❖红岩天书——永远不能破解的神奇文字❖天坠悬石——月亮山中的奇特石景❖平塘石开——自然与历史的巧合❖占里人口——人类发展的生育奇迹❖林场折树——空中怪车突袭贵阳三、贵州前景——明天更美好(一)贵州现状——开拓前进的贵州200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700亿元,增长11.7%;财政总收入55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4.9亿元;旅游总人数达6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4元和23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