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课程教案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程编号:学时数:学时学分数:课程归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时间:年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
《贵州省情》课程目的是贯彻中央、贵州省政府及其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把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使大学生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激发贵州大学生热爱贵州、宣传贵州和建设贵州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课校级为公共必修课,通识课。
、教案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省情基本理论知识,对贵州省情特征、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适用专业、学时数及学分数:本教案大纲适用于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学时时数。
学分。
二、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卷)其中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占。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贵州省情教程》,贵州省教育厅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年。
参考资料:、《贵州读本》,钱理群等主编,贵州教育出版社,、《龙行贵州》张晓松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贵州秘境》杨正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网络教案平台资源()。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视频教案资源。
四、各章教案内容和要求《贵州省情》教案的基本内容: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贵州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贵州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贵州省情”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开展教案。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人物、事件等能够清楚;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对一些基本特点和知识要点能够识记并适当分析;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对重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一、贵州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二、贵州的地貌特点及其影响。
掌握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三、贵州的发展应遵循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掌握。
第二节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主要掌握贵州人民在农业、纺织业、制陶业、矿冶业、酿造业及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三节美好发展前景一、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了解这部分内容。
二、“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掌握基本简况。
三、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四、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初步了解贵州发展潜力。
第二章特殊的地理环境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掌握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优势。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掌握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
掌握贵州的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种类繁多、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
了解贵州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二节自然资源这一节中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四大资源属于本章重点掌握内容,需要全面掌握。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
第三节行政区划一、建省前的区划沿革。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建省至解放时的行政区划。
了解本阶段行政区划的演变。
三、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掌握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及各市州地的区域特点。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掌握“观音洞文化”的特点和地位。
二、古夜郎的兴起。
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郡县制在夜郎地区的建立。
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发展。
掌握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以及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的概念。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
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贵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一、贵州行省的建立、屯田与贵州的开发。
重点掌握贵州行省建立的意义,屯田与贵州开发的关系。
二、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掌握改土归流对贵州所产生的影响。
三、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
掌握“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
四、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
掌握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五、国民党对贵州的统治和贵州解放。
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三节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一、人民政权的建立、土地改革运动、“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掌握“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工作重点和成绩。
三、“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掌握“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四、“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五、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六、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与实施“三大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掌握贵州符合省情发展的路子是什么。
重点掌握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一、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活动与多民族社会环境的形成。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
掌握解放后贵州人口的增长情况;重点掌握当前贵州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掌握贵州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分布特点。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
掌握贵州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状况,以及彝族、水族的文字特色。
三、贵州民族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
了解该部分内容。
第三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民族工作。
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行。
掌握目前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重点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掌握贵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掌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协调状况。
三、主要特点。
重点掌握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农业和农村经不断发展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重点掌握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
掌握贵州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简况。
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掌握贵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稳步推进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重点掌握贵州工业发展的表现及工业结构的特点。
掌握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及医药制造业的主要特色。
掌握贵州拓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效。
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掌握贵州城市建设简况及城镇化步伐。
三、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
掌握贵州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服务业不断发展一、服务业稳步发展。
掌握贵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二、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
重点掌握贵州旅游特色和线路。
掌握贵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了解贵州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三、传统服务业适应能力更强。
了解贵州商业和对外贸易业简况。
第六章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教育一、教育发展简况。
掌握贵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物。
掌握当代贵州教育发展阶段和特点。
二、基础教育。
掌握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
三、高等教育。
掌握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四、职业教育。
掌握贵州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
第二节科学技术一、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简况。
了解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二、社会科学发展简况。
了解贵州社会科学发展状况。
第三节文化一、文化发展简况。
重点掌握贵州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突出文化现象。
二、文化发展成就。
掌握当代贵州文化发展的成就。
第四节卫生体育事业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掌握贵州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体育事业成绩显著。
掌握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第七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教案内容和要求第一节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分别了解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的基本情况:一、思想建设。
二、组织建设。
三、作风建设。
四、廉政建设。
第二节贵州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掌握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以下几方面建设的工作简况。
一、地方立法工作。
二、人大监督工作。
三、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和重大事项决定及重要人事任免工作。
四、地方政权建设。
第三节构建和谐贵州这是本章教案重点。
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掌握构建和谐贵州的主要工作体现。
一、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