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球理论课讲稿

排球理论课讲稿

排球理论讲稿排球运动简介、竞赛规则与裁判工作第一讲:排球运动简介第二讲:规则演变及规则修改动向第三讲: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第四讲: 裁判工作方法第五讲: 排球比赛场地与器材设施第六讲:排球基本战术•第一讲:排球运动简介排球运动于1895年起源于美国,由美国麻省好利诺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首创。

最初的排球运动是两队人用一只比足球轻一些的球,隔着升高了的网球网拍来拍去,不让球落在自己的场内,哈斯戴特博士发现这项运动与网球有些相似,因而为之取名“Volley Ball”,意为“空中飞球”。

发明者的初衷是为中老年人设计一种娱乐运动,但百年后的今天,这项运动已发展成适合于各年龄层次的人参加的大众化体育运动,并且与篮球和足球一样,成为世界性的竞技比赛项目。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为16人制,(每排四人,分四排站位),没有位置轮转,所以在汉语中将“Volley Ball”称为“排球”。

后来亚洲排球运动自成体系,演变为12人制(每排四人,分三排站位)和9人制(每排三人,分三排站位),以及至今的6人制排球。

在亚洲,排球运动首先传入日本,1905年传入中国,1910年传入菲律宾。

排球传入欧洲比亚洲稍晚,1917年传入法国,但是因为排球传入欧洲就是6人制,所以欧洲排球运动发展较快,水平较高。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决定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排球运动并制定了统一的规则,建立了国际比赛机构,使排球运动成为能与足球、篮球并驾齐驱的世界性体育竞赛项目。

目前,最有影响的世界性排球比赛有: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杯排球赛、奥运会排球赛。

第二讲:规则演变简史及规则修改动向•规则演变简史•第一部排球规则于1900年问世。

当时采用3局2胜,每局为21分,球网高2.10m。

此后各国的排球竞赛规则均依照本国情况制定,各国的比赛方法大相径庭。

例如,中国的16人排球至9人排球与6人制排球均采用了不同规则。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决定采用美国6人制排球规则为正式比赛规则。

1951年国际排联在马赛开会,第一次对规则进行了解释。

•我国于1950年开展6人制排球。

1951年根据国际排球竞赛规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审定了第一本《6人排球竞赛规则》。

排球历史上几次大的规则修改: 1965年修改为:允许伸手过网进行阻拦,但在对方扣球前,拦网队员不得越过球网垂直平面触球。

1968年增加了标志杆,标志杆安装在标志带外20cm处,从而使过网区域限定在一定范围。

1977年标志杆内移20cm,与标志带重叠。

并执行拦网触手不算一次击球,还可再打三次。

采用三球制比赛。

这些规定使排球防反战术得以发展,并加快了比赛节奏。

•1980年规则规定:无障碍区有一定的范围,使防守区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1984年规则规定:取消拦发球,取消第一次击球时用一个动作的连击(上手传球除外)。

这些规定促进了防守技术的发展,发球技术也得以发展。

1992年规则规定:膝关节以上为合法触球部位,使防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4年规则对持球概念修改为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第一次击球时用一个动作击球无连击犯规。

大大减少了比赛的击球犯规次数,使攻、防争夺更加激烈。

•1995年实行的发球区扩大为端线后9m的地区,球可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

规则促使发球技术、防守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1997年对手过中线和将球从过网区外击向对方无障碍区还可救回继续比赛规定作出新规定,使防守起球机会增多,增加了攻守回合。

1999年执行了每球得分制、自由防守队员的规则,使排球比赛竞争激烈,攻、防对抗加剧,对队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2000年执行了发球8S规则发球触网落入对方场内算好球,比赛可继续进行的规则并修改了触网犯规的规则,极大刺激了排球发球技术和攻防技术的发展,使排球技术不断向着准确,实效的方向发展。

•目前,各级比赛使用的最新规则是2001年-----2004年排球竞赛规则。

•准确领会规则内容严格执行比赛规则•纵观几十年规则变化的过程,不难发现,修改规则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战术要求,另一方面又是为了促进排球技、战术发展。

在几十年的排球发展史上,1984年以来,规则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规则更是3年一小改,5年一大改。

究其原因,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是首要。

其次,排球运动已向着商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以及新闻媒体的介入等,都是促使排球规则不断修改的原因。

•第三讲: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比赛特性和方法•1.比赛特性排球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

当接发球队胜一球时,该队得一分并获得发球权,队员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2.比赛方法先得25分同时超出对方2分的队胜一局,当双方比分为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26﹕24、27﹕25…)为止。

决胜局(第5局)采用15分并领先2分为胜,当任何一方达到8分时,双方交换场地,场上队员的位置不变。

当比分为14平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16﹕14、17﹕15…)为止。

胜三局的队胜一场。

•二.比赛参加者的义务和权利•1.教练员和场上队长均有权请求暂停和换从。

2.队长应在记分表上被注明,胸前应有一条颜色不同于上衣的长8cm、宽2cm的带状标志,队长在场上时是场上队长,只有场上队长才可以请求裁判员解释规则或转达本队队员提出的问题和请求。

队长不在场上时,应指定另一名队员担任场上队长。

•3.除教练员外,球队的成员在比赛中只能坐在球队席或站在准备活动区内为运动员加油喊叫,但不得干扰比赛。

•4.教练员可以在球队席至准备活动区的无障碍区内站立或走动进行场外指导,但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的进行。

•三.自由防守队员的有关规定•1.每个队可以在队中选择一名队员担任“自由防守队员”。

比赛前,自由防守队员必须登记在记分表上,并登记在第一局上场位置表上。

•2.自由防守队员仅作为后排队员参加比赛。

在任何地区(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都不得将高于球网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

自由防守队员不得发球,拦网或试图拦网。

•3.自由防守队员在前场区传球时,当所传球的整体高于球网时,其他人不得进行进攻性击球。

•4.自由防守队员换人不受裁判及换人次数限制,换人区域为球队席前的进攻线至端线延长线的无障碍区内。

自由防守队员换人守后必须经一次比赛过程方可再次换人。

•四.发球犯规与裁判方法•1.发球犯规规则规定,下列情况为发球犯规:(1)发球次序错误。

•(2)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地面。

•(3)发球队员在第一裁判员鸣哨8s内未将球击出。

•(4)球未被抛起或未使持球手清楚撤离就击球。

•(5)双手击球或单手将球抛出、推出。

•(6)球被抛起准备发球却未击球。

•(7)球触及发球队队员或没有通过球网的垂直平面。

•(8)球触网后落入对方场区外。

(9)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

•下图是发球掩护犯规示例:•2.对发球犯规的裁判方法•(1)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和司线员进行判断。

•( 2)第一裁判员对发球犯规做出最终判决。

•(3)下列情况,第一裁判应重新鸣哨发球:a. 第一裁判未鸣哨,发球队员已将球发出。

b.遇特殊情况如运动员受伤、场外球滚入场地影响比赛进行等。

c.第二裁判员在第一裁判员允许发球后又鸣哨中断比赛允许某队暂停或换从的请求,而此时,第一裁判不允许中断比赛的请求。

•(4)发球队员同本方后排另两名队员之间无位置错误关系•(5)第一裁判员在发球队员进入发球区并拿到球做好发球准备时,接发球一方站好位置情况下,鸣哨允许发球,鸣哨后,第一裁判员默数8秒钟。

•五.位置错误犯规与裁判方法•位置错误犯规规则规定:当发球队员击球瞬间,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位置错误犯规:•(1)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其他队员未完全站在比赛场区内。

•(2)未按规则规定站位:即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步距中线更近。

同列队员有三对位置关系,即4号位同5号位、3号位同6号位、2号位同1号位队员。

同排队员中的每一名左边(右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队员的双脚距左(右)边线更近。

同排队员有4对位置关系,即3号位同4号位、3号位同2号位,6号位同5号位、6号位同1号位队员。

因此,同排或同列相关队员进行对比都有可能发生位置错误。

(3)发球次序错误是完全的位置错误.。

下图是正确的位置:•2.对位置错误犯规的裁判方法(1)第一裁判员观看发球一方有无位置错误犯规,第二裁判员观看接发球一方有无位置错误犯规。

(2)队员的相互位置关系:依据场上位置表所确定的队员前后顺序关系而确定。

(3)判定队员的位置,以队员脚着地部分来判定,而不是看身体位置。

(4)位置错误犯规是击球瞬间造成的。

击球前、击球后均不存在位置错误。

•六.连击犯规与裁判方法•1.连击犯规规则规定: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一名队员(拦网队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连续触及他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一次击球时用一个动作击球除外),即为连击犯规。

规则还规定:第一次击球时,队员在同一击球动作中,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

•2.连击犯规的裁判方法•(1)连击犯规由第一裁判员负责判罚。

•(2)第二裁判员可以向第一裁判员用手势表明背向第一裁判员的连击犯规,但不得坚持。

第一裁判员判断的重点在于第二次和第三次击球中的连击犯规.•七. 持球犯规与裁判方法1.持球犯规规则规定: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否则即为持球犯规。

•2.持球犯规的裁判方法持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进行判罚,其他裁判均不得对持球犯规进行判罚或出示手势。

以下是持球犯规的几种情况:•八.四次击球犯规、借助击球犯规、同时击球犯规与裁判方法1.四次击球犯规与裁判方法•2.借助击球犯规与裁判方法•3.对同时击球的裁判方法•九.过网击球犯规与裁判方法规则规定:在对方场区上空击球,即为过网击球犯规。

•过网击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判罚。

•击球点应当是判断是否过网击球犯规的主要依据,而球体位置和队员动作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条件。

以下是过网击球犯规图例:•十.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与裁判方法1.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规则规定: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球触对方拦网队员手即被认为完成进攻性击球),并且击球时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即为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2.对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的裁判方法•(1)裁判员要注意构成犯规的三个必要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均具备,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才成立。

三个条件是:其一在前场区,其二完成进攻性击球,其三球整体高于球网。

•(2)只有第一裁判员才能对该犯规进行判罚。

•十一.击发球犯规与裁判方法1.击发球犯规规则规定:在前场区对对方的发球在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时完成进攻性击球即为击发球犯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