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维修管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注:本资料仅供复习参考使用,不作为期末考试重点来使用,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之处)第一章民航维修基本概念1.维修是指对民用航空器或者民用航空器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和改装工作。
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的制造厂家的保修或者因设计制造原因的索赔修理部属于维修的范围。
2.民用航空器是指除了用于执行军事、海关和警察飞行任务以外的航空器。
3.时寿件(LLP)是指在航空器、发动机或者螺旋桨的持续适航文件中有强制更换要求的部件。
4.航线维修指按照航空运营人提供的工作单对航空器进行的例行检查和按照相应飞机、发动机维护手册等在航线进行的故障和缺陷的处理,包括换件和按照航空运营人机型最低设备清单、外形缺损清单保留故障和缺陷。
包括民用航空器短停,航行前和航行后的维修。
简单来说就是排故和检查。
5.定期检修是指根据适航性资料,在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使用到达一定时限进行的检查和修理。
6.故障是指影响飞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不正常状态。
7.缺陷是指不影响飞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不正常状态。
8.传统维修思想是:飞机的安全性与其各系统,部件,附件,零件的可靠性紧密相关,可靠性又与飞机的使用时间有直接关系,而且在预防性维修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因果关系。
因此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维修工作,即通过经常检查,定期修理和翻修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这是一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或定时思想。
但是其维修成本高。
9.现代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这种思想是建立在综合分析航空器可靠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零部件的不同故障模式和后果,二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和维修制度的科学思想。
它的实质就是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维修,对航空器的可靠性实施最优控制。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现代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
二要以保持和恢复航空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水平为总目标,确定正确的维修方针。
三是制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案。
10.现代航空维修的特点:航空器的空中使用特点;结构复杂,性能先进;维修成本高;适航管理;技术手段多样;人员素质要求高;维修可以改进设计;民用航空维修的不定性和时效性;飞机实施全寿命管理;进入的资本要求和行业技术壁垒高;民航维修施行许可证管理;专业化程度较高;行业准入门槛高;和民航的发展息息相关;大部分民营企业集中在部附件修理领域;客户集中度高;民航维修的不定性和时效性。
11.民营航空器维修的作用:保障航空器适航,保障航班正常;影响运营成本;改进航空器设计水平。
12.航空维修业实施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3.行业涉及的主要法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其他的见书本第17页。
第2章航空维修基本原理1. 维修原理是制定航空器预定大纲的理论依据。
2. 传统的维修原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认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要经历早起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因此,对每个机件都应定出一个寿命,在进入耗损期前都需要进行翻修或报废。
3.传统思想的要点是:故障的发生、发展同时间有关;任何一个机件出现了故障都可能直接影响安全;通过多做维修工作可以预防故障发生;每个机件都存在明显的损耗去,采用单一的定时维修方式和离位拆卸办法排除和预防故障。
4.传统维修思想的缺点:由于经常从飞机上拆卸设备并进行大量的不恰当的修理工作,使设备的利用率很低;绝大多数设备的单独寿命没有被充分利用,产生过剩的缺陷;设备修理后的故障率反而增高,也容易引发其他故障,对机件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缩短了设备的寿命;这种更换方式也不能防止偶然性故障,还需要储备大量的备件;单一的定时维修往往是大拆大换型的超级维修,维修工作缺乏针对性,工作量巨大,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
定时维修的时间间隔确定主要依靠经验获得,缺乏科学实验验证。
5.掌握书本38页的图2.2.6.用可靠性方法控制维修的基本观点有:耗损性故障同工作时间有关,偶然性故障与工作时间无关。
构造复杂的产品,其故障属于偶然性的,因此浴盆曲线对此类产品不适用;在采用余度技术条件下,一个产品或一个系统的故障不一定影响安全;早期故障和偶然故障通过定时维修工作一般不能预防,定时维修方式并不是预防性维修的唯一方式;通过可靠性分析和控制,不断修改计划维修工作,改进维修程序和要求,或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
7.RCM原理的主要内容(见书上43页)。
8.一架飞机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取决于它的设计特点和生产过程;故障后果是飞机固有可靠性的特点,因为他是在设计和维修上确定要做工作和这些工作的优先次序。
9. 对于履行正常职责的空勤人员来说,功能故障是不明显的。
10. 了解一下书本上44页的制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要求。
11.定时维修:给机件规定一个期限,该机件使用到这个时限,就采取一定的措施。
其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课本48页。
12.视情维修:有计划地定期检查机件的技术状态,根据机件本身的实际技术状况,确定翻修或更换的时机以及翻修工作的内容。
其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课本50页。
(考试重点)13.状态监控:既没有定时维修又无视情维修规定项目的主要维修方式。
不做预防性工作,当机件发生故障后再做修复或更换。
但是,它依靠收集故障信息。
其适用条件、优缺点见课本51页。
14.MSG-3分析逻辑应用到四个方面的预定维修大纲的制定中,分别是:系统/动力装置部分;飞机结构;区域检查;闪电/高强度辐射场防护。
15.确定预定维修的任务和系统/动力装置维修间隔的方法,是应用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决断图。
这个逻辑决断图是在现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评定每个特定项目的功能故障和故障原因。
16. 在MSG-3逻辑图实际应用与一个项目之前,必须确定飞机的重要维修项目,即飞机的重要系统和部件的故障会影响地面或空中的安全性,和/或在使用中无法发现的(隐蔽功能故障),和/或会有重大的使用性影响的,和/或会有重大的经济性影响。
只要满足上面一条即定为MSI项目。
17.了解一下书本56页的MSI程序描述。
安全性(第8类);隐蔽的非安全性(第9类)。
419.检查包括:一般目视检查(general visual inspection);详细检查(detailed inspection;DET);和特殊详细检查(special detailed inspection)。
20.飞机结构分析程序:本部分包括制定飞机结构预定维修工作的知道原则。
这些知道原则是预定维修工作与未被探测的结构损伤后果联系起来。
每个结构项目都是根据持续适航的重要性、对各种损伤的敏感性和检查损伤的难易程度来评定。
一旦建立了这些准则,则制定的预定结构维修大纲对飞机使用寿命内阻止或检测由于疲劳、环境恶化、偶然损伤造成的结构损伤是有效的。
21.飞机结构的定义:飞机结构有所有承载部件组成,主要包括机翼、机身、尾翼、发动机架、起落架、飞行操纵面板和相应的连接点。
(P71)22.偶然损伤(AD:accidental damage)环境恶化(ED:evironmental deterionration)疲劳损伤(FD:fatigue damage)在书本72页23.目视检查分为直接目视检查和间接目视检查。
24.MSG-3重新评估的好处:优化了接近方式和消除了重复的维修任务;减小了相同设备的维修任务;减少了计划维修任务和维修工时,降低了维修费用。
25.MSG-3分析的故障类型是功能故障和故障原因的分析。
26.MSI:重要维修项目,即飞机的重要系统和部件的故障会影响地面或空中的安全性,或在使用中无法发现,或会有重大的经济性影响。
27.SSI:重要结构项目是指承受飞行、地面、增压或控制载荷的任何重要结构细部、结构部件或结构组件,它们的故障将影响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危及飞机的安全性。
第三章维修工作实施准则。
1. 维修大纲又被称为维修审查委员报告(maintenance review board report);是对新型和衍生型航空器由航空器制造商制定并有适航管理当局批准的航空器初始最低计划维修和检查要求,包括为维修任务和维修间隔。
2.维修大纲的目的:保证实现设备的固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当性能衰退发生时,将安全性和可靠性恢复到固有的水平;当这些固有水平未能达到时,收集为调整和优化维修大纲所需要的信息;获取对证明固有可靠性不够的那些项目进行设计改进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以最低的总费用达到上述目的,包括维修费用和残余故障费用。
3.维修大纲的内容由两类任务组成:其一是在规定的的间隔要完成的预定维修工作,其目的是预防航空设备固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的恶化。
其二是非预定维修任务工作。
(P92~93)4.MPD的作用:MPD是航空器制造厂家提供的该型航空器所必须的维护信息和方案,航空器运营人可依据该方案制定适合自己机队情况的维护计划。
凡在MPD文件source一栏中注明了为“MRB”、CMR、ALI 和ASM等项目则是强制性的,即承运人的初始方案必须包含的项目。
5.必检项目:(required inspection item)指那些如果不正确的实施维修工作或使用了不当的部件将会危及飞行安全的维修项目,运营人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在工作单卡中表明,并规定实施这些工作的人员资格要求和程序,必检项目是由工程技术部门确定的。
6.可靠性方案的作用和目的:见书本110页的3.4.1节。
7.维修方案和可靠性方案之间的关系:可靠性方案是持续分析和监督方案的一部分,通过对使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找出运行中飞机性能的发展趋势,可靠性管理可以对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进行优化,是公司的维修方案能更具体得反映出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还可以对维修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可靠性方案提供的数据,适当调整维修间隔和维修任务。
第四章维修活动与组织机构1.航线维修,是指按照航空运营人提供的工作单对航空器进行的例行检查和按照相应飞机、发动机手册等在航线进行的故障和缺陷的处理,包括换件和按照航空营运人机型最低设备清单(MEL)、外形缺损清单保留故障和缺陷。
航线维修也被称为低级维修。
(书本135页)其作用是确保飞机和旅客的安全。
2.航线维护工作分为三种:航前检查,过站检查和航空检查。
这些都被称为例行日检。
还有一种检查是称为周检的,一般为7到十天所做的定期维护工作以及非例行检查项目。
3.航空器故障的反应形式:机组口头向维修人员反应;机组在飞行技术记录本FLB或客舱记录本上CLB书面反应;维修人员在维修检查过程中发现。
4.看看书本141页的4.1.3节的维修控制中心的职责。
5.飞机记录本由飞行记录本、技术记录本和客舱记录本组成。
(144)6.故障保留:航空器在飞行后或维修检查中发现的故障、缺陷,因工具设备、器材短缺或停车时间不足等原因,不能再起飞前排除的故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