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油站静电火灾原因及预防实用版

加油站静电火灾原因及预防实用版

YF-ED-J341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加油站静电火灾原因及预
防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加油站静电火灾原因及预防实用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近几年加油站火灾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威
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引起加油站火灾主
要原因包括明火、雷击、静电等,本文仅就预
防加油站静电火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
应对策。

1.加油站静电产生的原因
任何物体内部都是带有电荷的,在一般状
态下,其正、负电荷数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
带电现象,但当两种不同物体接触或摩擦时,
物体之间就会发生电子得失,得到电子的物体
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所带电荷不能流失而发生积聚,就会产生很高的静电压,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个物体分离或接触时,物体之间会出现电火花,这就是静电放电现象。

产生静电的原因主要有摩擦、压电效应、感应起电、吸附带电等。

加油站的油料在收发、运转、移动过程中,油料分子之间、油料与输油管壁之间、油料与被输入体之间、油料与空气之间、油料与其它物体之间等,都存在着相对的摩擦,便产生了静电。

而由于汽油的物理性质决定其产生的静电电荷难以流失而大量积聚,其电压可达到上万伏,遇有放电条件,极易发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2. 加油站静电着火的条件
静电的产生与物质的导电性能(电阻率)有很大关系,电阻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好,就越不易产生静电。

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电阻率为1012Ω•cm的物质最易产生静电,而汽油的电阻率一般在1012Ω•cm左右,故很易产生和积聚静电,从而形成高电位。

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很低的物体接近时,如电位差达到300V以上,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火花。

当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油品蒸汽的最小能量(0.2~0.25毫焦耳)时,就会点燃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体,造成燃烧爆炸。

而汽油在装卸、灌装、泵送等过程中,由于流动、喷射、过滤、冲击等缘故所产生的油面电位往往能达到2~3万伏。

同时,
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有产生静电的条件(包括感应带电);
(2)必须具备静电积聚并达到引起火花放电静电电压;
(3)火花间隙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爆炸性混合物;
(4)静电放电的火花能量必须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3. 加油站静电火灾的一般规律
任何事物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规律,加油站静电火灾当然也不例外。

掌握加油站静电火灾的规律,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预防火灾的质量和水平。

加油站静电着火的规律包括:
(1)在气候干燥区易多发静电着火事故。

据统计,静电着火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要少得多;
(2)在炎热季节易多发静电着火事故。

来自油料部门的资料表明,气温达到37℃以上,大气湿度在15%以下,易发生静电着火事故;
(3)航空汽油等着火温度低的油品,在冬季也容易出现静电着火;
(4)向机动车辆加油料时易发生静电着火。

加油过程中油料冲出容器时出现的油滴与空气摩擦,可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引发静电着火;
(5)明流加注、管口绑扎有过滤套时,也易发生静电着火。

原因是明流加注容易形成可
燃性混合气体,静电会大量产生和积聚。

管口绑上过滤套,在加油过程中便会带上大量静电,越积越多,往往可达数万伏,很易放电引燃油蒸汽。

另外,加油站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管理不善、职工安全操作技能低等情况下,也易诱发静电火灾事故。

如2000年4月,某市一加油站油
罐车卸油时未设置良好静电接地,卸油管与油罐之间发生静电放电,引燃出油口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可燃性气体,发生火灾。

幸运的是操作人员反应机敏,利用车上自带的灭火器及时将火扑灭,才未造成重大损失。

4 人体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人在活动过程中,衣物与外界介质或衣物
之间的接触分离,以及其它原因会使衣服、鞋底带有一定量的静电荷。

人的身体对静电是良好的导体,衣物局部产生的电荷通过静电感应使人体带一定的电位,形成人体周身带电。

以后随着衣物局部电荷逐渐流散到全身表面,达到静电平稳状态。

如:人在橡胶板或地毯等绝缘地面上走路时,因鞋底与地面不断的接触、分离而发生接触起电,可使人体带上2~3kV电位;穿尼龙、羊毛、混纺衣服从人造革面椅上起立时,人体可产生近万伏高压静电;冬天,将尼龙纤维的衣服从毛衣外面脱下时,人体可带10kV以上的高压静电。

这些人体静电都会给加油站的消防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如1998年10月,某市一加油站在卸油时,站主之女张某(8岁)与朋友李某(7
岁)在罐区打闹玩耍,因穿着衣物之间摩擦发生静电放电,进而引起站内的汽油蒸汽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气体爆燃,致使两儿童严重烧伤。

因此,必须重视对人体静电引发火灾的预防。

为了预防人体静电的危害,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在危险区域的入口处应设立手握金属接地体;
(2)工作人员严禁穿着泡沫塑料及塑料底鞋,必须穿着防静电鞋、防静电服或棉制工作服,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防静电劳保用品和工具。

工作人员严禁穿、脱化纤服装,不得梳头、换衣服或互相打闹。

穿着防静电服时,内衣严禁有两件以上涤纶、腈纶、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服装;
(3)工作人员不宜坐人造革之类的高电阻材料制造的坐椅;
(4)不宜在危险区域的地坪上涂刷绝缘漆,严禁用橡胶板、塑料板等绝缘物质铺地。

5 预防加油站静电火灾的对策与措施
加油站静电火灾具有突发性强、易爆炸、扑救难度大、易造成人员伤亡等特点。

因此,必须加大预防措施,积极主动的做好预防工作。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建立加油站。

对不符合消防法规要求的加油站,应立即停业整顿,彻底整改,经消防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开业;
(2)搞好静电知识教育培训,重点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使员工全面了解加油站静电产生
的原因,切实弄清加油站静电着火的条件,摸清和掌握加油站静电火灾的规律,从而为预防加油站静电火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规范。

要按照消防工作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整套的严格规范标准的消防安全制度,如:加油站领导和各岗位员工安全目标责任制度、值班巡逻制度、禁用明火制度、机车车辆和人员进出站制度、油品收发和检验制度、设施检修保养制度、消防器材配备、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等。

要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教育员工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禁止非操作人员进行加油操作,杜绝无关人员在站内逗留、嬉闹,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氛围;
(4)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安全作业行
为。

需做到一是减少静电场的产生,由于油品静电多产生在收发、加注、运输过程中,所以在罐装油料时,应按规定将加油管伸至距罐底部10~20mm处,尽量不用明流罐装,出油口严禁绑扎过滤套或其他过滤介质;二是加速静电释放,要防止静电积聚在油罐、管线和油泵,就必须有良好的静电接地装置,并根据情况结成通路,不准将静电接地与其他接地连在一起。

同时,要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进行接地电阻的测量。

单独作排放静电的接地,电阻不准超过100Ω,输油管线始端、末端的防静电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油罐车在罐装油料时必须要用静电接地装置。

汽车油罐车在运输油途中,一定要有良好的静电接地线,减少油料静电的积累。

三是避免可燃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在油料的收发过程中,要防止油料溅落、泄漏和散发;四是防止人体静电;五是在油料中掺加防静电剂,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