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选择题常考考点专练3
21.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154=a ,555=S ,则过点P (3 ,3a ) ,Q (4 ,4a )的直
线的斜率为 ( )
A .4
B .
4
1 C .-4 D .-14
【标准答案】
A. 解析:依题意,∵{}n a 是等差数列,154=a ,555=S ,∴1522a a +=,设公差为d ,则d=4,又43
443
PQ a a k d -===-
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 =2,侧棱AA 1=1,则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 A .2π B .3π C .4π D .5π 【标准答案】B
解析:由于直三棱柱ABC —A 1B 1C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把直三棱柱ABC —A 1B 1C1
补成正四棱柱,则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是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外接球半径为3,表面积为3π.
23.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7为一确定常数,则下列各式也为确定常数的是 ( )
A .a 2 + a 15
B . a 2·a 15
C .a 2 + a 9 +a 16
D . a 2·a 9·a 16 【标准答案】
解析:∵ 17S =
2
)
(17171a a +为一确定常数, ∴ 1a + 17a 为一确定常数,又1a + 17a = 2a + 16a = 29a , ∴2a + 16a 及9a 为一确定常数,故选C 。
说明: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若直接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解较复杂,解答中应用
等差数列的性质m a + n a =p a + q a ,结论巧妙产生,过程简捷,运算简单。
24 (理科)记二项式(1+2x )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a n ,其二项式系数和为b n ,则
23lim n n
n n n
b a b a →∞-+等于(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标准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123n
n n a =+=,2n
n b =,于是,
23lim n n n n n
b a b a →∞-+2212233lim lim 13232313n
n n
n n n n n →∞→∞⎛⎫⋅- ⎪⋅-⎝⎭===-⋅+⎛⎫⋅+ ⎪⎝⎭。
选B 。
25. 已知P 为圆O 外一点(O 为圆心),线段PO 交圆O 于点A, 过点P 作圆O 的切线PB,切点为B,若劣弧AB 等分△POB 的面积, 且 ∠AOB=α弧度,则
A. tan α= α
B. tan α=2α
C. sin α=2cos α
D. 2 sin α= cos α 【标准答案】
解析:由于劣弧AB 等分△POB 的面积,所以S POB ∆=2S
AOB
扇形,
则
21OB ·PB=2
1l ·OB ×2=α·OB 2
, 所以PB=2α·OB,则 tan α=OB
PB
=2α.故选B 。
26. O 为△ABC 的内切圆圆心,且AB=5、BC=4、CA=3,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OA OC OC O
B OB OA •<•<• B. OB OA •>>•O
C OB OA OC • C. OB OA •=OC OB •=OA OC • D. OB OA •<OC OB •=OA OC • 【标准答案】
解析:作出图形, 如图,数量积的意义是实数作差比大小, OB OA •-•=CA OB •,由直角三角形C 中为直角,
则•<0,故OB OA •<OC OB •; 同理 •-OA OC •=•<0, 则OC OB •<•。
故OB OA •<OC OB •<OA OC •,应选A 。
说明:向量的数量积为实数可转化为实数大小的问题,作差借助减法的运算又化归数量积判断,借助几何条件判断数量积符号,充分显示了数量积的本质属性,为向量和实数的相互转
A
B
C
O
P
B
O
A
化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27.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O,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若在L 上存在点M ,使线段OM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F ,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22
B ⎥⎦
⎤ ⎝⎛23,0 C ⎪⎪⎭⎫⎢⎣⎡1,23 D ⎥⎦⎤ ⎝⎛22,0 【标准答案】
解析:如果注意到形助数的特点,借助平面几何知识的最值构建使问题简单化,由于线段OM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F ,则,c OF MF ==利用平面几何折线段大于或等于直线段(中
心到准线之间的距离),则有 2c ≥c
a 2e ∴≥22,选A 。
说明:离心率的范围实质为一个不等式关系,如何构建这种不等关系?可以利用方程
和垂直平分线性质构建。
利用题设和平面几何知识的最值构建不等式往往使问题简单化,回味本题的探究过程,认识解析几何中“形助数”简化运算的途径。
28.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底面A 1B 1C 1D 1内取一点E,使AE 与AB 、AD 所成的角都是60°,则线段AE 的长为( )
A.2
5 B.2
6 C.2 D.3
【标准答案】
解析:由∠EAB=∠EAD ,则E 点必在A 1C 1上, 且E 在面A 1C 上的射影在AC 上为F , 如图, ∵cos ∠FAM=AF
AM =22
,
∴cos ∠BAE=AE AM =AF AM
·AE AF =cos60°=2
1,
∴cos ∠FAE= cos ∠AEA 1= AE AF =2
2
,则∠AEA 1=45°,
∴△AEA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E=2。
29.设函数=)(x f ⎪⎩⎪⎨⎧<--≥--)
0(62)
0(1222x x x x x x ,若2)(>t f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4(+∞⋃
B .(-)3,-∞+∞⋃,2()
C .(-),1()4,+∞⋃-∞
D .(-),3()2,+∞⋃-∞
A 1
B 1
D 1
B
1
E
M
F C
【标准答案】 C
30. 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对于任意R x ∈,都有)3()1(+=-x f x f ,当
[]6,4∈x 时,12)(+=x x f ,则函数)(x f 在[]0,2-上的反函数)(1
x f
-的值)19(1
-f
为
( )
A.15log 2
B.3-23log 2
C.5+3log 2
D.-1-23log 2
【标准答案】
D 解析:由已知,)(2
1
,CP b a OP CP OC OP ++=
∴+= =-⋅∴)(P ρ 2
1)(])(21[=-⋅+-(|AB CP b a ⋅+-)|||22=6)24(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