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企业所从事的一切的经营活动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意义,对于社会和民族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误区,本文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在新认识方面做出了阐述。
标签: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
1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業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发生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体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和民族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在企业的产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1 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
在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指标,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企业所生产出所有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和资源等的总和称为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就是企业的经营利润,而经济效益则是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通过这种关系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利润是绝对的,而经济效益却是一个相对的数值,而经济效益的高低和两个因素有关系,利润的总量和生产的总成本,利润总量的高低是否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还要从具体的情况中进行分析。
当成本不变时,利润的总量增加,那么经济效益就一定会增加。
但是如果成本减少或者增加时,这个时候利润的总量增加,那么经济效益就不一定是增加的状态了,还有可能是减少的状态,这种情况得在具体的实际当中分析比较才能够得出结论。
1.2 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经济效益的高低。
如果经济发展非常快速,但是消耗的成本比较大,并且产出的社会所需的劳动成果却很少的话,那么经济效益势必是比较低的。
如果在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背景下,所消耗的成本较少,产出的社会所需的劳动成果较多,那么经济效益就一定是比较高的。
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速度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将二者和谐统一,实现既快速又高效的经济发展之路。
1.3 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寡等同于经济效益高低
很多人误以为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的数量越多,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越
高,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
但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多,而质量上却不符合标准,在市场上的销路不好,在生成的过程中又消耗了大量的成本的话,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会好。
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的全面的考虑,只有在量大并且质量,销路和生产成本都比较低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
1.4 企业规模大小等同于其经济效益好坏
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小并不能绝对的决定经济效益的好坏。
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大,但是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比较低,销路不好,致使货物大量积压,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势必不好。
如果企业的发展规模适中,但是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很好,在市场上占有率非常高,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很好。
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够保证经济效益不断的提升。
1.5 劳动生产率高低等同于经济效益优劣
在企业的发展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经济效益的高低。
要想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提升,一是在一定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出高数量的产品。
二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减少。
通过这两种途径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必须减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销路。
2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因时因地因条件不同而不同,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
基于这种理解来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比较注重考核传统生产要素,设备、原材料、资金占用和消耗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造财富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和我们自身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会不利于遏制一些企业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
认为企业可以随意支配大自然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自然资源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充分地满足每个企业生产的需要。
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自然资源与环境、人力与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财富增长、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
在这种新形势下来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不能忽视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占用与消耗,对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其对人们获得所需财富的影响问题。
这必然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这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的。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量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占用和人力、知识要素的投人;不仅要考虑生产的直接成果有多少,而且要考虑环境费用对产出结果的抵减数量;不仅要考虑时间的节约,而
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考虑我们这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而且要考虑下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当前的生存需要,而且要考虑人类后代满足其生存的需要。
现有的经济学中关于经济效益的解释,是我们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做出新认识的科学基础。
经济效率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使用社会资源,必然要发生占用和消耗,这就是一种“投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必然要有劳动成果,它反映的就是一种“产出”。
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如:厂房、设备、原材料,自然的财富资源,如:土地、空气、森林、地下矿产等,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也就是要求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由此看来,不论是谁都是希望能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和占用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产品,而对“消耗”、“占用”、“产品”、“需要”的理解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
因此,笔者认为从我国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应当是指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条件下,工业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同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工业劳动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
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自然财富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
有效成果是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产品。
3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起经济活动都是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经济效益是对其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企业的发展中,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和产出的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需要有一个比较,是对企业的盈亏进行的衡量。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都想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企业就应该认识到经济效益的内涵和特性,努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