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探析

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探析

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现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进一步探讨分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使之能够更好地实现量化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因子分析
引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以消耗资源和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都是难以长期发展和持续的。

因此,需要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引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多视角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引导工业企业向高科技、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等方向发展。

1、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存在的问题
1.1不了解经济效益的含义
第一是把企业利润多少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划等号。

如果仔细辨别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具体计算公式是可以看出二者的明显差异的。

企业利润指的是在为生产提供价值时扣除具体的提供价值所耗费的价值投入,而企业经济效益指的是被提供的生产价值除以所耗费的价值投入,可以看出利润是绝对型的指标,而经济效益是相对型的指标。

企业利润的多少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多少,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不会被企业利润所影响,其二者不是同向的发生改变,如果企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大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其二者会发生相反的情况。

第二是把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总数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总量之间划等号,企业高产量只会提供更多的高效益的保障,企业并不能够直接获得理想的高效益,如果企业产品自身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有合理的销售渠道,企业的经济效益方能增长,否则企业高产量的做法只会徒增企业产品的库存量。

第三是把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之间划等号,企业劳动运营成效提升就一定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会在为经济效益提供价值时耗费企业大量的劳动力。

1.2没有平衡企业各相关阶层的需求
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利用相关合同协议将不同的经济效益评价对象相联系联结在一起的组织形式。

企业经济受益人具体有企业投资人、企业债券者、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员工等。

只有满足所有经济效益者的经济需求,才能够联合众人一起运营发展企业,从而体现出企业的协同功效。

而太多重视企业投资人一方的经济效益,会无法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各经济效益者所关注的重心都不一样,企业债券者较为重视企业能否可以做到按时的还本付息,因此更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环节中企业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

而相关政府部门较为重视企业是否能够收取在经济市场处于关键位置的企业的税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企业内部员工较为重视企业的劳动薪资和员工红利的多少。

社会民众较为重视企业能否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是否经常开展公益性的慈善事业。

在这些企业评价指标中只关注到了企业投资人、企业债权者以及政府部门等影响范围广的经济效益者,忽视了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内部员工、社会民众的真实需求。

1.3评价指标的具体设置不够合理
评价指标的设置忽略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需求,显得评价指标不够合理科学。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范围要反映出经济和社会各层次的不同的经济效益需求。

而现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没能顾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也没能科学合理的满
足社会强势群体的经济效益。

例如说现在的指标体系只有观察评价企业偿债水平
能力的具体指标,在现今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如果企业不能偿付企业债务并不是
因为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而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紧张,而减弱了企业在较短时
间内偿债的能力。

2、改善工业类经济收益评价系统的对策
2.1提升经济收益的认知程度
原来对经济收益的解释就是损耗的劳动总量占收获的劳动成效的比重。

不过
民众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转变。

原来的理论里劳动总量的损耗
及占比指的是材料及劳动力的损耗还有固定资产设施的折价。

不过,从西方国家
工业型经济进步的经验可以看出,以损耗过多资源、毁坏环境为前提来谋求经济
收益的进步方法是不可持续的。

此外,知识及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收益这种关
键的促进生产进步的生产因素凸显的作用愈加不可忽视。

2.2顾及其他收益对象的需要
在考评工业类企业内部的经济收益期间,若只是将提升股东收益当作目的,
就会使享受到企业收益的对象仅限于股东。

若没有顾及到其他不是市场的对象,
就会给企业自身价值的凸显带来阻碍,从而损毁股东收益。

如企业在进行生产及
运转期间让外部受到损失,但却没有弥补,就会形成外界经济。

比如企业为了降
低处理废物购买设施的投入,不处理生产废物,直接进行排放,就会使周围的河
流及空气被破坏,这些应该是由企业负担的资金却要周围的社区来负责,尽管降
低了维护环境的投入,保护了股东的收益,但却给周围民众的收益带来了损害。

若民众向环保机构检举,企业就会被处罚或是被要求恢复到原来的状况,而这些
投入都远超过原来需要企业负担的处理废物的投入,最后依旧是由企业来负责。

因此,对污染进行治理所需的投入要求市场及非市场因素共同把企业污染内部化。

因为放任其外界化,不算到企业的实际投入内,企业的经济收益就会被夸大。


常企业会生产很多类似于环境破坏这样具备负外部性的产品,企业无需负担自身
处理废物的责任,也不用对民众的损失进行弥补,这对企业来说,就是收获了更
多的经济收益,但对社会而言,没有顾及到其他收益对象,经济收益就无从谈起。

可在指标设计期间添加环境投入这个部分,环境投入就是政府依据企业排放废物
的总量对企业征收的一种资金,就是将企业形成的外界经济变为内部化,使企业
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并科学地对资源进行使用。

2.3健全现存指标系统
增加总资产贡献比重。

当前总资产贡献比重的分母是利润、税收总量及支付
利息的总和,对企业而言,上缴了税收和利息与否,并非取决于其获利与否,就
算企业有损失,只要不破产,就要按期上缴税收及利息,因此,这一指标无法凸
显企业的经营成效,就当前的税务政策而言,企业向政府上缴的税收是企业的投入,和材料的购买、员工薪资的支付一致。

而工业收益指标是用于评判企业绩效的,因此,加入税收就不科学。

所以,要除去分母内的税收及利息,只算利润总量。

依据权责发生制计算收获的利润是保持企业进行投资及二次投资的前提,将
提升利润当作企业的目的可以理解,尤其是处于市场经济内,企业是自负盈亏的
主体,是否能够获利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及投资人对企业未来前景的看法。


管利润有很多人为原因,但其依旧是能够体现出企业经营收益的最优指标。

增加
资产负债比重。

资产负债比重是负债除以资产总额,这一指标评判了总共资产内
资金收益筹资同债务筹资间的比重,体现出了财务杠杆及债权者的确保程度。


益者会想要收获更多使用杠杆的成效,提升资产负债比重,增大股东收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使重点发展工业型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考评标准发生改变,就需要企业结合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随时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和含义,并及时
核算相关的信息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够及时的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修改,以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企
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3(24):30.
[2]马红萍: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集体
经济,2011(6).
[3]胡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01-2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