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兰竹菊画法 ppt课件

梅兰竹菊画法 ppt课件

王冕的墨梅代表了元代成就,标志着墨梅 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冕的梅花花瓣可以说是变化最多的他用
细线画花瓣的轮廓,把密集的花画进画面里, 被称为“万玉”。

冕 《 墨
梅 》
• 明代绘画倾向于写意性,代表画家是陈淳和徐渭。 徐渭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他的绘画完全是 个人情感的宣泄。
• 明晚期的写意画家有陈继儒和陈洪绶。 • 清代两位杰出的画家八大山人和石涛使写意绘画
达到了巅峰。八大山人以极简的笔墨画出孤寂凄 楚的境界,是花鸟画的典范。 • “扬州画派”中的金农、李方膺、黄慎都留下了 许多优秀的作品。 • 清中后期的金石派画家赵之谦、吴昌硕将书画印 紧密结合,创造了新的图式。
徐渭《墨梅》
陈 洪 绶

墨 梅

墨梅的画法
• 枝的造型 • 枝交叉的基本形式是“女”字,或参考“之”、
赵 孟 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墨 竹

墨竹的画法
• 立竿:竹竿节与节之间的长度上,根部最 短,中间渐长,到顶部又变短。
梅兰竹菊画法 墨兰
• 一、 墨兰风格演变
• 在《诗经》和《楚辞》中,兰花作为贤臣君子美 德的象征被诗人歌颂。她生长于深山幽谷,成为 远离世俗过着清雅生活的“隐君子”的象征。
• 在水墨画中描绘兰花是在宋代以后,吴元瑜、苏 轼、华光和尚、米芾都描绘过兰花。
• 文人画理论经苏轼等的大力宣扬,文人中追求 “墨戏”成为时尚,“墨兰:即在这种环境下诞 生。
4、兰花画法
• 兰花为五瓣。兰花用墨要稍淡。因角度和 花瓣的方向不同,兰花会有无限的变化。
• 一朵花由五笔组成,先用两笔画出中心位 置的花瓣,由外向内,在根据兰花的自然 形态加入变化,在加入花茎和花蕊。花蕊 要在花瓣墨半干的时候,象写草书一样, 迅捷的以浓墨用三点或四点画出。
墨梅画法
• 一、墨梅风格的演变 • 宋代——墨梅的起源
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是现存最古老的梅 花画谱。华光和尚(释仲仁)首创了“墨 晕”效果的画法,其弟子扬无咎以淡墨白 描线条画“圈梅”,其《四梅图》最具代 表。其笔下梅花如含山野清气,体现了强 烈孤傲的个性。
扬 无 咎
《 四 梅 图 》
元代——文人墨梅
元代写意画法的确立,是基于宋代写实画风 基础之上,写实画风的余韵还很浓厚,仍忠 实于梅花的自然形态,但写意画法开始逐渐 流行。
• 民国时期海派领袖赵之谦和吴昌硕,开创 出“金石流派”,。
二、写意墨兰画法
• 1、墨兰的特点 • 墨兰的解构非常简单,其基本结构是由柔
软的曲线交叉组成的兰叶,兰叶的画法也 是国画的基础。 • 2、一根兰叶的画法 • 其基本形态是“曲线”,运笔和写“一” 字时一样,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在收笔 时不要直线性地扫出,要稍微回笔。以提 顿笔写出兰叶宽窄变化。
圈梅的画法
• 用墨线画梅花叫做圈梅,梅花是五瓣,所以要用 淡墨画出五个圆,根据花瓣的位置画成圆或椭圆。 勾勒梅花古人称为“圈花之法”,入手较难,必 须有一定得写生和白描基础。梅花的造型、姿态 有正、侧、俯、仰等变化和生长规律,勾花用笔 要有提按、轻重、起伏的变化。
• 花蕊是花的点睛之笔,花蕊的用笔要挺秀,要顺 应花头的正侧俯仰,不可胡乱涂抹。
• 南宋画墨兰的画家有马麟和赵孟坚。
把兰花作为忠贞的象征,借以抒发爱国情怀的是元 代的画家郑思肖。他属于南宋遗民画家,所画兰皆 无根。其名字思肖,就是宋朝宗室赵氏的“赵”去 掉“走”字,即“思赵”之意。南宋灭亡后,郑思 肖只要坐下来就一定要“面南”,表示他不与北方 人来往的决心,故号“所南”。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他提倡“古意”和 “以书入画”,开创了从形似到“写意”的转变。
3、一株兰叶的画法
兰花叶与叶的交错要表现出美感。画第二笔兰 叶时,要与第一笔交叉形成扁平的空间,叫做 “凤眼”,或“象眼”。凤眼的形状和大小没有 固定的规定,以自己感觉优美为原则。第三笔要 画在“凤眼”中,叫做“破凤眼”或“交凤眼”。 第四笔可以画折叶或段叶,第五笔画根部短叶。兰 叶根部要聚气,不能散。短叶形状叫做“鲫鱼 头”. 要学会随机应变处理。
“戈”、“了”的字形,要妥善处理好枝干交叉 的问题。
• 画梅花枝干的方法有很多种,所有的方法都是为 了表现梅花的不同姿态。梅花枝干要 浓淡变化, “浓写枝头淡写梢,皴鳞老干墨微焦”。老干要 表现出历经岁月的古雅,可以用“飞白”技法, 有重量感。普通的枝干都长苔,画完枝干后,在 墨未干之前,用笔蘸浓墨反复画出大小点。
到了明代,兰花和文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吴
派的核心人物文徵明的墨兰被称为“文兰”,到了 明后期,出现了徐渭等大写意画家,文人画彻底走 向“写意”的追求。
南宋 郑思肖《兰蕙图》
元 赵孟頫《墨兰》
• 清代墨兰继承写意潮流,书法意味更加浓 厚,出现了极富个性的画家石涛和八大山 人。
• 清代中期,集中在商都扬州的艺术团体 “扬州画派”留下了众多画兰佳作,其中 郑燮的兰花最为著名。
文 同
《 墨 竹 图 》
• 明代的画竹名家有王绂,其“墨竹”被称 为“国朝第一”。另外还有夏昶、姚绶、 文徵明等。晚明的徐渭和陈淳称为大写意 的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 清代“墨竹”的代表性画家中,首先是八 大山人和石涛,后有“扬州画派”,清中 期以后到民国初年,有赵之谦、吴昌硕、 齐白石等,都开创了独特的墨竹世界。
• 画梅花花蒂、花柄时要长,这样容易表现出花的 姿态。
开花枝条的画法
• p44
点梅的画法
• 点花法: • 点染粉色梅花先用笔调蘸白颜色,在用笔
的尖端蘸红色,然后根据花形点染。 • 点梅画法步骤:
墨竹的画法
• 一、墨竹风格演变 • 墨竹起源的传说,是后唐李夫人“摹写窗影”所
创。从现存名画和史料判断,确立“墨竹”画法 的应该是北宋的文同。他创造出以写生和观察为 根基的宋代画竹典范。苏轼也是受文同的影响, 是宋代画竹的高手。 • 元代的画竹名家首推李衎,他的传世名作是《出 墙图》。赵孟頫在中年后偏重“以书入画”,形 成了有抒情意味的墨竹表现。元代中后期画竹名 家分两路:一路是柯久思、顾安、张逊等沿李写 实取势派,一路是吴镇、倪瓒等与赵孟頫风格趣 味一致的写意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