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阅读题(小说)题库(一)我家最富的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我母亲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街上展出了。
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
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
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却被父亲给赶开了。
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儿,让我清净清净!”我无法A 父亲的举动。
当我回家后B 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似乎非常理解父亲。
她C 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着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过来,孩子。
”母亲温柔地说。
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分别是348和349,中彩号是348。
“你能看出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其中一张彩票的一角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
”母亲说。
“吉米·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
“对。
”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地给我讲了。
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时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嘟哝了一声:“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国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件事。
348那张是为凯特立克买的,可以看出那K字用大拇指轻轻擦过,但仍能看出淡淡的铅笔印。
对我来说,这是件简单的事。
吉米·凯特立克是个百万富翁,拥有十几辆汽车,他不会计较这辆彩车。
“汽车应该归我爸爸!”我激动地说。
“你爸爸知道该怎么做的。
”母亲平静地回答我。
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
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到我们这儿,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他们送给我父亲一盒雪茄。
直到我成年以后,我们家才有了一辆汽车。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那一句“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话语具有了新的含义。
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馈赠..()()彩券.()..()()咆哮2.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
A.B.C.3.文章题目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答:。
4.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答:。
5.文中的“贫”指什么?“富”又指什么?答:。
(参考答案:1.Kuì zèng páo xiào quàn 2.理解委屈安慰3.关键词是“最富”;其含义是指道德品质的富有。
启示:富有不仅指物质和金钱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富有。
4.主要记叙父亲买了两张彩票,其中一张中了一辆别克牌汽车,而这一张是父亲替吉米买的,奖票并注有K字标记。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父亲又把汽车还给了吉米。
5.“贫”指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富”指骨气、道德品质。
)(二)一顿午餐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进城来,你若能陪我去某处吃午饭就太好了。
你的姨妈:娜迪亚娜迪亚姨妈是我母亲的姐姐,母亲生病时,她就把我当作子女照顾。
她对我们要求很严,但从不做愚蠢的限制,只要我们不影响他人,对自己也没有危险,我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相信她相当富有,可是她却居住在乡村的农舍里,只有一个女佣照顾他,帮助她料理家务,一年中她进城一两次买衣服或者是看表演。
这次是在我上大学一年级时,我父亲有一个大家庭,我每月只有5磅零钱做生活费,这本该够用了,可是我却时常感到拮据,有时同学邀我参加聚会,我只好说“行”,即使那意味着第二天我的午饭没有着落,也很难说“不”。
实际上,收到姨妈的来信时,我只有20先令了,还得维持到月底呢,可是我无法拒绝呀!“哎,”姨妈说,“我们上哪去呢?午饭我从不吃的太多,一份就够了。
咱们去一处好点儿的地方吧。
”我领着她朝那家小饭店的方向走去,突然她指着街对面的那家“大皇宫”说:“那不是挺好吗?那家餐馆看上去不错。
”“嗯,好吧,如果比起我们要去的地方您更喜欢的话。
”我这样好了我可不能说:“亲爱的姨妈,我的钱不多,不能带您去那豪华的地方,哪儿太贵了,花钱很多的。
”因为我在想:“或许买一份菜的钱还够的。
”侍者拿来了菜单,她看了一遍后说:“吃这份好吗?”那是一道法式烹饪的鸡肉,是菜单上最贵的:7先令。
我为自己点了最便宜的菜——只需3先令。
这样我用到月底的钱就还剩下10先令,不,9先令,因为还得给侍者1先令呢。
“这位女士,您还想要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俄式鱼子酱。
”“鱼子酱!”娜迪亚姨妈叫道:“啊!对——那种俄式进口的鱼子,棒极了!我可以要一些吗?”我不好说“哦,您不能,那样我用到月底的钱就只有5先令了。
”于是她要了一大份鱼子酱,还有一杯酒以及那份鸡肉。
我只剩下4先令了,4先令购买一周的奶酪面包。
可是她刚吃安鸡肉,又看见一个侍者端着奶油蛋糕走过。
“嘿!”她说,“那些蛋糕看上去非常好吃,我不能不吃!就吃一个小的。
”只剩3先令了。
这时侍者有端来一些水果,他肯定该吃一些。
当然,还得喝些咖啡,尤其是在我们吃了这么好的午饭之后。
没有啦!甚至准备给侍者的1先令也没有了。
账单拿来了,20先令。
我在盘里放了20先令,没有侍者的小费。
娜迪亚姨妈看了看钱,又看了看我。
“那是你全部的钱?”她问。
“是的,姨妈。
”“你全用来招待我吃一顿美味的午饭,真是太好了——可是太傻了。
”“啊不,姨妈。
”“你在大学学语言吗?”“对。
”“在所有的语言当中,哪个字最难念?”“我不知道。
”“就是‘不’这个字。
随着你长大成人,你得学会说‘不’——即使是对女士。
我早就知道你没有足够的钱上这家餐馆,可是我想让你得个教训,所以我不停的点最贵的东西,并且注意你的表情——可怜的孩子!”她付了帐,并给我5磅钱作礼物。
“天啊!”她说,“这顿午餐差点撑死你可怜的姨妈了,我通常的午饭只是一杯牛奶。
”23、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奶酪()侍者()女佣()拮据()24、姨妈共设计了几个可供我选择的情景?(2分)25、吃罢午饭,姨妈说,“真是太好了——可是你太傻了”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2分)26、请描述“我”做出决定时的一种表情?(1分)27、姨妈结尾这句话作用何在?姨妈是一个怎样的女人?(2分)28、从哪儿看出我一直是一种不会说“不”的人?学会说不与不会说不分别意味着什么?(3分)29、文中多处介绍我算计钱,这个细节描写有何作用?(2分)30、请你为作品中的“我”选择一个说“不”的时机,并设计一句话写在下面。
(2分)31、姨妈最后又给我5英镑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2分)(三)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的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去。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
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望和爱意。
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2.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3分)13.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3分)答:。
14. 第⑤段中加点的词句表现了“我”当时和的心情。
(2分)15.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的形象。
(4分)16.“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6分)示例:⑴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⑵“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⑴⑵⑶(四)礼物李淑云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