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课·晏殊·蝶恋花-完整PPT课件
上课·晏殊·蝶恋花-完整PPT课件
蝶恋花
晏殊
《蝶恋花》词牌来历
源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 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 名《鹊踏枝》、《凤栖梧》、《一箩金》、 《黄金缕》、《卷珠帘》等。
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心中忧愁的情 感为多,虽有部分写山水,但还是寄情于 物的表现 。
关于婉约词及婉约派:
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 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 永,之后,又有秦观、李清照继等词人,他 们的词作在情调、语言、意境方面都表现出 含蓄柔婉的特点,因而被称作“婉约词”, 而他们也因词风相似而被称为“婉约派”。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思考: “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这句描写出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 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以及外界事 物所引起的触动。
词的上阙:
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人格化/拟人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前文抒写的只是忧伤之音,这里却出人意 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给主人 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 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有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 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 为全词的警句。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王国维把“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定为成大事业的 第一境界,出于何种考虑?
青春的凋落,容颜的衰老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 所见之景吗?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的《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说思念情人之切,触景生情,以酒浇愁,即使神 情憔悴,也在所不惜。
王国维把它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 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 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 惜。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二句描写的是: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 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 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 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 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说思念情人,彻夜不眠,辜负了良辰美景,直到神 情恍惚之时,却在灯火阑珊处,看到昼思夜想的人。 王国维把它借为只要百折不挠,总有精诚所至,金石 为开的时候。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 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 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 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 法来排遣离愁别恨?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孤独无依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 见之景吗?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对比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与晏殊 《蝶恋花》中的思妇形象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思妇怀远 词眼: 离别苦
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 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 带有什么特点?
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 “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干卿何事?
乐景反衬哀情 强化了抒情主人公离别相思的 孤独愁苦
“明月不 谙离别, 斜光到晓 穿朱户”, 都是月亮 惹的祸吗?
• 道出明月从她入寝到天色拂晓 一夜朗照的实情,直接点出了 主人公因相思辗转,对月一夜 无眠的情景。
• 以物的无情反衬了人的痴情, 看似无理实则深情,强化了离 别愁苦。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的“三种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说佳人耐不住离恨苦,怀着无限思念独自登上高楼,
遥望天涯,不知情人在何处。 而王国维却把它借为古今中外,凡在事业或治学上有
所成就的人,必须胸怀大志,高瞻远瞩,敢于独辟蹊径, 勇于登攀,否则是不会有作为的。这一境界是立志、志当 存高远。
jiàn, 栏杆
蝶恋花
ān,了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
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
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使……凋落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
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jiān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
思念远人的闺中思妇。
“菊愁烟、兰泣 露”,这合情理 吗?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 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 里用“愁烟”、“泣露“将 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 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 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 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婉约词多抒写儿女之情、离愁别绪兼有落 魄失意、感时伤世之情。抒情方式以含蓄为 主,大都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情于物。
晏殊
字同叔,北宋前期文学家,他能诗、 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他一生富贵, 官拜宰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 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的文学成就以 词最为突出,有“富贵词人”、“宰相词 人”之称,他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 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 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作品集有 《珠玉词》。
前文抒写的只是忧伤之音,这里却出人 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给主人 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 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有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 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 的警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 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