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崇阳县是农业部规划长江流域以南茶叶种植适宜区,为鄂南幕阜
山名优绿茶和边销茶主产区,是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和茶业发展重点
县。崇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的战略
号召,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崇阳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
小康的支柱产业。
1、实力明显增强。2018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8.1万亩,新建茶
叶基地0.762万亩,比xx年扩大10.3%,其中采摘面积4.29万亩(其
中新增1.7万亩高产新茶园,较上年增长31.3%),较上年扩大19%;
茶叶产量4595吨,较上年增产10.5%;茶叶总产值18663.7万元,
比上年增长7.5%。
2、基地布局日趋科学。近几年,全县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顺利
实施,促进了茶叶产业迈向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发
展之路,一大批茶叶大乡镇和大基地逐步形成。全县茶园面积5000
亩以上的大乡镇有石城、青山、白霓、沙坪、肖岭等5个乡镇;500
亩以上的大基地有41个。形成了以肖岭至路口106国道沿线乡镇为
核心的传统绿茶主产区;以青山、铜钟为核心的特色茶主产区;以天
城产业园区为核心的青米砖茶主产区的良性发展格局。基地建设蓬勃
发展。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近几年来,我县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不断
发展壮大。目前,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
化重点龙头企业有2家,茶叶种植企业和茶叶深加工企业各一家。茶
叶专业合作社18个,茶叶协会一家。提高了产业化组织程度,推进
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结构单一,良种化比例低。全县良种茶园面不足10%,茶树
老化、品种退化现象严重,低产、低质、低效茶园面积大。由于我省
良种选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没有良种投入政策,发展步伐相对缓
慢,目前无性系良种茶园仅占总面积的27%,远低于全国46.3%的平
均水平,成为制约我县茶产业提档升级、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
“瓶颈”问题。
二是管理粗放,深加工程度低。大部分茶场机械设备陈旧,加工
名优茶比重小,对茶产品仅进行初加工,效益较低,影响单位效益和
职工收入,反过来又影响到茶园投入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茶叶
发展停滞不前。
三是品牌不亮,竞争力不强。虽然“一盅春”、“崇阳白茶”在
县、市有一定知名度,但在省级层面我县县的茶产品还未打开市场,
销往外省的几乎没有。
四是规模偏小,龙头辐射较差。全县小茶场居多,但真正实力雄
厚的龙头企业不多,现有的两家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机制不活,实力
不强,特别缺乏大龙头、大企业、大老板,导致茶叶产业整体规模较
小。
一是以一0六国道沿线的五镇一乡名优绿茶6万亩,茶叶主推品
种:鄂茶一号、楮叶齐、中茶108等。二是以青山镇、铜钟乡为中心
的高效特色茶区3万亩,茶叶主推品种:安吉白茶、黄茶等。3、以
金塘镇、港口乡、高枧乡为中心的高山云雾绿茶1万亩,茶叶主推品
种:鄂茶一号、中茶108等。三是通过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全
县茶叶经济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茶叶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茶叶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县
三大优势茶叶板块建设成名特优茶、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
(二)利用科技创新,加强标准茶园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茶叶标准
园创建方案的要求,重点强化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园内水、电、
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茶园栽培管理和加工厂配套,加强质量
安全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质量技术标准,加强质量规范管理,
重点建设青山、石城、白霓、肖岭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和10个
500亩标准化示范茶园。二是加快良种引繁推广步伐。要坚持发展新
茶园必须是无性系良种的科学发展观,重点在三大优势茶区兴建一批
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搞好苗圃、母本园和示范园配套建
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适合本县发展的名特优新品种:鄂茶一号、楮叶
齐、中茶108、安吉白茶、黄茶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比达80%
以上,新发展标准化良种园0.3万亩。三是启动0.5万亩中低产茶园
改造工程。突出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效益,把茶园低改纳入到全县低
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两大项目范畴之中。通过改造提升,建设高效茶
园1万亩,亩产值4000元以上。四是大力示范推广茶树机修、机采、
茶园机耕技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实用新技术的入户率、到园率和
到位率。
(三)抓管理建品牌,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
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机制体制,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茶业加
工体系。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实行“三个一批”:在茶叶集中优势产
区新建一批高标准加工厂,改造提升一批初制加工茶厂,淘汰一批作
坊式小厂。二是加大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茶饮料和茶
食品生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大力推行全程现代化机械化加工,用
工业化的理念、食品级的加工管理、现代化的机械装备武装茶叶加工
厂,努力提高加工科技水平和劳动效率,加快淘汰传统落后的加工设
备和工艺。三是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1-2家
产值过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10家带动能力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
尽快做强做大。同时,大力提倡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鼓励支持采用租赁、兼并、联合等办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茶产
业升级换代。
受县人大常委会茶产业发展调研组的委托,现将对全县茶产业发
展调研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并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
调研组开展普安县茶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其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国内外
及普安茶产业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建
设情况以及各地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先进经验,正确分析我
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助推全县茶产业发
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内外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由县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领导,3月6日至25日,
分别到江西坡、地瓜、罗汉、青山等乡镇茶区走访茶农、茶叶专业合
作社、茶叶企业,了解茶叶种植、品种选择、茶园面积、日常管护、
绿色防控、茶青产量、茶青价格、茶地收益、茶叶加工、生产条件、
商标注册、品牌创建、市场销售、发展意愿及诉求等情况,听取意见
和建议;与乡镇领导干部座谈,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今后的
打算、茶产业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等。
3月26日至4月1日,分别到杭州龙井茶核心产区调研茶园管护、
茶青采摘、茶农收益、茶叶加工、茶旅一体化发展等情况;到杭州茶
叶交易市场调研龙井茶精加工、包装、销售和地理标志品牌保护情况;
到上海大地园艺种苗基地调研组培育苗技术情况,目前国内组培育苗
技术成熟,组培育苗可大批量出苗,但要建组培育苗植物工厂、室内
练苗和室外练苗基地,投入很大,成本高;到武夷山调研岩茶、红茶
茶园、大红袍古茶树保护、茶旅一体化发展情况;到正山堂、素心兰
公司座谈了解红茶发展历史、加工工艺、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情况;
到武夷山市星村镇调研高山生态有机茶园管护、茶青收购、茶山效益、
茶叶品种种植等情况;到贵阳与贵州省茶科所专家座谈,听取专家对
“普安红”品牌打造、保护、运用、发展、宣传和推广的工作思路、
目标、计划、措施、政策等情况及四球古茶树保护与开发的意见和建
议。
二、县内外调研体会
三、国内外茶业发展情况
全国有18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人员约8000万人。
茶叶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
农业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xx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
值继续保持增长,种植面积增速减缓趋于合理,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
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金融资本持续投入力度不减,出口量价额
受汇率影响出现齐升。但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面影响,消费总量增
速趋缓、低于产量增幅,市场存量增多、有待消化,价格保持平稳、
增幅继续放缓,传统渠道亟需转型升级,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
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