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
成就什么样的人生,除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认知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推理等心理现象。
情感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喜爱不喜爱等倾向。
意志指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态度千差万别,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当代中国大学生身处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人生挑战,在人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需要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因此,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同学们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
●尽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同学们终生尊奉和践行。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境遇,有得意有失意、有顺利、有挫折,有成功有失败,只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的意义,把个人的努力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胸怀远大理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战胜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在不断开拓人生更高境界中领会生活的美好。
●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
同学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有的作用和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
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
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
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大学生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任何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只是不同社会的价值导向的内涵不同而已。
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在客观上制约着个体的价值目标,只有与社会主导的价值目标相一致的个体的价值目标,才能在现实中得到更好的实现。
当然,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
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
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