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A.思维具有可逆性B.概念守恒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D.建立假设与检验假设
【答案】AB
【解析】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其主要特点如下: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3.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与发展过程分为()。
5.以下( )是小学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
A.从三、四年级开始,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B.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C.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D.儿童想象的主题较稳定
【答案】ABC
【解析】在整个小学期间,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目标。
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解析】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①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②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4.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5.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解析】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①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②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③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特点包括( )。[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包括( )。[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最初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B.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C.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加强
【答案】BC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能够自发运用记忆策略,对羊与牛、作业本与教科书、苹果与草莓的图片进行分类记忆的年龄是( )。[统考2007研]
A.4~5岁B.6~7岁C.8~9岁D.10~11岁
【答案】D
【解析】根据弗拉韦尔等人以5~11岁儿童为被试的研究,刺激物为一组图片,图片可以分为四类:动物、家具、交通工具和衣服。以归类作为策略考查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0~11岁儿童基本上是自发应用归类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的,其他年龄儿童则不能。
A.复述、组织、归类B.复述、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C.没有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D.没有策略、组织、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
【答案】C
【解析】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四、简答题
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9.下列几种心理特质,( )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小。
A.性格B.气质C.情绪D.品德
【答案】D
【解析】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的特性制约;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但也受个体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情绪也受先天和遗传的影响;品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受社会经验的影响较大,而遗传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10.自我意识在小学()发展速度较快,以后速度逐渐减慢。
A.1~3年级B.4年级C.3~4年级D.2~4年级
【答案】A
【解析】小学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趋势为: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阶段。
11.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经历的发展历程为( )。
A.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B.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C.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D.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A.前道德判断阶段B.后道德判断阶段C.自律道德判断阶段D.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答案】ACD
【解析】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5.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朋友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联系,友谊关系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儿童要求朋友能顺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3.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4.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是直线、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有哪些表现?分类?其可能原因是什么?
表现(见名词解释)
(1)学习障碍通常是按障碍的特殊领域来分类的,可归为三类:①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②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③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
(2)柯克将学习障碍分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前对学习障碍的引发原因尚无确切定论,只有下列假设:
A.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B.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C.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D.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C
【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3.童年儿童游戏属于( )。[2010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互动游戏B.实务游戏C.象征性游戏D.规则游戏
【答案】D
【解析】皮亚杰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将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机能游戏,主要指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②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③规则性游戏,童年期及以后,主要是规则性游戏。
6.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 )。[200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发展缓慢,水平有限B.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C.发展缓慢,但水平较高D.发展较快,水平较高
【答案】B
【解析】童年期儿童的元记忆发展较快,但水平有限。在教育中应该教给他们记忆的知识和操作性技能,并应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7.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4.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的陈述,正确的有( )。
A.从顺从他人的评价到有独立的见解B.从评价较为稳定到评价较为不稳定C.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能够对多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D.从评价外部特征到具有评价内心品质的初步倾向
【答案】ACD
【解析】关于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的陈述除了ACD三项外,还包括:①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自我评价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评价的具体性向抽象性、从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过渡;②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分享的,朋友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但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认知发展水平较高的儿童可能更采择技能,而较高水平的角色采择技能又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8.儿童最容易接受教育影响的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它是在( )时段。[2004年6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快速发展期前B.快速发展期后C.快速发展期D.最近发展期
【答案】A
【解析】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
(1)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2)遗传、脑认知功能缺陷、感觉综合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3)轻度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其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或过多,或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改变;
(4)环境因素是引发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5)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是造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