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基础(修改版)
• 确定起搏功能、感知功能正常 • 优化起搏参数设置 • 分析起搏故障原因
分析起搏心电图的步骤
感知:过感知或感知不良?
起搏:无夺获或无输出?
临床上最习惯的方式, 也是最推荐的切入角.
时间间期:是否与之有关?(不应期或起搏间期)
结论
组成起搏心电图的主要信号与特征
• 脉冲信号—钉样信号(双极起搏电极时不明显) • 起搏夺获波—跟随脉冲后出现
– DDI/R – VDD ……
自身P波
起搏夺获的QRS波 (心室)脉冲
1
2
3
4
5
6
7
自身 QRS 波—— 1 假性融合波 —— 2、3 真性融合波 —— 4、5、6 起搏夺获波 —— 7
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
• 识别图上的信号
– 起搏脉冲;起搏夺获波;自身激动波;
• 信号之间的关系(脉冲后)
– AP后有夺获的P波 & 自身P波?
单腔起搏器 : VVI,AAI,VVIR,AAIR 双腔起搏器 : DDD,DDDR
认识起搏心电图的本质
任何起搏心电图,虽然表现千变万化加工于
时间间期 特殊功能 参数设置
融合成
起搏心电图
对“不变”的起搏程序的掌握是很好的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础。
判读起搏心电图的目的
– (单腔)前一个心室信号(VP或自身QRS波) 到VP是否=起搏频率间期?
– (双腔)前一个心房信号(AP或自身P波)到 VP是否=AV间期?
起搏夺获的P波
自身激动的P波
心房脉冲
室早
心室脉冲
起搏夺获的QRS波
DDD / 60 / 120 / 310
起搏模式:DDD
起搏频率:60ppm
PVARPPA延V/S长AV至:410500mmss/120ms
起搏故障心电图分析
• 如果前一个信号到脉冲长于起搏频率间期——过 感知
• 如果前一个信号到脉冲短于起搏频率间期——感 知不良
• 如果不应期外的脉冲后没有夺获波——起搏不良 • 如果没有脉冲发放…… • 起搏器功能——有关吗?
– 单腔滞后、噪声转换 – 双腔VSP、MS(模式转换)……
感知不良
---有心脏的除极存在于起搏器的不应期外,而 未被起搏器所“看见”
AT/AF管 理
• MS/BFS • NCAP • APP/ARS/PM
OP • CAFR • Reactive ATP
特殊功能
• RDR • 大电池 • MRI
诊断功能
• Cardiac Compass
• AT/AF Observation
• Optival • Therapy Guide
42
| MDT Confidential
心 180
排 160
血 量
140
随 120
运 100
动 80
的 60
增 40
加 20
%0
60 bpm
心肌收缩 房室顺序 频率适应
150 bpm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 AS/VS 心房感知/心室感知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 AS/VP 心房感知/心室起搏
VAT工作模式
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
• AP/VS 心房起搏/心室感知
– 心房:P波 – 心室:宽大畸形的QRS波 • 自身激动波形 – 心房:正常P波;房早、房扑、房颤波 – 心室:正常QRS波;室早、室速、室颤波 • 融合波 – 真性融合波 – 假性融合波
起搏心电图的模式
• 单腔起搏器
– AAI/R – VVI/R
• 双腔起搏器
– DDD/R
• AP-VP、AP-VS、AS-VP、AS-VS
良或其他干扰时
心室安全起搏(VSP)
• 原理:从心房电活动传导到心室的时间(自身的PR间期)通常长于 110ms,因此在110ms内的感知事件通常为“噪音”所致
• 在一个心房起搏事件后,会开启一个110ms的心室安全起搏窗口,除 了此窗口的前部分(约28ms)是空白期外,若起搏器感知到心室事件, 起搏器就会在此窗口结束处,即第110ms发放一个心室起搏脉冲
SR SR
SR SR
噪声转换
频率适应性起搏
15 0
10 0
50 0 加速度计感知器
Hybrid
频率适应性起 搏 固定频率起搏
正常心率
醒来
睡眠
坐起
走路
跑步
Battery
日常活动
体动感知器 (压电晶体)
Hybrid
Battery
休息 35
心输出量如何增加?
房室顺序收缩、心肌收缩力和 频率适应对心脏排血量的影响
• 夺获的P波,紧跟AP; • 自身P波,距离AP的间期不规则;
– VP后有夺获的QRS波 & 自身QRS波?
• 夺获的QRS波,紧跟VP,宽大畸形; • 自身QRS波,距离VP的间期不规则,与非起搏时的
形态相同
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
• 信号之间的关系(脉冲前)
– 前一个心房信号(AP或自身P波)到AP是否= 起搏频率间期?
1986年 摩洛哥第一台植入式起搏器的发明者、植入医生 以及植入患者共同被授予 电生理奖
起搏器的历史、发展和未来
• 1960-80s,频率应答和双腔心脏起搏器 • 1980s,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 1999,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 • 2000s,远程监控管理系统(CareLink) • 2010s,抗核磁共振起搏器(SureScan) • 将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Leadless PM)
VVI/60 VRP=330ms
过感知
---非心脏除极的电信号被起搏器所“看见”;
VVI/70
起搏不良(无夺获)
---在心脏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刺激不能夺获心脏除极的现象;
VVI/60
噪声干扰问题
噪声转换
– 连续的相对不应期感知将引起以低限频率或传 感器驱动的频率起搏
LRLI
起搏模式:VVI,60 min-1
150ms,上限跟踪频率 120bpm
5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PMT)
• PMT是一种起搏器介导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 所特有的术后并发症
• 发生条件:由逆传的心房事件被起搏器所感知,并触发心 室脉冲所致。前传支为起搏器介导,逆传支为自身房室结
• 触发PMT的前提为房室失同步,常见的诱因为: • 室性早搏(最常见) • 心房失夺获(阈下夺获) • 心房感知不良 • 心房过感知
52
PMT的特点
• 因为丧失房室同步引起 • AS-VP工作模式 • 频率稳定,多限定在上限跟踪频率 • AV间期延长或正常
53
PMTI
• 起搏器的PMT干预功能:检测连续的AS-VP 工作模式, 测定 VP- AS间期 ,若测得的VA<400ms, 起搏器将在第 9个VP之后将PVARP 延长到 400ms
*Sweeney M, Hellkamp A, Ellenbogen K, et al. Adverse effect of ventricular pacing on heart failur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mong
56
patients with normal baseline QRS duration in a clinical trial of pacemaker therapy for sinus node dysfunction. Circulation.
起搏频率变化
低限频率 = ?
43
滞后频率
• 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频率以下, 鼓励自身心跳出现
低限频率 = 6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室感知
心室起搏
44
单腔频率滞后
• 感知事件之后发生的低于低限频率的人为设定频率
低限频率 7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起搏后房室间期PAV 28ms空白期
心室起搏脉冲发放
110ms心室安全起搏窗口
49
心室安全起搏(VSP)心电图
特征:1.AV间期小于程控值 2.连续两个心室脉冲间期短于程控值
50
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MT)
• 男性,83岁 • 因完全性AVB植入DDD起搏器 • 出院4日后因反复心悸门诊检查 • 出院时起搏参数:DDDR,低限60bpm,SAV 120ms,PAV
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2003年
全自动化起搏器诞生!
自动化完成心房阈值管理
ACM(Atrial Capture Managment) 其实心室阈值管理(VCM)从1995年就已诞生……
所以,我们先看下心室阈值管理
除了自动化,还有什么?
• Longevity 如何延长起搏器的寿命 • When to Pace 避免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 • Where to Pace 避免右室心尖部起搏 • How to Pace 必要时BiV起搏
Risk of AF Relative to DDDR Patient With
Cum%VP=0
Within 95% confidence
Cumulative % Ventricular Pacing
Within 95% Confidence
Cumulative % Ventricular Pacing
45
睡眠功能
• 睡眠功能模拟心脏的正常的昼夜节律的变化,适应夜间 新陈代谢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起搏频率,增加窦性心律
低限 频率
30分钟
30分钟 低限 频率
频率
睡眠频率
时间
清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