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


(三)以银行为中心,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 金融机构两大类,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 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它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它主要的 业务范围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经营各种金融业务,但不具备 创造货币能力且又不称为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证 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
(2)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 公元前2 000年前,巴比伦的寺庙即已代人保管金 银,收取管理费用,可将其贷出收取高利。 • 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 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1171 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 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 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 • 中国的货币经营业和银行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南北朝时(公元420-589年),寺院就经营质押 业务,并利用聚集的资财放高利贷
(四)按照金融机构经营目标可以分为:商 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和组建起来 的,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承担了 全部商业性金融业务。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 司等。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出 资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 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政 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的金融机构。1994年,我国组建 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 其发展途径基本上有两条: 由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而成; 以股份制形式组织起来的新型商业银行。
现代银行的特点
• 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资本家之间 的信用中介机构 • 贷款利率较低 • 组织形式多为股份制 • 可以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银行券 • 实行部分准备制,具有货币创造功能
现代银行的功能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 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 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 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
(3)现代银行 • 现代西方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最早出现的股 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至今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 的主要区别
资金来源和运用不同 信用创造功能不同 监管方式和程度不同 地位和作用不同 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不同
起初,两类金融机构的界限比较清楚,但是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货币化和信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创新的推 进,两类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交叉逐渐增多,差异逐步缩小。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金融机构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一、现代银行的产生与功能
(1)银行来历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 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 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在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 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 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 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轩所著的《资政新 篇》。
• • • • 1.作为信用中介。这是银行最基本的功能。 2.充当支付中介。 3.创造信用货币。 4.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是指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从事 货币信用、资金融通、金融交易以及相关业务的 组织机构。 (二)金融机构的特征 1.金融机构是以金融商品为经营对象的金融企 业。 2.金融机构是以融通资金为己任,促使资金盈 余单位与资金不足单位联系起来的金融媒介体。
四、金融机构的发展
(一)金融机构的种类不断增加; (二)金融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 (三)金融机构的作用不断增强; (四)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不断创新。
第二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机构体系的概念 •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货币运动、信用关系和金融市 场活动都离不开各种类型的专门从事金融服务的 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相互协作,相互联系, 构成具有整体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 • 所谓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 会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形成 不同层次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一国的金融体系 ,如果着重从金融机构角度来分析,便是金融机 构体系。它实际上是金融体系的基础。
3.金融机构是为全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社会公 共服务机构。 4.金融机构是最具风险性、最需加强风险管理 的经济组织。
三、金融机构的分类
(一)从融资方式来看,金融机构可以分为间接融 资金融机构和直接融资金融机构
间接融资金融机构是指在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 作为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媒介体,例如各种类型 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直接融资金融机构是指在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 为筹资者和投资者牵线搭桥,建立联系,例如证券公司和 证券交易所等,他们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各种佣金和手续费。 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各种负债业务集聚 资金并通过资产业务活动分配资金。
间接金融机构的功能:
(一)节约交易成本 避免重复的信息搜寻、信用调查等活动带来的交易 成本降低 交易规模扩大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 业务技能提高(专业化)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 范围经济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 (二)缓解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银行和储蓄者之间的信用关系 (三)风险分担 (四)充当流动性中介
(二)按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主要业务类型可以分 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从个人和企业单位吸收存款 筹集资金,从事贷款投资等运用资金的中介机构。包 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社等。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 吸收公众存款不一样,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或以契约 性的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 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证券公司、共同基金、 金融公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