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LPSSYAP201205 D5矿生产系统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资质证书编号:APJ-(黔)-001-2015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A1矿生产系统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前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安全生产方针。
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正是突出“安全第一”、体现“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安全生产上的具体体现。
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地从工程、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对矿山企业进行科学分析,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程度和安全治理水平,减少和操纵矿山建设项目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安全评价的结果还能够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的决策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依照《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方法》(国家安监局令[2004]9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对D5矿生产系统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
本次设计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评价对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依照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峻程
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治理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目录
1 矿山企业概述 (1)
1.1 矿山概况 (1)
1.1.1 企业差不多情况及交通位置 (1)
1.1.2 矿区经济概况 (2)
1.2 矿区地质概况 (2)
1.2.1 地层 (2)
1.2.2 构造 (3)
1.2.3 岩浆岩 (4)
1.2.4 围岩蚀变 (4)
1.3 开采技术条件 (4)
1.3.1 矿床水文地质 (4)
1.3.2 矿床工程地质 (5)
1.3.3 矿床放射性阻碍 (5)
2 矿山生产现状 (7)
2.1 矿区差不多情况 (7)
2.1.1 开采境地 (7)
2.1.2 总体布局、坑口布置、工业场地及周围情况描述 .. 8
2.2 矿山安全生产治理 (9)
2.2.1 安全机构设置 (9)
2.2.2 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10)
2.3 矿山井巷 (10)
2.3.1 系统开拓与井巷布置 (10)
2.4 采矿与掘进 (12)
2.4.1 采矿方法 (12)
2.4.2 掘进 (13)
3 要紧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 (15)
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 (15)
3.2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缘故 (15)
3.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5)
3.3.1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5)
3.3.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6)
3.4 矿山要紧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6)
3.4.1 冒顶片帮事故 (16)
3.4.2 矿山水灾事故 (16)
3.4.3 爆破事故 (17)
3.5 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18)
3.6 评价项目要紧危险有害因素小结 (18)
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确定 (21)
4.1 评价单元的划分 (21)
4.2 评价方法的确定 (21)
4.2.1 预先危险分析(PHA) (21)
4.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21)
4.2.3 现场安全评价法 (22)
4.2.4 事故树(FTA)分析方法 (22)
5 安全现状评价 (25)
5.1 综合安全治理单元 (25)
5.1.1 综合安全治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25)
5.1.2 存在的要紧问题 (26)
5.2 矿山井巷单元 (27)
5.2.1 矿山井巷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27)
5.2.2 存在的要紧问题 (28)
5.3 采矿与掘进单元 (28)
5.3.1 采掘单元预先危险分析 (28)
5.3.2 采掘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30)
5.3.3 冒顶片帮事故树分析 (31)
5.3.4 爆破事故事故树分析 (34)
5.4 防排水单元 (36)
5.4.1 防排水预先危险分析 (36)
5.4.2 防排水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36)
5.4.3 存在的要紧问题 (37)
6 要紧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 (39)
6.1 各单元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汇总 (39)
6.1.1 综合安全治理单元 (39)
6.1.2 矿山井巷单元 (39)
6.1.3 采矿与掘进单元 (39)
6.1.4 防排水单元 (40)
7 评价结论 (41)
7.1 综合评述 (41)
7.1.1 综合安全治理单元 (41)
7.1.2 矿山井巷单元 (41)
7.1.3 采矿与掘进单元 (41)
7.1.4 防排水单元 (41)
7.2 综合评价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1 矿山企业概述
1.1 矿山概况
1.1.1 企业差不多情况及交通位置
D5矿始建于1951年,位于个旧市南部卡房镇龙潭头,地理坐标东经103°10′、北纬23°05′,通过50多年的开采,现差不多进展成为一个集探、采、选联合生产的中型矿山企业。
D5矿业公司距个旧市区平距17km,交通线有个旧~金平公路通过,同时矿区与越南相接,交通特不方便。
其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矿区行政区划属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矿区范围北部为鸡心脑、东部猪头山—龙树脚、西部为猪头山至芭蕉菁、南部为当地侵蚀基准面——田心盆地。
矿区地形呈北高南低、海拔2196米~1400米。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1.5℃,最高25.9 ℃,最低-9.5℃。
潮湿多雨,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年均蒸发量1203毫米;四季差不不明显,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1月多雾。
风向以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3.8米/秒,冬季常有东北风。
D5矿业公司下设采矿车间、选矿车间、车队、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安全环保科、劳务治理办公室、物业治理部、财务部、劳资部、保卫部、工会、党政办。
个旧卡房矿田二转湾1415m坑是D5矿业公司生产范围内的一部分,目前该坑口差不多承包给私人劳务组开采,由劳务生产组自行组织生产,但整个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安全由D5矿业公司统一治理。
在生产投资方面,由坑口劳务生产组自己承担;在经济收益方面,劳务生产组占70-80%,D5矿业公司占30-20%。
劳务生产组在D5矿业公司的范围内进
行矿石开采并使用D5矿业公司的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1.1.2 矿区经济概况
矿区处于高原山区,海拔标高1350-2150米,相对高差50-550米。
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沟谷切割,峰峦起伏,高差较大;东部平缓开阔,高差较小,岩溶洞穴发育,森林植被较少,多为耕地覆盖。
属深切割低山-中山地形。
区内无河流,但西部、南部沟谷中多见泉水点分布。
矿段内自然村寨分散,要紧有黄泥坡、田坝子、小花山、大花山、白龙潭、菜园子、方灵硐等,人口稀少,民族为汉、苗、彝族。
农业主产玉米、杂粮,属贫困山区。
卡房镇为区内集市贸易点,矿段南部、北部均有矿业公司,周边有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的多个集体和私营采、选矿点分布。
矿区交通方便,供水、供电系统完善,矿产采选业兴盛,区内经济进展要紧依托个旧市,农民经济收入要紧到矿山和选矿厂务工,矿山开发对促进地点经济的进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矿区地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