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生物学简答题

分子生物学简答题

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C值反常:也称c值谬误,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及基因组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某些较低等的生物c值却很大。

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预先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GU-AG法则:多数细胞核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5’边界序列为GU,3’边界为AG,因此,GU表示供体衔接点的5’端,AG 表示接纳点的3’端序列,习惯上,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为GU-AG法则。

RNA干涉:是利用双链小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体内靶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内出现靶基因缺失表性的方法。

摆动假说:crick为解释反密码子中子某些稀有成分的配对(如I)以及许多氨基酸中有两个以上密码子而提出的假设。

编码链/有义链:在DNA双链中,与mRNA 序列(除t/u替换外)和方向相同的那条DNA,又称有义链模板链:指双链DNA中能够作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前体的合成的DNA链,又称反义链操纵子: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原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或间接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中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pro。

基因定点突变:向靶DNA片段中引入所需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或改变基因家族: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发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这些基因即构成一个基因家族,是具有显著相似性的一组基因,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基因敲除技术:针对一个序列已知打包功能未知的基因,从DNA水平上设计实验,彻底破坏该基因的功能或消除其表达机制,从而推测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因组DNA文库:某一生物体全部或部分基因的集合,将某个生物的基因组DNA 或cDNA片段与适当的载体体外重组后,转化宿主细胞,所谓的菌落或噬菌体的集合即为……基因治疗:是将具有治疗价值的基因即“治疗基因“装配于带有在人体细胞中表达所必备元件的载体中,导入人体细胞,通过靶基因的表达来治疗遗传疾病聚合酶链反应:指通过模拟体内DNA复制方式在体外选择性的将DNA某个特定区域扩增出来的魔斑核苷酸:在应急反应过程中,由大量GTP合成的ppGpp和pppGpp,它们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专一性,诱发应急反应,帮助细菌度过难关弱化子: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明显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同工tRNA:几个代表AA,能够被一个特殊的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的Trna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本身不编码任何pro,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原位杂交技术:用标记的核苷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及染色体水平上对核苷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手段转座/移位:遗传信息从一个基因座转移至另一个基因座的现象,由可移问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管家基因: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基因,所以细胞中均需表达的一类基因转座子:是存在染色体上的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参与转座子易位及DNA 链整合的酶称为转座酶原癌基因:正常细胞中与病毒癌基因具有显著同源性的基因,本身没有致癌作用,但是经过致癌因子的催化下激活成为致癌基因,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转化。

SP序列: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可能是代表某个AA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 UGA UAA),使pro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称—错义突变: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AA的密码子变成另外一种AA的密码指导RNA:与已正确编码的RNA序列互补的一小段RNA,被用来作为向未经编辑的RNA中插入碱基的模板。

上游启动子元件:将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相关的顺式作用原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

它是一段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端上游区大约100~200bp以内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细菌转化:是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供体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提供转化DNA的菌株叫做供体菌株,接受转化DNA的菌株被称作受体菌株。

实时定量PCR技术:利用带荧光检测的PCR仪对整个PCR过程中扩增DNA的累积速率绘制动态变化图。

基因工程:在体外将核算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使之进入新的宿主细胞内并获得持续稳定增殖能力和表达。

应答原件:能与某个(类)专一蛋白因子结合,从而控制基因特异表达的DNA上游序列。

增强子:是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1.5分)。

它可以在启动子的上游,也可以在启动子的下游,绝大多数增强子具有组织特异性(1.0分)。

分子伴侣:是结合其他不稳定蛋白质并稳定其构象的一类蛋白质(1.0分)。

通过与部分折叠的多肽协调性地结合与释放,分子伴侣促进了包括蛋白质折叠、寡聚体装配、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质降负调控:阻遏蛋白结合在操作子位点,阻止基因的表达。

没有调节蛋白时操纵元内结构基因是表达的,而加入调节蛋白后结构基因的表达活性被关闭,这种调节称为负调节。

应急因子:是指与核糖体相结合的蛋白质RelA,当空载的tRNA进入A位时,它催化GTP形成pppGpp或催化GDP形成ppGpp。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密码的简并性: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在mRNA中,若插入或删去一个核苷酸,就会使读码发错误,称为移码,由于移码而造成的突变、称移码突变简答题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不同?答:原核基因组:常仅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结构简单;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操纵子结构,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有重叠基因(1、基因内基因 2、部分重叠基因 3、一个碱基重叠);无内含子;编码pro的DNA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大;结构基因为单贝真核基因组: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真核生物为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原件;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2比较RNA转录与DNA复制的异同?答:相同:都以DNA链作为模板;合成方向均为5’—3’;聚合反应均是通过核苷酸之间形成的3’,5’—磷酸二酯建使核苷酸链延长不同:复制转录模板:两条链均复制;模板链转录(不对称转录)原料:dNDP ; NTP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产物:子代双链DNA;mRNA,tENA,rRNA配对:A---T ,G---C; A—U,T---A,G---C引物:RNA引物;无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1,目的不同,所使用的酶、原料及其它辅助因子不同,转录是合成RNA,复制是合成DNA;2,方式不同:转录是不对称的,只在双链DNA的一条链上进行,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为半不连续的,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的两条链上进行;3,复制需要引物,转录不需要引物;,4复制过程存在校正机制,转录过程则没有;5转录产物需要加工,复制产物不需要加工;6复制与转录都经历起始、延长、终止阶段,都以DNA为模板,新链按碱基互补原则,5'→3’方向合成。

3、 RNA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模板识别: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作用并与之结合;转录起始:RNA聚合酶结合在启动子上以后,是启动子附近的DNA双链解旋并解链,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DNA的碱基配对,当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产生标志着转录的起始,一旦RNA聚合酶成功地合成9个以上核苷酸并离开启动子区,转录就进入正常的延伸阶段。

转录的延伸:RNA聚合酶释放因子离开启动子后,核心酶沿模板DNA链移动并使新生成RNA链不断伸长,在解链区形成RNA—DNA杂合物。

转录终止:当RNA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时,RNA聚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酯建,DNA—RNA杂合物分离,转录泡瓦解,DNA恢复成双链状态,DNA聚合酶和RNA链都从模板上释放出来,转录终止。

4.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答:分三个阶段:即复制的起始、延伸、终止。

复制的起始:DNA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引发体组装,然后在引发酶的催化下以DNA链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引物。

延伸:DNA链的延伸由DNA聚合酶催化以亲代DNA链为模板引发体移动,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前导键的合成以5’—>3’方向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后随链在合成过程中,一段亲本DNA单恋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方向,按5’—>3’方向合成一系列冈崎片段。

终止:当子链延伸到终止位点时,DNA复制终止,切除RNA引物,填充缺口,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将相邻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5、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的起始过程中有哪些区别?答: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met原核是fmet-tRNA fmet;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识别mRNA的帽子结构,而原核生物通过与mRNA的SD序列结合;真核生物小亚基先与met-tRNAmet结合再与mRNA结合,而原核生物小亚基先与mRNA结合再与fmet-tRNAfmet结合;真核生物有较多的起始因子参与,且核糖体较大为80S,而原核生物有较少的起始因子参与,且核糖体较小为70S6.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以大肠杆菌为例:(1)氨基酸的活化:游离的氨基酸必须经过活化以获得能量才能参与蛋白质合成,由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形成氨酰-tRNA。

(2)肽链合成的起始:由起始因子参与,mRNA与30S小亚基、50S大亚基及起始甲酰甲硫氨酰-tRNA(fMet-tRNAt)形成70S起始复合物,整个过程需GTP水解提供能(3)肽链的延长:起始复合物形成后肽链即开始延长。

首先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的A位,然后,由肽酰转移酶催化与P位的起始氨基酸或肽酰基形成肽键,tRNAf或空载tRNA仍留在P位.最后核糖体沿mRNA5’→3’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A位上的延长一个氨基酸单位的肽酰-tRNA转移到P位,全部过程需延伸因子EF-Tu、EF-Ts,能量由GTP提供(4)肽链合成终止,当核糖体移至终止密码UAA、UAG或UGA时,终止因子RF-1、RF-2识别终止密码,并使肽酰转移酶活性转为水解作用,将P位肽酰-tRNA水解,释放肽链,合成终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