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度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位置、气候、农业类型、地形特征、工业部门、矿产资源、工业城市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2.印度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的分布与矿产、皇马、棉花的分布关系密切。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印度的地形和河流。
2.印度的水旱灾害及对农业的影响。
3.印度的工、农业。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印度的工农业。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9我们邻近的国家—印度
1、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2、水旱灾害频繁
3、农业生产
4、发展中的工业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印度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印度的人口数据集灾害资料和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拔一
1.印度的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部分。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
探究点拨二
1.印度人口增长快,粮食问题突出。
3.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关,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经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印度的人口特点、工农业发展。
2.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特点。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印度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图进行分析,加强对印度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来了解农业、工业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南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明星国家—印度。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有关图片、播放视频。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工业和农业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