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研究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伦 峰,潘开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
本文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技术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10)03-0114-03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artificial cultured technology of Chinese G iant Sala m anderLUN Feng ,PAN K ai-yu(Aquatic S ci en ce Depart m en t ,X i nyang Agri cu lt u ralC ollege ,X i nyang 464000,C h i na)A bstract :Ch i nese G i ant Sala m ander (A ndrias dav i dianusB lanchard)wh i ch is endem i c to m a i n Ch i nese l and ,is an en -dange red a m phibian .It i s a va l uable spec ies fo r use as f ood ,med i c i ne and it has huge po ten ti a l contr i bution to sc i entifi c re1search .In this arti c le ,t he biology and artifi c ial cultured techno l ogy o f Ch i nese G i ant Sa l amander w ere researched to prov i de valuable i nfo r m ati on for pro tecti ng,deve l op i ng and usi ng .K ey words :Ch i nese G iant Sa l amander (A ndr i as dav i dianus B lancha rd);the b i o l og ica l character i stic ;the artifi c ial cu-ltured techno l ogy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以及经济价值。
它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
常见个体重2~5kg ,体长约50~150c m,最大个体可达20kg 。
目前,大鲵成鲵的市场价格高达3000~4000元/kg [1]。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年来人为滥捕滥杀大鲵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大鲵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已成濒危物种。
因此,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大鲵身体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四个部分,成体不具外鳃,用肺呼吸。
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圆形,犁骨及颌骨具齿,犁骨齿较发达,是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
眼极小,位于头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缩。
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
大鲵体表裸露,头部背面和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
躯干前部两侧有纵的皮肤褶,称为颈褶,颈侧之后躯干两侧的皮肤褶,一般称为侧褶。
泄殖孔位于躯干部后端。
大鲵具有前、后肢各1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指,后肢具5趾,肢体形状与蛙肢相似,大鲵的运动主要靠四肢来完成。
尾侧扁,约占全长的1/3,尾端钝圆或椭圆形,尾部具有极少数疣粒。
体色多呈浅褐或灰褐色,野外生活时,体色与周围环境较为一致,背面常分布黑色斑纹,腹部为灰白色[2]。
1.2 生活习性大鲵属变温动物,喜在水域的中下层活动。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可在0 ~38 的水中生存,适宜水温为16 ~25 。
当水温低于14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0-01-10作者简介:伦 峰(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名特水产养殖及水产动物营养研究.114 第20卷 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20No .32010年 9月Journa l o fX i n yang A gricultural CollegeSep .2010和高于33 时,摄食减少,行动迟钝,生长缓慢,当水温在l0 以下时开始冬眠,完全停止进食。
大鲵对水体中的溶氧和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当水中溶氧在5 m g/L以上时,水质清爽无污染,适合大鲵的生长发育。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大鲵喜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在洞穴之内,夜间爬出洞穴四处觅食,常以溪流中的小鱼、小虾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
摄食鱼类一般为麦穗鱼、嘏虎鱼、鰟鮍鱼、斗鱼、泥鳅、乌鳢以及软体动物如螺、蚌等,也掠食水生昆虫、水鼠、水蛇、蛙类等动物。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了摄食各种野生鱼外,也能以一些动物尸体或内脏为食,通过驯食,也可以摄取人工配合饲料。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如果水质好、饵料资源丰富,大鲵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个体可达10~20kg。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以2~5龄时的生长速度最快,尤其是2龄期,年体重增长达6.5~9.8倍,年体长增长为2.2倍[3]。
池养大鲵体重的增长明显比野外种群快,这主要与人工投饵营养较全面和水温较为适宜有关。
1.3 繁殖特性大鲵的自然性别比约为1 1,生殖方式属卵生。
一般4~5龄达性成熟,性成熟时,雄鲵腹部受到挤压能排出乳白色精液,滴入水中即可散开,雌鲵可产出念珠状长链形的带状卵,精子和卵在体外受精。
8~9月是大鲵繁殖旺季,在繁殖季节,大鲵常发出似娃娃的叫声。
受精卵孵化最适宜水温为22 ~25 ,经30~40d可孵出稚鲵,一般2~3年完成变态,4~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
我国对大鲵的人工繁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但进展不大,到目前为止,大鲵的人工繁殖成功率较低,苗种来源仍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主,所以,开展对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仍是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
2 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2.1 驯养繁殖证 的获取大鲵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七条规定: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当持有许可证。
所以养殖大鲵前必须先向渔业主管部门申请获取驯养繁殖许可证。
2.2 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根据大鲵独特的生态习性,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在养殖池设计时要考虑适于大鲵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2.2.1 场址 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养殖池四周要求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清新,以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环境相对独立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当地鱼虾蟹或动物内脏等饵料资源丰富。
2.2.2 设计 大鲵生长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分为幼苗阶段、幼体阶段、成体阶段、亲体阶段,必须按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养殖目的分池饲养。
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
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
幼鲵池面积1 ~10m2,成鲵池面积10~40m2或40~100m2;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 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2~3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新的养殖池建成后,在放养前须反复加水浸泡1~2个月,待水泥的碱性基本消失后,才可放养鲵种。
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3]。
2.3 苗种放养为防止鲵种体表的病原微生物带人养鲵池内,放养前大鲵苗种要用1%龙胆紫药水或15~25pp m高锰酸钾进行体表消毒处理,方法是将鲵种放人药液中浸洗l5~20m i n,然后放人养殖池。
大鲵养殖放养密度视养殖大鲵规格和养殖场水源、水体、饵料等因素而定。
一般情况下,大鲵放养密度要适宜,放养过稀,浪费水源,放养过密,不利于大鲵生长,还会因互相残杀而使其受伤、生病。
放养密度一般为:苗种阶段放养密度为15~20尾/m2,成鲵阶段3~5尾/m2。
目前使用的鲵种绝大部分是从自然界中捕捉收集来的,规格大小悬殊,因此,在放养时要做好苗种的筛选工作,放养时,要求规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0.5倍以上[4]。
2.4 饲料和投饲方法2.4.1 饲料种类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饲养成鲵可用鲜活饵料或人工配合饵料,鲜活饵料包括鲫鱼、泥鳅、小鲤鱼、虾、蟹等,也可投喂动物内脏,鱼块等,人工配合饵料目前还在研究开发之中。
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而决定投饵品种。
2.4.2 投饲方法2.4.2.1 定时 即根据大鲵夜间摄食特点按时投饲,同时也要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状况适当提前或推迟。
一般投饲时间:夏天确定晚上10时,冬天为晚上8时。
2.4.2.2 定位 养成大鲵定位摄食习惯,能促进大115伦 峰,等: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鲵集中摄食,集群摄食不但能提高大鲵的食欲,增加食量,而且还可减少饲料的流散,提高饲料效率。
2.4.2.3 定质 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要保存在低温、干燥之处,成体因养殖目的不同,其饲料添加剂的添加也不同。
为了提高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饲料在调制中要添加油脂,一般要求添加鱼油、植物油等。
油脂的添加量随水温不同而增减,一般水温在18 ~23 时,添加鱼油和玉米油各5%,水温在14 ~17 时,油脂的添加量为5%~6%,低于12 以下时可不添加油脂。
天然饵料要求新鲜洁净,对于变质饵料绝不能投饲。
天然饵料以泥鳅、蚯蚓、鲫鱼等为理想的饲料[5]。
2.4.2.4 定量 大鲵贪食,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体重的10%~15%进行投喂,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天气状况、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在投喂饲料时,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避免其吐食。
2.5 水质与水温管理大鲵喜清水,因此要保持池水清新、清洁、肥度小、透明度高。
夏秋季节随着大鲵个体增大,摄食量增加,所产生的排泄物也会增多,极易引起水质变坏,因此,除经常清除池内残饵和排泄物外,应定期更换池水,一般每3~4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