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应用解剖和生理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陆慰萱”呼吸系统临床解剖和生理功能PA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道和肺组成。
主要功能是呼吸,即吸入。
2和呼出CO?,使人体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A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A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组成,除输送气体夕卜,还有加温、湿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A传道气道(conducting a i rway ):鼻、咽、气管、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区(respiratory zones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鼻腔:容积约20ml,三个鼻甲表面积达160cm 2, 形状不规则,黏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分泌, 起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
达咽部气体相对湿度 80%以上。
其内气体形成湍流,使异物沉落,大 于15um 颗粒可被清除。
»咽:是气体进入下呼吸道门户,也是食物必经之 路。
正常咽功能可保证食物及口腔分泌物不流入 呼吸道。
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咽部分泌 物易流入气管内,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原 因。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患者由于丧失 上述功能,极易肺部感染。
其总面积比上一级至少妃20%左右。
从气管到末 梢,通常分为23级。
按功能分: / 传道气道(0〜16级)和呼吸区(17〜23级)/胸外气道和中心气道(胸内气道和肺外部分主支气管,其组织硬韧,有软骨支撑,管径 受呼吸影响小) / 大气道和小气道(吸气状态下管径小于2血者, 包括部分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占解剖死腔的50%,呼吸道阻力的45%。
自气管向下逐渐分支,通常一分为二,每分一支,支化管分支示意功能:传导气体,对吸入气体进一步加酝化净化。
组织结构:“砧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可分泌黏液;细支气管为单层立方上皮,杯状细胞减少;终末细支气管,杯状细胞和纤毛均消失。
"软骨:“C"字形状,越往下越不完全,到细支气管则消失。
"平滑肌:随支气管分支、软骨减少过程中,平滑肌逐渐增多,至细支气管平滑肌最多。
功能是通过口径改变调节气量。
/支气管腺体:位于支气管黏膜下层,中等大小支气管中最多,分泌酸性及中性多糖、白蛋白及抗体,可直接分泌,也可由迷走反射诱发."粘液毯:內层为稀薄的溶胶,外层为粘稠的凝胶,在纤毛波浪状运动下(以1000-1500次/分),粘液以6-18mm的速度向喉头推进,干燥或黏液分泌过量使纤毛运动消失。
气管:位置至丁5、6之间,全长10〜12cm,前后径l・5~2・0cm,左右径2. 0-2. 5cm,分叉位于T5上部,胸骨角或稍下,气管插管时应注意以上参数。
气管软骨环14〜16个,气管切开一般在2〜4软骨环进行。
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短而宽,偏斜较小,气管插管或异物易进入;左主支气管与轴线偏斜较大,但较细而长,引流效果差而易发生支气管扩张。
歹電管及各级支化警的结构特点»随支气管分支,软骨环减少,平滑肌增多,胸内压对支气管内径影响增加,尤其肺气肿患者, 当胸内压大于50cmH20时支气管可被压闭。
A—个细支气管分成18个一级终末细支气管,总截面积大增,气管截面积5cm2,至呼吸道末端达1000cm2,面积增加200倍之多。
>小气道为内径小于或等于2mm的支气管,仅占呼吸道阻力的1/10,横截面积大,使气流流速变慢,均匀进入肺泡;管腔窄.壁薄、无软骨支撑,易发生黏液阻塞、炎症。
DPB和支气管扩张易影响此部分而导致低氧血症。
»呼吸性细支气管(17-19级):由细支气管向肺泡过渡阶段,上皮由立方转为扁平,整个表面均有气体交换功能。
最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可达数十万,总截面积大增,气流速度下降,气体运输主要靠弥散作用进行。
»肺泡管(20-22级):一个呼吸性细支气管至少有40个肺泡管和囊,每个肺泡管约有20个肺泡,成人肺泡直径约300um o»肺泡就(23级):最后一级分支,为盲端。
结构和功施:/全肺约3亿个肺泡,总面积70m2,有扩张性和弹性。
/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lum,通透性大,肺水肿、肺炎时因液体量增多,厚度增大,气体交换减少。
毛细血管内皮的胞浆突起间存在裂隙,血容量增多、毛细血管流袜静脉压增高时, 裂隙可以扩张,液体外渗增加。
月审泡上皮阳胞浆突起间的裂隙远较前者小,可有效防止间质肉液体进入肺泡。
丁通气血流比率:4L/5L=0・8o结构和功能:/气体的弥散量与该气体的弥散系数.弥散面积、气体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压差成正比,与气体交换膜的厚度成反比氧气分压差为60mmHg,二氧化碳为5mmHg,而二氧化碳的弥散速度较氧气快20 倍,故二氧化碳较氧气更易于排出体外。
/肺泡隔有孔氏小孔,直径10~15um°肺气肿时小孔扩大,隔组织破坏,融合成少数大肺泡,但肺泡膜面积大大减少,换气功能下降.细支气管与邻近细支气管所属肺泡之间的通气侧支称Lambert通路。
病理情况下,细支气管之间可能形成侧支通路,称为Martin通路。
肺泡•厂一—■肺泡细胞:/ I型肺泡细胞:扁平,覆盖96%肺泡面积,与血管内皮融合。
“ II型肺泡细胞: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生成有关。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除气体交换外尚有代谢功能。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生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肺部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篓作用。
/肥大细胞:分泌多种代谢活性物质。
肺的双鱼血液供应-二肺环:由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毛细血管和肺静脉组成/具有高容量、低阻力、低压力的特点。
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仅为周身循环的1/7-1/10./可过滤和清除血中栓寒性物质、灭活血液中某些化学物质。
支化管倨环:包括支气管动脉和静脉,是肺、气道和胸膜等的营养血管. 丿支气管动脉起自胸主动脉或肋间、锁骨下或乳内动脉,与支气管伴行至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形成毛细血管网。
/支气管动脉的血液部分经支气管静脉注入体循环的静脉而入右心房,另一部分由肺静脉入左心房,产生正常的解剖性右至左分洗./肺循环与支气管循环常有潜在的交通支,能时相调节或相互补偿,使两者的血流量保持平衡。
l管床阻藝程度与其病理生理关系RV failuremPAP40 TerrmPAP>20 Torr* PaO?no alterations< 1313 ・ 25 25 - 3050> 75Vascular bed obstruction(percentage)厂肺淋巴管:可分浅深两组.广浅淋巴管:位于脏层胸膜深面,收纳肺周围部的淋巴,流向肺门淋巴结。
r深淋巴管:起于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和小支气管壁的淋巴毛细管网,收纳肺深部淋巴再向肺门汇集成一些大的淋巴管入肺门淋巴结。
旷右肺和左肺大部分淋巴通过右淋巴导管,左肺部分淋巴通过胸导管到达锁骨下和颈内静脉交叉点进入全身静脉系统。
气管旁淋巴结的淋巴引流可达锁骨上編巴结。
厂肺内淋巴组织对肺泡壁颗粒的清除、感染的播散和肿瘤的转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支气管及肺接受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神经支配内脏运动神经>包括胸2 ~ 6交感神经节的纤维和迷走神经,主要调节气管、支>气管与血管平滑肌收缩及腺体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能使支气管扩张、血管收缩和抑制腺体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血管扩张和增加腺体分泌。
內脏感觉神经»分布于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血管外膜以及脏层胸膜,接受>这些部位的感觉性冲动。
>肺牵张感受器可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向中枢传导神经冲动,>控制呼吸运动。
胸膜为单层间皮细胞覆盖在结缔组织上的结构°胸牍血供:>脏层胸膜血供来自肺动脉»壁层胸膜可分为肋、纵隔和横膈部分。
肋胸膜的血供>来自肋间动脉,纵隔胸膜的血供来自心包-膈动脉,>膈肌部分胸膜也接受肋间动脉、上隔动脉和膈肌动脉的血液。
脚牍神经分布: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末梢分布,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分布,因此胸部疼痛由壁层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C胯横虺:正常情况下为潜在的腔隙,含有微量液体,呼城系统的主要功空皂<呼吸功能:r防御功矣皂:厂1、物理防御:鼻腔过滤;粘液毯;上皮屏障;喷嚏、咳嗽;a】-抗胰蛋白酶。
厂2、吞噬细胞防御:颗粒;微生物;递呈抗原至淋巴细胞。
旷3、免疫防御:淋巴组织;IgA等。
r肺的非月市段命名"左肺 r 尖段s 】 上叶彳后段s?I 前段S3 中叶J 外侧段S41内侧段s’&S2S3段 段段段舌 尖后前上 灾后段S] 2 尖(上)段S6 内侧(心)棗段S? 下叶Y 前底段9 外侧底段S9 「尖(上)段S6内侧底段S? 下叶]前底段S& 外侧底段S9 J 后底段S10 }内前底段S 八8肺叶(右),•肺叶(左)■ <乡肺段(右上叶)Apical st^mont of the right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right Anterior segment uf the ritfht upper lobe 侶1)・upper lobe (82). upper lobe (S3).肺段l^atenil segment of the rightniidclle lobe (S4.LMedial segment of the ri^htmiddle lobeMedial baxilar negment of the right Anlarior luMilsir MvmriU uf the lower loh・・ lH7) right lower lobe 88).Iqtcrui bdTlar Yjpsxmt of tig right lowor I O I M? <S9). Posdcrioi* busiiur ”qnwnC of <hc I IK M lower lolx :S10.肺段(左上叶)Su|M*rior lin|*uliir segment <>f the Inferior linguhar 9C£mcnt of Che left tipper lob<? (S4). 3fl tipper I O I M* (SSI.肺段(左下叶)bMMilHr ・etfmenl oTlhv r<M»t<-riw Im^ihu wvcinvnl of (hr left lower lobv (S9>. lower lol>e (S10>.肺段(CT)肺段/CT)腑段(CT)=f (CT) K肺段.(CT)肺段纵1W (CQ三viiniluwCC RaOniinafi( Ar«4ir1 Rigl C<-L-<<wmc« <. arobd Lett $< R-$ubkbvwn Xricn Ri^f l.fttB 1 ««i. nit 4 9^4».・・3.C«fi i rw a. r can• •«D・E11 *・・朋,ACM K w n •力■u Mi JI ts. "■M Aru D・・N.CHB fr•・ xsau・4・・•!<U. 9M ■u.««>(•»・・・» nxii0・・f FOB BS-2如鬲(CT)s・rfY・・l・・・,!••・M:X WNft 4 IM> ・FFM■ ta»5 1. w■ “r• AzMIb*H Ml:ii・anvtt0. CA«W*・•n. B4・■・■ ■・▼If WXMff W« CT t(«纵l鬲(CT)纵隔(CT )4尸7如(CT 尸■ i-n(.X? BVw 1 WWft "Mt»・•《♦ tKf a it”・”・ •仆・ • *xt*i«• •・«£<B .iffBt ■ m “•aa eatoa yB ••■■ ■ w■•虫■wrM:yDt«A«l)^cw>dM|rArYta L^LB'L^Lrft L^pprr lx>br Broach vs PAd^left r«1m«Mfr Arter> ArWy VvM .WA» \«mdiA ( Aorv ^VC«*»ap^iior \»R 3 C AVI PA«R-JlifJ»l Pvlrson^ry Ader^ MH-R-Ri|(hl Mj n Slrm BiorxlHK 人八・A 巧RgI M« • Al«2・H:■” i v * im ?・u ; ■ fwn • <・• «i> •»!<• MH «1 1CM R «B H»W l> HABd\Wv<纵隔©)"=f 纵隔(CT)I 、《«•■・ 4> "•••» HTIW i> KF ” ■ 2・S ■“ 0*1 ait)・・■» >«•■・ MM ・ »IOM c. fiM "・ a •?<气・SLW7 A«ul*mrd*JMinjl ・i ・410・ /Vcial-mediAstitud windowIhver \ LA-UB Atrwm> ■ LV.Lcfl Vestnde 1 RK4“.1 ••「厂・ l^SKT 亠 Ihver=IlMxwic wwt>r»ft )irsindr ・・・3< l k-vcrndiimm<1nicuUr Septum厂肺通气旷肺扌奂代呼吸的调控尸胸廓的机械运动—由胸椎、胸骨、肋骨、肋间肌、膈肌组成,在神经支配下随意有规律进行呼吸运动.肋间肌:外肌收缩肋骨上举,内肌收缩肋骨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