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OHS管理控制办法

ROHS管理控制办法

重庆组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目的
为废除和削减相关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环境,遵守欧盟RoHS指令及其它相关地方(包括国际)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客户对RoHS产品的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庆组源公司RoHS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3、职责
3.1 供应链部:负责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自我声明等,并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管理;负责RoHS 合格供方清单及合格器件清单维护;负责RoHS 产品的采购工作;负责供应商RoHS 原料的调查与结果的处理;仓库RoHS 与非RoHS 物料的区域划分,材料的区分放置;RoHS 物料的来料入库、储存、发料和产品出入库。

3.2 质量部:RoHS 物料来料检验、判定,产品制程巡检及入库检验,RoHS产品的出货检验,负责供方现场RoHS审核。

3.3 总装部:负责产线RoHS 与非RoHS 区域的划分,负责RoHS 产品的生产、测试、维修、包装等操作;负责在线RoHS物料、成品、工装夹具设备等的标识和管理。

3.4 生产工程部:所有RoHS 产品生产制程中的设备、工装夹具、工具、储运工具的确认和检查;RoHS 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制定;RoHS作业流程的制定。

4.工作程序
4.1 供应商管理
4.1.1 供应链部在开发供应商的时候,须向供应商提出RoHS 要求;
4.1.2在为组源提供RoHS 物料之前,供应商必须与组源签署自我声明,以保证所提供的产品符合RoHS 指令;
4.1.3供应链部负责要求供应商提供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RoHS 检测报告,并归档;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清理出次月将到期的检测报告,并列出明细清单,要求供货商在该月月底前提供有效的检测报告。

定制件在样品阶段如未能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则以供应商提供的自我声明作为RoHS符合性依据;逾期未按时提交者,则该供应商后续的来料原则上将予以拒收,并按照《供方控制程序》对供应商进行管控;
4.1.4供应商应在样品认证阶段提供所供物料的物质成分列表,并严格遵守所签署的自我声明,如若未能履行相关内容,应遵照自我声明对组源公司进行相应赔偿;
4.1.5 供应链部原则上应要求供应商建立RoHS 管理体系。

4.1.6
4.1.7组源公司与RoHS 有关的工艺/流程审核的内容包括:PCB、SMT、结构件(含包装)、表面处理等。

由生产工程部制定具体方案,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4.1.8除对RoHS 供应商增加RoHS 要求及评审外,其他要求参照《供方控制程序》执行。

4.1.9合格供应商清单由供应链部维护,除对RoHS 器件增加RoHS 要求外,其他要求参照《供方控制程序》执行。

4.3.进料管控
4.3.1 对于有RoHS要求的物料,到料后,库管员先依收货单料号或品名规格,确认该材料是否已获RoHS 材料资格的认定:厂商须向公司提供“限用物质自我声明”和“第三方测试报告”(每年一次),还须提供“物质材料成分表(IMDS)”等资料,否则予以拒收。

4.3.2有“RoHS”标识的原材料入库到RoHS 原材料库存区域,同种材质、外观与非RoHS 品相似的原材料须与非RoHS 原材料严格区隔;
4.3.3 RoHS 材料库存物料卡亦应注明物料状态。

4.3.4 库管员依据《库房管理制度》核对相关资料确定无误后,在来料包装上加贴“RoHS”标签,然后送IQC 检验;
4.3.5 IQC依照《IQC 来料检验规范》检验合格后在《来料检验单》备注栏中标注,以说明该原料符合RoHS 要求。

4.3.6 当RoHS 原材料出现RoHS 特性不良时,要责令供货商限期改善后重新送样检验,并提供改善后的原材料检测报告,以确认该材料符合我公司RoHS 要求。

4.4生产过程管控
4.4.1 对于RoHS 产品的生产需求,供应链部发出的生产计划应有明确标示其为RoHS产品。

4.4.2 生产现场应有RoHS区域和非RoHS区域的划分,工装、夹具、贴片设备等需做好RoHS和非RoHS 的标识,所有RoHS 产品制程中的物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操作只能在RoHS 区域内进行。

4.4.3 根据RoHS 生产计划的要求,领料、贴片、装配、测试、包装等生产过程都应满足RoHS 生产的要求,生产中使用到的记录表格、单据等应注明为RoHS产品。

4.4.4 必须保证RoHS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试用的辅料、工具均满足RoHS要求,如焊锡丝、吸锡带、焊台、烙铁头等,应在采购时注明需RoHS物料,并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证明。

领料员应检查领用的物料,拒绝领用未标识为RoHS 的物料。

4.4.5 操作员应按照RoHS 产品的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4.4.6 RoHS 产品使用的工装夹具、工具、周转工具等禁止与非RoHS
RoHS 产品的污染。

4.4.7非RoHS工装、夹具、设备需用于RoHS产品生产时,必须先清洗干净,做好清洗记录《非RoHS工装、夹具、设备清洗记录表》,并经工程确认签字,以避免对RoHS 产品的污染。

4.4.8 所有进行RoHS 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检验、存放、测试、维修、包装等操作的区域都应当划分独立的RoHS 区域,非RoHS 的物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工装、工具等禁止进入该区域。

RoHS 区域包括RoHS 生产线,测试区、维修区、包装区、仓储区、检验区、储运工具等。

4.5 不合格品的控制
4.5.1 生产过程中如果是RoHS与非RoHS 物料混用,应将混料的RoHS 物料挑选出来报废,并清洗设备及工装夹具,待生产工程部确认清洗合格后方可投入再次使用。

4.5.2 对于半成品、成品有混放,或者非RoHS工装、设备误用到RoHS 生产线时,应对受污染的部分进行清洗,确认再次符合RoHS要求后,方可投入下一步工序。

4.5.3对客户返修的RoHS 产品,首先由质量部检查,判定是否符合RoHS 要求。

产品仍为完好的原包装的,可以认定为未受污染的RoHS 产品,否则只能认定为已受污染的RoHS 产品。

4.5.4 对认定为RoHS 产品的返修品按照公司内RoHS 产品返修;受污染的必须经清洗后按受污染RoHS 产品维修,必要时通知客户。

4.5.5 客户RoHS 产品的返修品外包装使用新包装,旧包装不得重复使用。

4.6 入库管控
4.6.1 RoHS 产品入库前外箱应贴上RoHS标识,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的,依客户要求执行。

4.6.2 生产完成后开具《产品送检单》,送OQC 检验。

OQC 依据《OQC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填写于《产品送检单》中。

产品属于"RoHS 产品"时应在《产品送检单》的备注栏注明。

4.6.3 检验不合格者,通知生产制造部,并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6.4 成品入库后,应严格执行RoHS分区存放,严禁混放。

4.7 RoHS 追溯和标识管理
4.7.1 公司最终出货的RoHS 产品标识,以客户要求为准。

4.7.2 “RoHS 5”所有标签采用白底黑字,圆圈颜色为黑色,尺寸按照下列三种规格执行:
小号:适用于物料、小的工装、工具等的标识。

中号:适用于大的容器、仪器设备转储设备、物料盒等标识。

大号:适用于区域划分及生产线线体的标识。

4.7.3 库管员依据《库房管理制度》核对相关资料确定无误后,在来料包装上加贴“RoHS”标签,然后通知IQC检验,检验合格后在《来料检验单》备注栏中注明,以说明该原料符合RoHS 要求;RoHS 材料库存物料卡亦应注明。

4.7.4 RoHS材料生产过程中所有相关质量记录、检验标准、追溯记录,均应标注清楚,以示区分RoHS 与非RoHS。

4.7.5 制程中物料、区域(成品、半成品、待检区等)、RoHS 生产线、设备、工装夹具、容器、包装、转运工具等需加贴RoHS 标签,待全部导入RoHS 后则无需区分。

4.7.6 仓库、IQC的标识同制程中的要求一样。

4.7.7 RoHS 产品入库时,总装部在成品外箱指定位置加贴R oHS标签或标注,以示区分RoHS与非RoHS;当客户有要求使用特定的RoHS 标识时,应按照客户的要求,加贴客户指定标识。

4.7.8 总装部包装后送OQC检验合格的产品,由OQC 在规定位置做QC PASS 标识,并确认RoHS 标签是否符合要求。

4.7.9 RoHS 物料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将该物料移至RoHS 不良品区,并加贴不良品标签。

4.7.11 对RoHS产品的追溯,参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文件执行。

5、相关文件和记录
《供方控制程序》
《IQC来料检验规范》
《OQC检验规范》
《库房管理制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制度》
《物资先进先出作业指导书》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非RoHS工装、夹具、设备清洗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