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3) 财政直接安排的社会保障 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 资金来源:财政支出——抚恤支出、社会福利救济费、自然灾害 救济费 分析:安排的资金少,只占财政支出的2%,作用小。 2、特点 (1)与就业制度联系在一起。 (2)在资金运筹上实行现收现付制。 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运筹方面有三种方式:现收现付制、基金积 累制和部分积累制(混合模式)。 现收现付制是当期的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的支出,实行以支定收, 没有积累或积累很少。 基金积累制是指本期的支出主要由前期的收入积累来满足,实行 以收定支。有较大数量的基金积累。 混合模式是介于二者之间,部分以支定收,没有积累,部分以收 定支,有积累 。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着重掌
握转移性支出的基本知识,并对我国 目前的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和税收支 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重点难点: 社会保障的改革;财政补 贴的作用;税收支出的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其中数量 最大,对社会经济影响也最显著,从而最值得我们研究的转移性 支出项目是其中的补助支出。 本章主要讲补助支出。补助支出按照与价格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社 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因此,本章安排两节, 第一节讨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将在第二节介绍。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伤残、疾病、年老、失业或其他的 意外事故,他丧失了工作能力,失去了工作。他丧失收入来源或 收入很少。这种情况下,他及其赡养的家庭人口一些正常的需要 就无法得到满足,甚至生存也会成为问题。无论从人权或社会稳 定的角度,一个社会都应存在或建立这样一种机制,保障这些人 的生存和发展。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不能履行或不能很好地履行这样的职能。因 为市场机制讲究的是经济公平,不同情弱者。总是偏向那些强者。 低收入阶层的出现实际上正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商业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如老年人口、失业人 口、伤残人口等毕竟曾经工作过,曾经有过收入来源,在他们正 常的工作期间,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但保险 市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 比如有些人会选择提前退休,不去认真地寻找工作等,道德风险 会使保险市场的运作变得困难。
•三种模式各有利弊。
•大多数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都采取现收现付制,尔后 向基金积累制转换。现在很多国家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现收现付或 基金积累,而是混合模式。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运筹上明显是现收现付制,发生 多少,就安排多少,没有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 • 3、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使社会保障的任务主要落在了企业 身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
商业保险是自愿认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只有那些风险大的 人才去购买保险,风险小的人一般不购买。 保险公司——风险小的人购买,投保人——风险大的人。这使得 保险公司在确定保费率面临两难困境,如保费率确定的高了,风 险小的人更不愿意购买。如保费率低了,由于参保的人一般是高 风险者,赔付率高,会出现入不敷出。 因此,商业保险职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在年老保险、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涉及面非常广,对社会经济影响也非常大 的项目上,还是需要政府出面,发挥主导作用。 2、政府介入社会保险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 3、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自 动稳定器的作用。 由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覆盖到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能够 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贫富悬殊 局面的出现,因此通常被视为市场经济社会的“安全网”、“稳 定器”或“减震阀”。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安排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是相联系的。因此, 将社会保障支出需要重点了解社会保障制度。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 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包括:社会救济制度 —— 受益范围是低收入阶层。如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受益范围是劳动者。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 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等。 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即要享受保险权利,必须提供资金(缴 费或交税)。 1、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 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要实现的安定,那么,社 会成员一些正常的需要必须能够得到满足。当一个有正常的工作能 力,从而能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贡献时,这些都不成问题。( 因为,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能够为财富创造提供要素,他就 有资格参与财富分配,就有收入)。
• ( 2 )就业制度改革使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应对失业问题的 挑战(难以解决失业问题)。2019年至2019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 减少3621万人,下降了32.2%,集体单位减少1856万人,下降了59%。 而改革以来,从1978年至2019年,中国累计从农业有利储或潜在游 离出的剩余劳动力已达 27143 万人, 2019 年至 2019 年预计汉江从农 业中游离出 18578.9 万人,就业压力很大。据胡鞍钢测算,当城镇 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大约为5%),其造成的经济损 失占GDP的比重约为6%~8%之间。
二、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的。 1、 内容:总的来讲有三个部分组成(有三个板块) (1)集体所有制单位的社保制度 资金来源:集体提留中的公益金部分 保障对象:集体成员 分析:由于集体提留很少,而有限的提留又用于生产的发展(安 排公积金),公益金很少,这样,集体所有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运 作资金难以落实。除了极少数成员能享受少量救济外(如农村的 “五保户”),一般成员基本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服务。因此, 可以说,这一块社会保障制度有名无实,处于空转状态。 (2)国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金来源:企业支出。 保障对象:本单位的职工 分析:名义上是企业支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财政支出。因财政 与国有企业是统收统支的关系,本制度可以看作财政间接向国有 制单位提供社会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