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支出ppt课件

财政支出ppt课件

公共提供并不等于公共生产。
.
7
2、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 和单位,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
3、垄断性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 4、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
5、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 (四)公共定价
即对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 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 的价格。
.
35
(二)财政支出规模界定的意义
界定财政支出规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财政支出规 模过大或过小而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1、过度的政府开支影响了人们的自由选择。
(1)过多的社会保障会解除人们的预防动机
(2)可能防碍市场机制而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2、产生挤出效应。
G增加
AD增加
C下降
AD下降
Y不变
.
36
.
8
公共定价法有三种定价方法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
的基本费; 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c.负荷定价法
.
9
单 价
I Pm
G
H
MC
Pat E
F
AC
Pmt
D
AR
MR
O
C
BA
如果垄断厂商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处经营,它将产生有效率 的产量,但却不能够补偿它的成本。如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本处经营,可获得额外利润,但产量相对于有效率的产量来说 又太少了。
第二章 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财政支出的原则 三、财政支出的分类 四、财政支出的规模 五、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特殊性 六、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分析 七、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1
一、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 1、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产量和价格
格价 P
S E
D
d1
d2
O
Q
d3 数量
.
19
社会总产品的运动过程
V C
社会总产品价值
分配
补偿基金
消费基金
再分配
补偿(重置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
M 积累基金 消费
20
3、按照经济性质划分
(1)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日常 政务活动所需和国家投资所需。 (2)转移性支出:财政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 有补助、捐赠、债务利息支出。
2、“十一五”期间措施
.
42
讨论题:结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 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 放不断深化)。
NP t n 0 V 1 B trt
n
C t
t 01 rt
nB t C t t 01 rt
如果NPV>0,则该项目可行; 如果NPV<0,则该项目不可行; 如果NPV=0,需考虑其他因素。
.
14
注意两点:
(1)对折现率r的选择,应采用社会折现率。 一般比私人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要高。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 曲线和市场均衡
2
.
3
.
4
2、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是一个特殊问题,不 能通过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方式决定。
(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1)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 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产品。
(2)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其可以提供 公共物品。
(1)财政支出增长率: DG(%) DG Gn Gn1
Gn1
Gn1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Eg DG(%) DGDP(%)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MGP DG DGDP
.
25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趋势
财政支出增长表现为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 两个方面。从各个市场经济国家来看,绝对 增长是肯定的。
.
27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财政
支出

GDP 的比
G3

G2
G1
0
Y1 Y2
Y3
.
人均GDP
28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偶 然事件论)
外在因素:是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 速度的主要原因
内在因素: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财政 支出规模的约束条件
正常情况:财政支出随GDP增长而提高 社会动荡时期:替代效应
相对增长是一种趋势,而且由于客观经济 情况的复杂变化,相对增长在不同的国度和 年份内表现不平衡。
.
26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的工业化,需要把更多的 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的设施。 经济因素:都市化的进程需要政府进行管 理与调节工作。
.
32
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
(%)
45 40 35
41.9 34.8
39.4
30 25
28
29.9
20
15
10
12
14.4
22.1 10.4
1189.5
16.4
13.5
5 0
7.1
65..63
4.2
2.4
5.5
6.8
3.5
1902 1927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年份
2、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 C:并非全部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有一部 分可以用于积累型投资。
.
18
V:并不能与全部消费,可以转化为投资。 M:并不等于积累,用于社会消费基金部分 来自于M 从静态价值构成划分: (1)积累性支 (2)消费性支出 (3)补偿性支出 从动态再生产角度分: (1)投资性支出 (2)消费性支出
.
41
(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思路 1、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观点: 内生增长理论思想:(将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因素内部 化) 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因教育、培训、职工在教育而形 成的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因研究开发而形成的技术进步; 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 益率。 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 将大于”0” 生产型公共资本、人力资本、研究开发是一个国家长期 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
经济建设费 59.9%
经济建设 费,
29.10%
社会文教 费,
26.60%
.
39
(二)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析 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1、从各国分析 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比重相当 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的比重较大
2、我国分析的特点(1)口径不规范,与发达 国家存在不可比的因素
(2)各项支出波动较大,存在不稳定性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与运输
一般行政
.
33
五、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
分析
.
34
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选择和中长期发展战
略及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 (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政府干预。 3、社会性因素。
当期消费、当期收益、当期补偿。
(2)资本性支出: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 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包括生产性和非生 产性支出。
当期消费、当期未来收益、当期未来补偿。
5、国际分类
.
22
四、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界定,是指依据一
定的因素和方法来确定财政支出规模。
1、界定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指标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反映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
23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指标更符合实际, 这是因为:
(1)财政支出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 使用和支配的规模。
(2)财政支出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 模和结构。
(3)财政支出更能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 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
24
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政府职能分:经济管理职能——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变化原因: 1、流动资金支出下降 2、基本建设支出下降
.
38
“十五”时期
“五五”时期
行政5.管3%理费其4.他0% 国防费 16.4%
社会文教费 14.4%
其他, 17.70% 行政管理 费, 19% 国防费, 7.60%
.
6
(1)企业开发某种技术解决搭便车 (2)公共物品可以“捆绑”提供 (3)灯塔可以私人提供 (4)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可通过明晰产权解决 (三)公共生产
1、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
企业和单位。 广义概念,既包括生产有形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工商企业,
也包括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部门。 狭义概念,主要是指国有工商企业,包括垄断性国有企业。
3、过度的公共支出会导致通货膨胀。
4、过度的财政支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支出增加
D增加
S下降
扩大生产规模 借款需求增加
i上升
外资流入增加
本币需求
上升
本币升值
出口下降
国际收支逆差
.
37
七、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分析支出结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