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处。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请以次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情。(2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
景抒情的妙处。(4分)
(1)(2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1分); 依依不舍(或感伤)。
(2)(4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 “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 “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 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 依依不舍的心情。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 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 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 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 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 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 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 现惆怅别情。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 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 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
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2分)诗一开头 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 开朗的基调。(2分)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 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2分)
如果不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只要言之成理, 也可以得相应的分数。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 简析首二句是怎样写离恨的。 2 第三句中的“烟波与风雨”有何深刻含义?在 诗中起何作用?
1 用“画舸”“春潭”优美图景反衬;用“酒半 酣”船即将起锚来表达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2 既指自然界的烟波与风雨,又暗指难以 预料的坎坷仕途与世事人心。“行人”不管烟 波与风雨,依然远去,进一步渲染了令人肠断 的离别情绪,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
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 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评论家称这首 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 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 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 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 关”)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
见荒废的古堡,凋零 的黄叶。这本是充满 别愁离绪的场景。殊 料,友人心志高远, 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 于是诗人便以“浩然 离故关”奏响了昂扬 的主旋律。起笔写深 秋送别,却意气洋洋, 确实格调不凡,正所 谓“起调最高”。
思和轻快的笔调,表达了送别惜春这一主题。
流动,簇簇青山象少女攒聚的眉峰。 哪里去?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去。
春天,现在又要送您(鲍浩然)走了。 到(浙东)还能追赶上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千万不要辜 负那大好时光,一定要把春天留住。
脉含情的眼波,山是蹙皱着的眉峰。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 美,显得十分灵动。“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惜春之情溢于言表,亦寓于对友人的祝福之意。语言俏皮, 媚而不俗,在送别词作中独领风骚。 •
1 送别诗 抒发了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无限 眷恋和深沉祝愿
2新颖独特的比喻 作者将人的眼、眉直接化为旅程的 山、水,将人的感情融入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 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 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 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
• 【赏析1 这是一首送别词,感情真挚,语言浅易,以新巧的构
(1)友人相 对无言,只是 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 衬托。“隐”字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 沉的明月:“没”字 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 晓的曙光中,衬托出 时光催人离别,难舍 难分的心绪。
送人东游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同病相怜,有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2 艺术效果 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 思想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
之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 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 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 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 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 果。(4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 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
一句的作用
1 烘托手法 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 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 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 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 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 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频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此许后三句均出自梁 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洲采白频.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 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 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没”字紧扣首句的“望”字,友人如飞鸟一样远行而去, 自己痴立凝望,目光久久追随,直到望不到所在。而一个“空” 字,更展现出被送之.人的远无踪迹,也写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 的心情。这两个词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自己绵绵 不绝的愁思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