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高考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伤感型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风格和抒情方式

送别诗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⑵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 ⑶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秋、明月
夕阳,孤舟、孤帆、流水

杨柳
送别诗常见意象
它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 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 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 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 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 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 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 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 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 的离情别绪。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中哪些词语表达了秋季怎样的特征?从中 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感情?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 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 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送别诗常见意象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 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 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 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 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 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 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 惯用的意象。

欧阳修《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寞孤馆月。
表达技巧指导
想象(虚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想
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 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 恋和关切。 王昌龄《送魏二》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 卷) 谢亭送别 许浑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 各有何特点。(4分) 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 衬心中的烦闷和惆帐,含蓄而富有感染力;刘诗则是对 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 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

南浦
送别诗常见意象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 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 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 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 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 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而“南浦子曲” 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许多离别诗, 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 情、感时之情。
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景抒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内容及主题倾向
依恋,抒发与亲友别离后的孤寂惆怅之情。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 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第四,表达积极乐观之感,全诗清新自然,积极
向上。 有一些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对离别 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或对美景加以赞扬或对友人 寄以祝福,其清新乐观的精神境界会让人耳目一 新,为送别诗添上了明快积极的一笔!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内容及主题倾向
从情感上看,除了表达依依惜别的友情,有的 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 长虹,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 魏大从军》); 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 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 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

送别诗常见意象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 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 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 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 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 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 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 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⑶还有一类送别,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
友人去远征的,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 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送李副使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③友人之别
⑴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是同僚间
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 外地去做官的。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 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⑵还有也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 同,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失意人送失 意人)。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 很大的份量。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 达政治上的失意,或宣泄对朝廷的不满,或 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 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 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 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 《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 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比喻
表达技巧指导
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
手段之一。 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 鸦飞尽水悠悠。” 刘过的《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
①亲人之别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
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 自是感人至深的。还有一些抒写兄弟间的骨 肉分离,难舍之情的诗歌。 古别离 孟郊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②情人之别
比如杜牧的《赠别》等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
恻的爱情,在分别中体现两人的感情深切。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高考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基本知识
古人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 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①送别诗标题常含“送”、“别”或“送别”等字 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的《春 夜别友人》、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2006年湖 北卷)。 ②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 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 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 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 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 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 限, 沾襟比散丝。
鉴赏示例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湖北 卷) 谢亭送别 许浑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 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相同都是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 反衬的手法。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 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 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