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提咼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有关资料的学习体会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

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这也是我们制定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

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先研究了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发展的几个方面,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学习习惯不好。

很多孩子在计算时,不能做到认真仔细,抄错数、抄错运算符号、抄对了却把加法当成减法、减法当成加法等,然后简单的一步计算出现错误,如:15 —9 =5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马虎”的现象。

我们把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统统归结到学习习惯不好”的类别,认为只要认真学生就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二、缺乏计算技巧。

这主要是针对简便计算而言。

一部分学生对于简便计算的算理弄不明白,所以对于简便计算的规律掌握得不牢固。

一些题目类型混淆到一起,如:“35X 9和“35+35X 99”的解法。

另外有些学生不能灵活地应用运算律,也说明题目对数、隋计算的敏感度不够强,如:14.36 —0.23 >2 —4.54,计算的第二步是14.36 —0.46 — 4.54,很多学生意识不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加起来。

针对以上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结果,我们就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了习惯培养上。

制定了一系列的奖罚措施,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计算题。

实施一段时间后,有一定的效果,不少学生做计算题时,态度认真了许多,抄错数和符号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这个效果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于是,我们开始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发现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除了上两条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学生的口算能力差。

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

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

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二,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的一些做法也有些肤浅,不扎实。

比如强调学生做计算题时要认真,也只是强调,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他们为什么才会抄错数、算错数,也没有真正地告诉学生怎样才能认真,怎样做才能全神贯注,不跑神儿。

第三,在我们的研究中,基本上没有考虑估算。

通过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到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第四,书写。

书写对于避免马虎”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生在列竖式验算的过程,大多数书写比较潦草,为马虎现象”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第五,测试之后的总结不精细。

我们只是总结了学生的错误类型,粗浅地分析了错误原因,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类错误,缺乏深入细致地分析,缺乏每种错误在学生正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经过与别人的研究资料的对比,发现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后,我们又对研究方案进行了细致地更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从细节抓起。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

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书写要规范,数字、运算符号都要写的认真,需要列竖式的就在计算题旁边列规范的竖式。

(老师批的时候先看竖式)。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

2、教给学生计算的技巧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

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外,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估算练习,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数感”和对计算题的“敏感度”。

3、进行有效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训练才能提高,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易混淆的对比练习在中高年级学习了运算定律或性质后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判断能否简便运算而造成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加强学生容易混淆题目的对比练习。

如:13--、13- +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发现在观察题目时不仅要看数的特点,也要看运算符号的特点,从而找到正确地计算方法。

(2)经常出错反复练在计算中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于有些题目经常出错,如:125X 8- 125X 8, 常常有学生会有等于1的结果。

在学生反思总结后出示一组对应练习:X 2宁X 2, 3+-3+,- 3X* 3来加强并拓展,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3)口算坚持天天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能力。

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学生的口算要能达到准确、熟练。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在每节课前2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形式多样,方法易行,效果显著。

如:可以直接笔答,每人一张口算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数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可以听算,教师说题,学生说答案;还可以视算,教师逐一出示题目,学生依次写出答案。

坚持天天练口算才能真正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及准确率[2012-2-21 20:42:00 | By: 王海岩]《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专题讲座发布:张静时间:2011-5-24 20:30:50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992 讨论:0《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专题讲座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张静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

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如把“35”写成“ 53”,把“ + ”写成“ —”,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

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

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比如,经常在练习4、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

如将14X 5/7十14X 5/7误算成14X 5/7 - 14X 5/7=10 - 10=1。

5、虚荣心作怪。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

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

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

又如,在计算0.25 X( 40 + 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 40+8)=0.2 5 >40+8=10+8=18这样的错误。

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

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39>486 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 >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 >(9.8+0.2) 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 >9.8 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 3 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