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练习应抓住难点。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36+47中,当十位上的3与4相加得7时,还要加上6+7进位得来的1,所以3+4+1这类口算练习,要在进位加法教学之前加以训练。再如,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简便计算时,因为简便计算往往改变了计算的顺序,学生受到干扰往往会分辨不清出现错误。因此,要针对这个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如100 – 24 +76与100 –( 24 +76),学生往往会100 – 24 +76=100 –( 24 +76),这时教师应反复讲清运算的顺序,并在反复的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五、强化简便运算训练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如连减可以变成先加后减,连加可以根据个位数字采用凑十法等。到了四年级,在计算题中,简便运算则作为独立的题型正式出现,它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学习此类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简便运算决不能为了追求简便的形式而刻意地去进行简便运算,而是要灵活、合理、正确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为简单。
六、加强基本功---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常抓不懈,计算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我们应精讲巧练,新旧结合,持之以恒。要求每一个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至关重要。尤其对后进生不能放弃、利用课上课下采用“一帮一”、加强个别辅导。同时还要积极利用家长资源,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求学生在作业本的右边列出竖式,以及时发现出错原因。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在我们班,我就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出10道口算题,两道混合运算。首先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其次做到口算练习堂堂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节课前安排3--5分钟口算练习。 在我看来, 课前3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 11×11=121、 12×12=144、13×13=169等,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作者:
———————————————————————————————— 日期: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虞城县刘店乡小侯解楼小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张瑞芝
每次考完试,评讲完试卷,总会听到学生抱怨,又是计算错误。要不然我就可以考多少多少分了,如果老师跟家长沟通孩子的做题情况,家长也总是说,孩子不是不会,就是太马虎了,都是计算错了。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学习进步的拦路虎。因此,计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练习应持之以恒。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每天课前的口算天天练,中午笔算每日练等,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3、练习应举一反三。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练习。如,教学完乘法分配律后,可集中练习(4+8)×25等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明确这类题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改为(4×8)×25,让学生区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低年级用游戏、比赛,抢答、闯关卡等训练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既加深了了解,又提高了兴趣。另外,严格把握好计算关,切实让每个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技巧就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督促学生深入思考,加强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估算训练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在估算时,可以通过简化数据,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估算99+203,可以简化为100+200;又如把71×19简化为70×20。还可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了“简化”,结果可能会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合理。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又有以下几种估算方法:(1)凑整估算。(2)根据口诀估算。(3)根据位数估算。(4)根据尾数估算。(5)根据经验估算。(6)根据规律估算。这样不仅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 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 这些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能力。写好后要认真核对,演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通过估算来验算。定时的开展改错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不会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