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
第七章政府部门
预算盈余(赤字):政府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它决定公共部门的借贷数量。
本章的问题:政府预算盈余(赤字)与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定:古典学派观点,产出由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对总产出没影响。
1.政府收入与支出
政府收入:(1)税收:所得税,支出税,财产税。
(2)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利润。
公共支出:(1)政府消费G;(2)政府投资I;(3)对私人部门的转移Tr;(4)公债利息rD
或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投资)
瓦格纳法则: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因为政府服务是优质商品(即家庭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弹性>1)。
2.政府储蓄,投资和借债
净金融资产:B=B-1+RB-1+T-(G+I)
净债务:D=D-1+rD-1+G+I-T
净债务的变化量=预算赤字=总支出—收入=D-D-
1=G+I+rD-1-T
政府储蓄S=(T-rD-1)-G
政府的预算赤字(DEF)=公共部门投资-储蓄=I-S 3.政府预算和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A=S-I
引进公共部门:CA=(S-I)-DEF=私人盈余-预算赤字
If 私人盈余保持不变,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成反比关系。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克服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私人储蓄S=私人收入Yd-消费C
Yd=Q+rB-1-T
国民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Y-(C+G)=GNP-公共消费-私人消费
CA=S-I=Y-(C+G+I)=收入-吸收
CA=贸易余额TB+来自国外的经要素支付rB-1
Y=Q+rB-1
TB=Q-(C+G+I)
4.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
假定政府预算平衡,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变化
(1)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增加
C1将下降,幅度<T1上升的幅度,私人储蓄将下降,假定政府储蓄不变,国民储蓄下降,结果:对小国,经常项目恶化;
对资本控制,国内利率上升。
对大国,大国利率上升,大国经常项目恶化,其他国家经常项目将改善。
(2)政府支出的持久性增加
政府储蓄不变,私人储蓄也基本不变,家庭的消费将向下调整,经常项目没有影响。
私人消费的下降幅度=税收的增长幅度
(3)财政“挤出”
挤出:伴随公共支出增加而出现的私人支出下降的通称。
1.政府开支的暂时增加:
资本自由流动的小国:利率不变,私人投资没影响,挤出表现为国家净出口的下降。
小国资本受控制时:挤出的是投资,国内利率上升。
资本自由流动的大国:挤出私人支出,净出口,国外投资和消费。
2.政府开支的持久性扩张:
挤出很小
5.李嘉图等价
(一).在一定的条件下,税收路径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不会影响私人支出,也不会影响国民储蓄,投资或经常项目。
家庭,政府的预算约束不取决于税收的时间路径,而取决于税收的现值。
根据李嘉图等价,C1和C2将不受T1和T2 变化的影响,国民储蓄也不受税收变化的影响。
从而对经常项目和利率也没影响。
(二).李嘉图等价的局限
1.公共部门比家庭具有更长的借债视界.
结果:消费增加和国民储蓄下降。
2.不确定性。
3.税收不是一次性总付。
4.累进的遗产税。
六.政府超支的部分原因
七.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其他相互作用
1.税收的额外经济损失:税收通过扭曲了家庭和企业在其经济决策过程
中所面临的相对价格,而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给经济带来了成本。
所得税税率的提高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般替代效应强。
2.平稳税收的情形
为了避免高边际税率带来过高的扭曲成本,最好是实行边际税率长时期保持不变得税制。
3.税率和税收收入
拉弗曲线:表示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关系得曲线。
4.预算赤字的周期型式
第八章货币需求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交换中介,价值尺度,储藏手段。
信用货币:由贵金属或其他商品支持的货币。
不兑现货币:没有商品支持的货币。
高能货币:流通中的现钞(铸币和中央银行纸钞)与各银行保存在中央银行里的现金储备。
M1=现钞+活期存款+旅行支票以及其他可以开列支票
M2=M1+货币市场帐户+储蓄帐户
M3=M2+定期存款单(CD)
二.关于货币需求理论
实际利率:是以今天一定数量的储蓄在将来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表示的储蓄收益。
名义利率:是以今天一定数量的储蓄在将来能够获得的货币数量表示的储蓄收益。
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i-通货膨胀率p
1+r=(1+i)/(1+p)
指数化资产:金融资产是通过将未来的偿付与实际将发生的通货膨胀联系起来而用实际条件规定偿付计划的资产。
家庭的两时期预算约束:
C1+C2/(1+r)=(Q1-T1-I1)+(Q2-T2)/(1+r)-i(M1/P2)/
(1+r)
三.货币需求
鲍莫尔-托宾模型
TC=Pb(PQ/M)+i(M/2)
M/P=(1/2)(2bQ/i)^1/2 b=固定成本 Q=收入 i=利率
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对所需要的名义货币持有量产生相同程度的影响,但实际货币需求不会发生变化。
实际货币需求只是名义利率和实际收入水平的函数
M/P=f(i,Q)
通货替代:当地居民用外币持有他们部分财富的情况。
货币的周转率:V=国民收入PQ/货币M
货币的交易周转率:在既定时期内,为支持经济中交易的总价值的货币流通次数。
V=(2iQ/b)^1/2
四.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五.货币主义学说
货币主义:强调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
稳定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把货币供应得增长率稳定在低水平上
P=MV/Q V,Q不变
第9章货币供给过程
1.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总揽
资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对金融机构贷款国库券
负债基础货币金融机构存款财政部存款
2.中央银行的操作与基础货币
1.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的交易。
2. 贴现窗口:向私人部门贷款。
考虑因素:贴现率,交易费用,坏账风险,借款的数量限制
3. 外汇操作:中央银行买卖以外币为面值的资产。
清洁浮动制: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作任何干预。
肮脏浮动: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也时常积极参与外汇操作以稳定汇率的波动。
4. 货币存量变动的基本等式
M-M-1=(D-D-1)+E(TB)+(L-L-1)
三.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高能货币Mh=通货(钞票和铸币)CU+银行储备R
R=在央行存款Dc+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VC
货币供给M1=CU+活期存款(公众的银行存款)D
M1/Mh=(Cd+1)/(Cd+Rd) Cd=通货/存款 Rd=储备/存款
Rd=f(RRd,i,Id,If) RRd=法定储备比率 + Id=贴现率 +
i=市场利率 - If=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 +
Cd提高,货币乘数B下降。
影响因素:(1)市场利率上升,Cd下降
(2)银行业危机(3)季节性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1)公开市场操作-高能货币
(2)货币乘数
例:美国市场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或出售债券——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货币主义者:货币总量——货币增长率
英国:目标是控制M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利率达到目标
4.货币供给和政府预算约束。
债券的买主:外国人,国内的个人和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预算赤字D-D-1=(Mh-Mh-1)+(Dp-Dp-1)-E(Bc-Bc-1)
筹措资金为预算赤字(1)增加高能货币;(2)增加公众的国债持有量;
(3)减少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公共部门的预算约束:(Mh-Mh-1)+(Dp-Dp-1)-E(Bc-Bc-1)=P(G+Ig-T)+iD-1-E(iB-1)
5.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增加货币供给,结果:(1)价格上升;(2)利率下降;货币周转率下降;
(3收入增加;(4)货币供给的内生下降。
货币需求线斜率=V/Y
货币均衡达到的方式:(1)固定汇率&浮动汇率;(2)弹性还是粘性名义工资;
(3)资本是受控制还是可以自由流动。
第十章货币,汇率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