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高中语文衔接、高一知识重点及对策
初高中语文衔接、高一知识重点及对策
初
论述类
中
高
中
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二者联系 并判断。 把握材料大意
概括提炼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 逻辑联系,初步评价,鼓励独到见解。 筛选、处理文本信息,基本了解文本格 式和语言风格等。 整体把握文本,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 悟和文本价值的理解,鼓励独到解读。 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了解文化背景, 了解文化背景, 感受中华文化精神,审视作品内容和价 值倾向。 力求有个性的表达,努力学习综合运用 多种表达方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健康、思路连贯、结构合理。 强调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 恰当地表达,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1.教材体例的衔接 教材体例的衔接 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层次的衔接 知识层次的衔接 高中的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课后练习相对较少,但少而精、容量大。它在初中知识的基 篇幅长 篇幅 础上进行了拓宽加深 迁移性强 拓宽加深,迁移性强 拓宽加深 迁移性强,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特点。 3.思维能力的衔接 思维能力的衔接 识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而高中则主要培养学生分析 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加强识记能力 识记能力 理解能力 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转变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4.教学方法的衔接 4.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课文一般比较短浅,因此常采用讲读 问答 讲读、问答 讲读 问答的方法。到了高中,主要是对课文进行 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所以多用一些分析 讨论 比较 启发 分析、讨论 比较、启发 分析 讨论、比较 启发的方法,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5.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习方法的衔接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能力培养的重视,学生应该改变初中依赖老 师的不良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和发展自学 抽象思维 创新 自学、抽象思维 创新等能力,广泛阅 自学 抽象思维和创新 读,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6.心理辅导的衔接 心理辅导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又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个体差异显著, 因此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上使用一些衔 接、过渡的手段,还应在心理 意志、性格 培养 心理、意志 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 意志、性格的培养 兴趣 ,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热情。 热情
二、初高中语文教与学比较
1.从选文的角度看,初中和高中篇幅加长,有的文言文篇幅是初中的3倍,难度自然 加大。而且高中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除了要求背诵的60篇古诗文 用教材教 教教材 外均不要求死记硬背。 2.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 脱节,如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的一些语 脱节 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初中课堂往往不涉及,这给学生的高中学习带来了很多问题 修辞、 。因此教师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初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再根据需 要来弥补,学生也更有必要利用暑假进行系统的弥补。 弥补, 弥补。 弥补 弥补 3.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学生年龄等限制,在语文能力方面相对要求较低, 这就决定了中考语文大部分试题是知识型 知识型的,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 知识型 依据,能力型 能力型的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养成 能力型 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 不好的学习习惯,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 不好的学习习惯 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也以机械记忆为主,而高 中却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注重平时的积累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这种不同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 注重平时的积累 综合运用能力 的高中学习。
一.三大差异 三大差异 1.理念上的差异 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阶段着眼于语文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基本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的语文素养 “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审美能 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力、探究能力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 个性的 发展奠定基础。”为了顺应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这种课程范式的转换,高中 发展 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这本身就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养的具体化。 三大能力, 三大能力 第一,注重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语文应用能力,就是学生使用母语进行交际 语文应用能力 的能力,其中当然包括以语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能力体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是 听说读写 为了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二,注重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不再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泛泛地讲“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而是鲜明地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有助 审美教育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 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高中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诗歌、散文、小说 诗歌、 诗歌 散文、 剧本的创作,正是要促成学生用艺术化的言语去创造美的境界 、剧本 第三,注重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虽然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探究能力 习,但还只是把它看做一种学习方式。高中则明确表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 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发展创造性探究活动所必 备的一系列思维品质,即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严密性、 思维的严密性 深刻性和批判性。 2.初高中在阅读鉴赏 初高中在阅读鉴赏、 2.初高中在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差异
实用类
文类
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语言 的领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记诵理解,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浅显文言文大意。 重视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 度评价,重视过程与修改。
文言类
写作
语言运用
重点考查学生参与意识和情感态 度。
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是初中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理念、评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价标准、 价标准、能力要求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高中语文教师对此应高度重视,着 力引导,逐步提高目标要求,避免学生产生不适.
综上所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是教学的内容 教学的内容,注重语 教学的内容 文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的 教学的目的,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 教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 教学的手段。只有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 法是教学的手段 教学的手段 文,才能让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 给家长支招:很显然,高中学习从理念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 变化,不论你上哪个类型高中,都需要有备而战,万事开头难, 但只要我们走好了第一步,余下的事就好办多了,而要补充初 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学习理念和 死记硬背,过分依靠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适应新的高中学习 生活,需要进行一定阶段的专业咨询或指导,弥补义务教育阶 段的知识漏洞,迅速提升能力,让你在高一起步的时候占领制 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