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一、先补习基本的语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文言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词的构成:
1、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语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
单音节语素:天、地、日、月
双音节语素:惆怅、苗条、芙蓉、吉普
多音节语素:哈尔滨、可口可乐。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单纯词:花、草、傍徨、伶俐、蚂蚁
2、合成词:
并列式:道路、辛苦、追赶、开关
偏正式:红花、绿树、雪白、实干
支配式: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陈述式:花开、花落、年轻、日食
附加式:老虎、阿姨、队员、绿化
名量式:花朵、人口、布匹、书本
重叠式:爸爸、星星、哥哥、姐姐
应该重点掌握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这几种构词类型,便于推断词义。
(二)短语的构成:
并列式:改革开放、雄伟壮丽、求全责备
偏正式:大连人、完全相信、美好生活、在家学习
动宾式:热爱工作、做作业、
主谓式: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后补短语:红得发紫、好极了、
方位短语:大树下面、学校东边
的字短语:你的、年长的、爱唱的
能愿短语:会跳舞、能弹琴
连动短语:去操场锻炼
趋向短语:唱起来、走过去
兼语短语:让他去、请人来
介宾短语:在新的岗位上、
双宾短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短语和能愿短语应重点掌握,便于推断词义。
(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
据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重点了解单句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
主谓句:
1、主谓谓语句:他‖态度和蔼。
2、双宾语:我‖给他一本书
3、连动句:她‖收完作业就给老师送去了
4、兼语句:大家‖〔都〕选他当班长,“他”既是“选”的宾语,同时又充当“当”的主语。
5、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二。
其实文言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前一句去掉者也,就更明显了;而后一句就是一模一样。
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非主谓句:上课了。
快。
走。
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之必需,更是学习古汉语尤其是解决古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钥匙。
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灵活解决古汉语问题。
二、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运用语法知识加以判断,以增强学生对词法、句法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其判断词类活用的能力。
练习:判断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南.征北.战、星.罗棋.布、蚕.食鲸.吞、虎.踞龙.盘、破.釜沉.舟、兴.风作.浪、富.国强.兵、争先.恐后.、好高.骛远.、精.兵简.政、惊.心动.魄、既往不咎.、莫名.其妙、不翼.而飞
运用语法知识解析如下:
(1)南征北战:并列短语,〔南〕征︱〔北〕战,征、战都是动词,作谓语,南、北都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起限制作用。
(2)星罗棋布:并列短语,〔星〕罗︱〔棋〕布,“罗”和“布”是罗列和排布的意思,都是动词,“星”和“棋”都是名词作状语起修饰作用,像星星一样、像棋子一样。
以此类推可判断出蚕.食鲸.吞、虎.踞龙.盘中的加点词也都是名词作状语
(3)破釜沉舟,并列短语。
“釜”和“舟”是名词受“破”和“沉”支配,这个短语的主语是人,由此可知破的是釜、沉的是舟;而釜
和舟都是在外力(人)的作用下破或沉的,所以“破”和“沉”都是使动用法。
从语义来看,凡使动用法,动作都是受事宾语在外力作用下发出的,状态都是在外力作用下而具有的。
以此类推,兴.风作.浪、富.国强.兵、精.兵简.政、惊.心动.魄、健全
..组织中加点词也都是使动用法。
(4)争先恐后,并列短语。
“先”“后”本是表示方位的名词,但在短语中受到“争”和“恐”的限制。
“争”是争着的意思,副词;“恐”是唯恐之意,也是动词。
所以“先”“后”这两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5)好高骛远,并列短语,“骛”是动词,追求之意。
由此可推知“好”亦是动词,动词支配名词,所以“高远”这两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既往不咎,“不”是否定副词,只能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但“咎”,如理解为形容词,语义不通,所以就只能活用为动词。
(7)莫名其妙、不翼而飞,这两个成语中的“莫”和“不”都是否定副词,副词只能限
制动词或形容词,但“名”和“翼”本身是名词,不能活用为形容词,所以只能活用为动词。
通过上述练习和解析,学生会逐渐理解并学会运用词法知识去判断词类活用。
三、回忆初中学过的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语法知识判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在巩固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运用语法知识判断词类活用的能力,增强文言语感。
不蔓.不枝.失期,法.皆斩
叩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将军身披坚.执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
..尉
春风又绿.江南岸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