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
弊端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成本管理是以成本为对象,借助管理的方法,以提供成本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利用该信息进行决策为主的一个会计分支。
我国的成本管理先后经历了计划体制下、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现代成本管理的萌芽三个阶段,前两阶段以算代管,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成本管理;第三阶段,现代管理虽已萌芽,但仍受制于传统管理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已弊端多多,因此,剖析成本管理的现存症结,探索成本管理的新趋向、新内容,并寻找行之有效的举措,已是的必然。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
1.成本管理意识停滞不前
表现为多数企业误将成本管理等同于降低成本,于是降低单耗、节约费用和减少生产过程便成了成本管理的基本手段,甚至拿约束性成本开刀。
剖其根源在于企业现代成本管理意识滞后:一是不知道成本降低的条件和限度,过度降低成本导致了产品质量下降和效益滑波;二是没有意识到单靠降低成本来获取优势已过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靠技术上的成本投入,来产生更大的收益。
2.成本管理范畴过窄、内容不全
受传统模式的禁锢,企业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供销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注重物质产品成本,忽视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但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等显性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显性及隐性成本之和。
3.成本管理上的失误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按照成本习性理论,企业总成本可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又等于单位变动成本与生产总量之积,即:TC=FC+VC×Q。
那么当固定成本FC不变时,产量Q的增大无疑得到单位成本(TC/Q)的降低,则在售价SP一定时,利润增高。
该理论造成了一些企业置市场需求于不顾,盲目增产,虽提高了短期利润,却导致存货的积压。
其失误在于将成本习性理论与本量利CPV理论人为断开,未考虑CPV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产销平衡假设,即:以销定产,以市场为引导。
第二,核算方法陈旧造成成本数据失真、决策失误。
高机械化、高信息化、高科技化制造环境,带来了生产成本的明显变化:一是人工成本的降低和制造费用的上升;二是科研成本的急剧增加。
但现代的多数企业在核算中沿
用人工工时、人工工资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仅了料、工、费,而未顾及开发、规划控制等成本,成本信息的失真已是必然。
第三,成本核算中的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明显。
企业经理为突出任职期间的业绩,在成本费用界限划分、差异调整、坏账计提与核销、待摊及预计等方面利用成本人为调节利润;在决策时,往往以本车间、本中心或者分公司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其危害有二:一是制约企业长期发展,二是小集体利润增长常引起整个集团公司利润的成倍下降。
痛则思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现代成本管理的新趋向、新内容,对症下药,寻找成本管理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