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
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
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
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 Law)定律来描述
A=ε bc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
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
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电
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
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


层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
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
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E
大小顺序为σ→σ*>
n→σ*>π→π>n→π*
吸收带特征典型基团
σ→σ*主要发生在远紫外区C-C、C-H(在紫外光区观测不到)
跃迁一般发生在150~250nm,因此在紫
n→σ*
-OH、-NH 2 、—X、-S
外区不易观察到
跃迁吸收带波长较长,孤立跃迁一般发
π→π*
芳香环
生在200nm左右
跃迁一般发生在近紫外区(200~400n
n→π*
C=O、C=S、—N=O、-N=N-、C=N ;
m)
1、开机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 700-365nm
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 0.5nm
2、甲基紫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标准曲线的测定
分别将5ug/ml、 10ug/ml 、15ug/ml、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甲基红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四、实验结果
1.未知浓度的测定
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
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
浓度/μg*ml—1吸光度
50。

665
10 1.274
152.048
20 2.659
未知0。

732
各浓度在580nm的吸光度
数据做成散点,结果显示,能很好的拟合直线如下图:
由计算机计算的拟合直线的关系为A = 0.135c - 0.027
故带入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吸光度0。

732得浓度为5.622μg/ml-1
2.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已知甲基橙和甲基紫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甲基橙
甲基红
从图中可知,甲基紫约在580nm左右达到吸光度的最大值,而甲基橙溶液在410那么时达到吸光度最大值,这是由于甲基紫和甲基橙的结构不同造成的,由于甲基紫结构高度共轭,形成大π键,故最强吸收峰要的波长要比甲基橙的大(红移),同时由于高度共轭,吸光强度也有所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