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应收账款范文

第三章 应收账款范文

第三章应收款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授应收款项的基本理论与会计核算,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应收账款的性质与范围2.掌握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3.掌握应收票据的核算3.掌握坏账的核算4.掌握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二、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1.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2.坏账的核算三、教学方法由于本章部分内容较简单,因此采用自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讲授款项的分类、各类应收款项的确认、计量和会计核算。

课堂具体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演示、企业情景教学、课堂提问和案例分析等方式。

四、课时安排4学时五、应补充的内容应适当补充信用政策方面的有关知识。

六、讲授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内容比较具体,讲授过程中,应注意重点突出。

七、案例讨论课堂案例:上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方面的案例课后案例:本章课后【案例一】和【案例二】八、课后练习见本章课外习题九、课外阅读1.《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2.国际会计准则《IAS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十、课后思考1.应收款项产生的原因,如何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2.估计坏账损失有哪些方法?怎样进行核算?※<第一节应收款项概述>一、应收款项的概念应收款项属于金融资产的一种,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一般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由于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从而可以划分为此类。

但是,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应收款项: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所持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基金,不应当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应收款项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商品、产品已经交付或劳务已经提供,义务已尽,从而取得的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收取货币、财物或得到劳务补偿的请求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等项目;有的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之外所形成的各种其他应收和暂付款项,包括应收的赔款、罚款、租金、备用金、包装物押金和股利等其他应收款。

二、应收款项的分类应收款项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与按其是否与经营业务有关可以有以下两种分类:(一)按经济内容分类,应收款项可以分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货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四类。

1.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

2. 应收票据: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收到的票据所形成的债权。

3. 预付货款:预付货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付给供货方的货款。

预付货款应于款项付出时,按预付金额入账。

如预付材料、商品采购货款等。

4.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是指除了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货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应收包装物租金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二)按是否与经营业务有关,应收款项可以分为经营性应收款项和非经营性应收款项等两类。

1. 经营性应收款项。

经营性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或者因购买货物等而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从而取得向其他单位或个人索取货款及劳务补偿的要求权。

这种款项产生于企业的购销活动,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货款等。

2. 非经营应收款项。

非经营性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非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各种应向其他单位和个人索取的赔款、罚款、有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其他应收款。

※<第二节应收票据>商业票据是一种载有一定的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等。

一、应收票据的概述(一)应收票据的分类应收票据是企业持有的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产品等收到的还没到期、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1. 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指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或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的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这里也是出票人)签发,由承兑银行承兑的票据。

2. 根据票据是否带息,商业汇票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两种。

带息票据是指注明利率及付息日期的票据。

即汇票到期时,承兑人按票据面额及应计利息之和向收款人付款的商业汇票。

票面价值为本金,另外标有票面利率(一般是年利率)。

则: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不带息票据是指票据到期时,承兑人仅按票据面值向收款人付款,票据上无利息规定的票据。

这类商业汇票中,票面价值为本利和,即已将票据的利息计入面值,不另外标有票面利率。

则: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二)应收票据的计价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应收票据采用按面值计价入账。

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应于期末(指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相对于应收账款来讲,应收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发生坏账的风险比较小,因此,一般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

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转作应收账款,可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回收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科目进行核算。

其借方登记取得的应收票据的面值,贷方登记到期收回票款或到期前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的面值,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且未申请贴现的应收票据的面值。

本科目应按照商业汇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并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

逐笔登记每一张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贴现日、贴现率、贴现净额、收款日期、收款金额等事项。

※<第三节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的确认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一般情况下,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按买卖双方在成交时的实际金额记账,也就是说,在商品、产品已经交付,劳务已经提供,合同已经履行,销售手续已经完备时,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二、应收账款的计价应收账款通常应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

计价时还需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

(一)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企业可以从货品价目单上规定的价格中扣减一定数额,此项扣减数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如15%、20%、25%等。

扣减后的净额才是实际销售价格。

商业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对于批发商往往给予商业折扣,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即“薄利多销”。

在商业折扣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入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加以确认。

由于商业折扣一般在交易发生时即已确定,商业折扣仅仅是确定实际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

不在买卖任何一方的账上进行反映。

所以,商业折扣对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并无实质性影响(二)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偿还货款而给予的一种折扣优待。

现金折扣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

现金折扣一般用“折扣/付款期限”表示。

如2/10、1/20、N/30(即10天内付款折扣2%,20天内付款折扣1%,30天内付款,则不给折扣,全价付款)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有两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总价法,另一种是净价法。

1. 总价法总价法是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现金折扣只有客户在折扣期内支付货款时,才予以确认。

销售方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从融资角度出发,属于一种理财费用,会计上应当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2. 净价法净价法是将扣减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实际售价,据以记作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这种方法是把客户取得的折扣视为正常现象,认为一般客户都会提前付款,而将客户超过折扣期限而多收入的金额,视为提供信贷获得的收入,于收到账款时入账,作为冲减财务费用处理。

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所采用的是总价法。

其他国家的做法,一般也采用总价法。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的货款及税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中注明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企业代垫的各种费用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收回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项目。

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收回之前,又改用商业汇票结算,应在承兑商业汇票时,将应收账款的金额从“应收账款”科目转入’应收票据”科目。

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发生应收账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一)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二)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

(三)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四、坏账损失的核算(一)坏账的确认标准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称为坏账,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当企业的应收款项被证实很可能无法收回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应确认为坏账。

确认标准是:有证据表明债务单位的偿债能力已经发生困难或有迹象表明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数小于其账面余额。

包括:(1)因债务人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2)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或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能收回。

应当指出,对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其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坏账损失只能采取备抵法进行核算。

备抵法是期末在检查应收款项收回的可能性的前提下,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将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相应转销应收款项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