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复习要点:第一讲:古代汉语1.甲骨文的概念与历史等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189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文字,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此后,汉字的形体经历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的变化。

每一片完整的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占卜的日期和占卜人,称作“叙辞”;二是要占卜的事,称为“命辞”;三是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称作“占卜”;四是事后应验的情况,称为“验辞”。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例子。

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象形:用摹形的方法把有形的物体描画下来,随着物体形态的弯弯曲曲,画出所象的事物。

日月指事: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意思上下形声: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

江河梅会意:比合几个事类合成一个意义,由此看出所指向的含义。

信武转注:是把同类属的字放在同一部首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释。

考老假借:根据已有的字形、字音寄托一个新的含义。

其我然3.“四体二用”说这是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他把“六书”划分为四体二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

“四体二用”说由戴震首创,段玉裁为之弘扬,许多文学学家也承袭了这一用法,对“六书”说是一宝贵贡献。

4.背诵《声律启蒙》(1、2、3)第二讲: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词汇特征(1)单音节词占多数(2)一词多义2.古代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词义范围扩大:江河菜词义范围缩小:臭虫丈人词义的转移:涕荤汤词义感情色彩的转换:褒义转贬义:爪牙复辟贬义转褒义:锻炼中性转褒义:祥中性转贬义:谤词义程度变重:诛词义程度变轻:怨3.《郑伯克段于鄢》的翻译4.《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史记-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本传虽是五人的类传,但全篇次第井然,始于曹沫,终于荆轲,中间依次为专诸、豫让和聂政,俨然一部刺客故事集,而统摄全篇的内在思想则是本传的主旨。

主要人物形象:为知己,为诺言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第三讲:现代汉语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三要素:(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关系:①除共同语外,现代汉语还有很多不同的方言,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保存古代语言的“活化石”;②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吸收和完善的。

3.本讲课文的作者介绍(1)方言与标准语——赵元任。

主要讲了标准语与方言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2)语言的演变——吕叔湘。

主要讲了古今汉语的差别及汉语演变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方面的表现。

(3)双语言时代——周有光。

主要讲了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同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同语(4)汉语研究与中文“字”,“词”,“句”,的计算机处理——陆俭明。

主要讲了语言学与高科技接轨。

第四讲:现代汉语1.《略论语言形式美》有哪几美主要特点: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2.思考与实践第二题、第六题第二题:一缕炊烟一股热流一弯新月一方墨一味草药一盏灯火一艘军舰一床棉被一张纸一台缝纫机第六题:P92第五讲:古代诗歌1.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朝代诗歌的特点2. “楚辞”的艺术特点楚辞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想象丰富,多使用象征意象,典型“香草、美人”,辞藻缤纷富丽。

楚辞兴起是承接《诗经》之后先秦诗歌的二度繁荣,风骚并美,构成中国诗歌两大源头和创作传统。

3.理解并背诵、翻译屈原《橘颂》4.理解并背诵黄庭坚《登快阁》5、赏析本讲作品第六讲:古代词曲1.词曲的特性与异同词与曲有不少共同之处。

它们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合乐的歌辞,词有词牌,曲有曲牌。

后来,由于文人的参与创作,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

词和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它们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

它们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

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差别。

其配合的音乐系统有差别,词是配合燕乐的,曲是配合北曲的。

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曲以豪放为本色,追求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从句式和押韵上看,词和曲都采用长短句句式,但词牌句数和字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减。

而散文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增加衬字,突破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更加口语化、俚俗化。

曲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在内容上看,词以表现男女恋情为主,爱情题材最多;曲内容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江山景物,感慨人世情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画市井风情等,较为广泛。

在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神;曲则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

2.词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词人发展历程:词起源于隋唐,发展与唐五代,兴盛于宋代,衰落于元明,再盛于清代。

代表词人:唐:赵崇祚《花间集》西蜀温庭筠,韦庄西蜀李璟、李煜、冯廷南唐宋:婉约:欧阳修、晏殊、柳永、晏几道、贺铸、李清照、秦观豪放: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清:陈维崧3.散曲的形式体制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以及带过曲几种。

小令是民间流行的小调,单作一支小曲,叫做“小令”。

联用若干支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叫做“套数”或“散套”。

4.背诵辛弃疾《破阵子》、关汉卿《不伏老》第七讲:古代辞赋1.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2..赋的四大类古赋俳赋(骈赋)律赋文赋4.理解并翻译《登楼赋》艺术特色:①此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第一段作者本欲饱餐秀色借以消愁,然而景色虽美却不是我的故乡!忧愁不仅没有销解,倒勾起了怀乡思归之情。

美景与乡愁形成了对比与反衬;第二段抒情中兼有写景,凭轩远眺,山川尽收,见景生情,不禁涕泗横流。

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

第三段先是慨叹岁月流逝,希冀国家统一,自己能够施展才智,辅弼君王,建功立业。

继尔,以瓠瓜徒悬、井渫莫食喻己空怀才智,报国无门。

然后描写了一幅萧瑟凄惨的日暮景象,黯然伤神的愁绪与空旷孤寂、凄凉悲愤的心境,一并融入了景象的描写之中。

作者或以景衬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而景物的描写中时而又使用比兴寄托手法,使意蕴更加深厚。

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赋作产生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②此赋还善于运用了典故。

如“北弥陶墓,西接昭丘”,看似写景实是用了两个典故,暗寓自己未能如范蠡那样建功立业,暗讥刘表非楚昭王那样的明君。

又如以尼父叹“归欤”、钟仪楚奏、庄舄越吟的典故,抒写怀土恋乡之情,此外“匏瓜”、“井渫”句也是用典。

历史典故的运用增加了思想情感表达的深广度和厚重度。

③此赋语言自然而流畅,优美而又不失质朴,铺排而不见繁缛。

结构布局的致思亦颇见工巧,以登楼为契机,以忧愁为抒情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纵轴,辅之以横向的空间拓展,把叙事、抒情、写景巧妙缀填其中,镕铸成篇。

既有浑成贯通之势,亦有层次清晰分明之感文学史地位: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充分认识这篇抒情小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有重要意义.5.背诵曹植《洛神赋》第三段(余告之曰)第八讲:古代散文1.我国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及其风貌注:不知道早期散文的界限,以下只是一部分从现有材料来看,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稍晚一点的《尚书》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

它文字古奥,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2.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及代表作品春秋战国是我国散文的第一次蓬勃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变化剧烈,王纲解纽,礼崩乐坏,人民迫切需要对新的历史情况加以整理记录,以便资以借鉴,这就促进了历史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历史巨著。

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3.古文运动隋唐五代,文章又由骈趋散。

文风复古,渐成趋势。

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日益腐败,一些有识之士,目击时艰,志在变革,故在中唐,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人学者,把为文与救世结合起来,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

他们借助儒家复古运动的旗帜,带领一批作者致力于古文(即散体文),反对骈体文,文学史上称之为“古文运动”。

4.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5.《哀江南赋序》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背诵第三段(日暮途远)第九讲:古代戏曲1.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2.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3.中国古代戏曲的审美特点(1)综合性:不断受到各类艺术样式的影响,最终把曲词、音乐、舞蹈、表演、美术、杂技甚至武术等艺术手段熔铸为一。

(2)写意性(3)程式化4.背诵《牡丹亭》(第十出节选)中的唱词5.背诵《桃花扇•哀江南》全文第十讲:古代小说1.我国古代小说的审美特征(1)故事情节的传奇性(2)诗歌传统的渗透(3)精炼和“白描”的语言艺术2.唐传奇特点及其代表作特点:文言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初期创作继承了志怪小说的传统,但逐渐的注重对人的感情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情节的曲折多变,注重辞采运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作:沈既济《任氏传》和《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公值《南柯太守传》杜光庭《虬髯客传》陈鸿《长恨歌传》3.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4.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与地位、评价。

了解魏晋名士风度,了解雅量的内涵。

《世说新语》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准确、简洁,有较强的表现力。

魏晋时期,士大夫间很重视人物的品评、赏鉴,《世说新语》反映时人好用简要的语句准确地概括、描绘出人物的品性、才能和风范,而且常用对偶、排比、譬喻、形容的手法。

相关主题